搜索
首页 其他

温暖的《诗经》

1.有关于亲情的诗经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人伦理常的国度。所谓人伦,是指存在於人类社会中以维系道德秩序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中国古代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称为五伦。《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

圣人有(又)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P125]《礼记·中庸》又称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者为“天下之达道”[3](P28),《左传·文公十八年》称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为“五教”[4](P523),足见其重要性①。

在古代人看来,人伦乃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所谓“无所逃於天地间”者是也。在这五伦之中,夫妇、父子(包括母子)、兄弟(包括姊妹)这三种关系,发之於“人之大欲”,归之於社会伦理,中国人常称之为“天伦”②,是因婚配、血缘和长幼等而产生的亲情。

夫妇之道、孝道和悌道伦理,即是分别协调夫妇、父子和兄弟这三种基本家庭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

亲亲,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一整套人伦规范。“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 [5](P292),由对故土的眷恋而产生的对家人共同生存的期望,既是中国人最为根本的本性与本质的关系,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可以说,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亲情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其它一切的社会关系都是以此为基点而衍发的。 中国古代诗歌以情之抒发为本质特征,所谓“情动於中而形於言”(《毛诗序》)。

由于中国古代有这种重视人伦亲情的传统,亲情诗在中国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领域。《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自然也是中国亲情诗的源头。

翻开《诗经》,有关人伦亲情的篇目和诗句随处可见。“诗三百”中,表达亲情者不下20首,带有亲情的成分者更多。

家族人伦亲情对“诗人”们来说,不只是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更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母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礼义规范中,亲情一直处於“礼义”的严密框架之内,由情发礼止情感抒发机制而融铸的“温柔敦厚”诗教原则,於亲情之表达得到鲜明体现。

二 夫妇人伦是周人的首重之情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2](P143)。

新婚是男女生活中幸福的起点,是人生的终身大事;男女两性的结合组成家庭,由此衍生出父子兄弟之家庭伦理亲情关系。《诗经》以《关雎》为首,即含有敦厚夫妇之意,正如《诗大序》所云:“风天下而正夫妇。”

有夫妇始有人伦,《韩诗外传》卷一载孔子与子夏论《关雎》,借子夏之口云:“大哉《关雎》,乃天地之基也。”[6]夫妇乃是人伦礼义中极重要之一环,如《礼记·内则》云:“礼始於谨夫妇。”

[7](P759)《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3](P23)《周易·序卦》曰:“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8](P294)只有夫妇关系和谐了,才谈得上其它。故《礼记·昏义》云:“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 [7](P1418)人伦造端乎夫妇,而后有五伦次序,从而构成君臣之国家关系。

东汉荀爽延熹九年对策云:“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9](P2052)所以,可以认为《诗经》以《关雎》始,即象征它对人伦的关切。

夫妇间的道德,是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方能维系夫妇之间的关系。作为一首结婚典礼上的乐歌②,《关雎》“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拟□□之好”[10](《孔子诗论》10、14、12),既有在雎鸠关关和鸣的河边与淑女邂逅的一见钟情,又有“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急切相求;既有 “求之不得”遭拒后对“淑女”情真意切的相思爱恋,又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中夫妇和睦的挚情美满。

《诗经》写夫妇之义的诗篇尚未被后世儒家导向君臣国家的政治伦理轨道,而是充盈着浓浓的天然温情,从中可以领略到上古婚姻家庭生活的多彩图景。如《王风·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

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 ,左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此诗题旨,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妇人乐其夫不再行役之辞:“盖其夫既归,不以行役为劳,而安於贫贱以自乐,其家人又识其意而深叹美之。”

[11](P43)诗人捕捉了一对情真意挚的夫妇奏乐舞蹈,相招相乐的行为片断:夫妇贫贱相守,心乐情爽,双双同歌共舞,自娱自乐,其形阳阳(洋洋),其情陶陶,於流美欢快的格调中,不难想象这是一对相敬如宾、鱼水情得的恩爱夫妻,和睦爱敬,其乐融融。如果说这里体现的是对“礼义”所倡导的夫妇之道的礼赞的话,那么《郑风·女曰鸡鸣》则恰似一幕夫妻家庭生活小剧,在率性朴质中表现出夫妇间温磬的爱恋: 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2.【简述《诗经》中民歌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

一、宗庙祭歌和民族史诗 1、宗庙祭祀之歌.我国古代特别重视祭祀,保存在“三颂”和“大雅”中的宗庙祭祀之歌,其中心内容是歌颂祖先和在位的君王或诸侯的功德. 2、古老的民族史诗.《大雅》中有五首诗歌,《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史迹和传说,是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二、农事诗 1、农事祈报祭歌.《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等,这些诗歌,大都赞颂田土广大,农夫众多,劳动场面壮观以及喜获丰收的景象. 2、生产劳作之歌. 三、燕飨和祝福诗 《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欢乐、和谐的场面,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之间的脉脉温情.《诗经》中还有一些是为贵族祝福的诗,祝福他们子孙兴旺,福瑞吉祥. 四、怨刺诗.怨刺诗是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诗歌,主要是在风诗和雅诗中 五、战争徭役诗 1、正面歌颂战争:《诗经》中的一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精神. 2、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 3、对繁重徭役、差役之苦的怨愤. 4、思妇的哀歌:是从思妇的角度抒发由于战争、徭役、差役所带来的夫妻离散相思之苦的. 六、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诗经》中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七、其他内容,如爱国之情,故国之思等. 总之,《诗经》以其现实精神,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

3.简述《诗经》中民歌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

一、宗庙祭歌和民族史诗

1、宗庙祭祀之歌.我国古代特别重视祭祀,保存在“三颂”和“大雅”中的宗庙祭祀之歌,其中心内容是歌颂祖先和在位的君王或诸侯的功德.

2、古老的民族史诗.《大雅》中有五首诗歌,《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史迹和传说,是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二、农事诗

1、农事祈报祭歌.《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等,这些诗歌,大都赞颂田土广大,农夫众多,劳动场面壮观以及喜获丰收的景象.

2、生产劳作之歌.

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的那篇文章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

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另外两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拟“偕老”变化而来的,在网络文章中广为流传。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刚刚从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很不错。

转发于你算作解释吧! 一直欣赏这样一种爱情: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的是象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感觉;没有太多的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有的是相对无言眼波如流的默契 …… 这该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觉吧,在陌生的人群中,在迷失和彷徨间,你却始终安详而从容 --- 因为你知道,冥冥之中,自有一双属于你的双手,它们紧紧地握住你,陪你走过所有的阴天和所有的艳阳天,直到一生一世。 在我们平凡的生命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琼瑶式的一见钟情,没有那么多甜蜜得催人泪下、痛苦得山崩地裂的爱情故事:在百丈红尘中,我们扮演的是自己,一些平平凡凡地生生死死的普通人。

于是我们珍惜爱情,珍惜迎面而来的、并不惊心动魄的感情。 在这种爱情故事里,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不一定是要一见钟情的,最初他们可能会象陌生人一样擦身而过,象最平常的朋友一样,见面只打一声招呼,笑一笑,然后远去。

之后有一天,在暮色里,你忽然发现她的背影竟是如此的让你心动;一种让你心疼的怜惜就这样不经意地撞中了你,你这才发觉,不知不觉地,习惯了擦身而过的她已经走入了你的生命,于是你们就开始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爱情都是美丽的,虽然你们的爱情或者并不动人;恋爱中的人们都是美丽的,虽然你们或者都很平凡。

舒婷描绘过这样一道风景:大街上,一个安详的老妇人和一个从容的老人微笑着,从不同的方向面对面地走近,走近;然后是微笑着,鼻尖顶着鼻尖地站着,双手紧紧地系在一起,身后西下的阳光把他们的头发和笑容染成一片暖暖的黄。身旁的人们被他们的幸福染成一片温暖。

起初你们还在怀疑这种爱情,因为它毕竟不象当初设想的那样完美、那样精致、那样浪漫。那只是淡淡的一种感觉,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没有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也没有魂断蓝桥 --- 只是一种手牵着手、并肩漫步的感觉。

他们说婚姻是一座围城,进去了的想出来;而你们就这样手牵着手,坦坦然然地一起走入围城里,互相扶持着,把许许多多毫不动人的日子走成一串风景。这么多年了,回忆起来,所有平凡的片断,所有曾抱怨过、曾怀疑过的时光其实是生命中最温馨的篇章;所有淡淡的日子,其实都是象“空山灵雨”一样,淡得韵味绵长。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他们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总有些东西是地久天长海枯石烂的。天上比翼,地上连理,总有一种爱情,是象山一样执着,象海一样深沉,象天空一样广阔的。

在下雨的时候,你在车站孤伶伶地望着纷飞的雨线,你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沉郁。这时从旁边伸过一把伞来,为你遮住了纷飞的雨丝和阴暗的天空;你不用回头,便知到是如山如海如蓝天的他正站在你的旁边了,便有一种极温暖极踏实的感觉涌上心头:雨丝就让它纷飞吧,天就让它阴暗吧,此时你已有了一把伞,而你的心情也因此而阳光灿烂。

他们说时间可以让一切蒙上灰尘,可总有些东西是历久长新的。牵在你的手中,所有的人生、所有灿烂或不灿烂的日子都变得崭新而明媚。

时光它总是在不停地走,回首之时不觉已是满身尘垢;你却仍然愿意蒙上眼睛,毫无保留地把双手都交给这生生世世的恋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象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

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

5.诗经的征文400

寒假里,妈妈说,推荐我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感受古代的真实生活,身临其境。我兴致勃勃地接过来,《诗经》?带着疑问,我踏着春秋之风,走进《诗经》的田野,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

《诗经》是由孔丘等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粹。诞生于先秦时期,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计有305篇之多,以抒情为主,有《风》、《雅》、《颂》三部分。

读《诗经》,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走进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有描写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如《国风·唐风》中,“王事靡弊,不能?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有表达对亲人、家乡的深深思念,如《国风·魏风》中,“陡彼岵兮,瞻望父兮。”有借古讽今的,如《雅·小雅》中,“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有表达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如《国风·邶风》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妈妈告诉我,她曾听人说,阅读《诗经》的最高境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那种朴实而真切的意境美:春日之燕燕于飞,夏日之习习谷风,秋日之蒹葭(坚加)苍苍,冬日之杲(搞)杲出日;可以感受到十五国风轻漫过身边,可以倾听到先秦诗人的感叹之声拂过耳边。

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为中华五千年文化而自豪,《诗经》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我还没有那样高的意境,可是,我对《诗经》却真的迷上了。每当翻开它的时候,总会被它古朴的辞章、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当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也可以回过头去,穿越历史长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岁月往事,一起去领略圣贤的千年智慧——《诗经》的无穷魅力。

6.徜徉在《诗经》的河流 阅读 作者 李华波

是这个么? 徜徉在《诗经》的河流 李华波 这是一幅华夏先民生动的生活画卷,却搁置在我们记忆深处任其蒙尘;这是一部在炎黄子孙心中传唱了三千年的华彩乐章,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曾经,因它一个“经”字,而让我们望而生畏;曾经,因它的古奥艰涩,而让我们知难而退。但是,当我们鼓足勇气揭开它的扉页,当我们充满自信地摒弃固有的偏见,以一颗童真的心融入这个民风淳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徜徉在诗歌的源头,徜徉在一条古老而又温暖的河流,熟悉而又陌生…… 这是一条宽广浩瀚的河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缓缓流淌。

它容万溪,纳百川,不因内容的雅俗诗人的尊卑而有所偏废。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先民宗庙祭祖的虔诚、朝会宴享的欢乐,也能听到婚恋嫁娶的祝福、羁旅劳役的哀怨

你听,“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商颂·玄鸟》),沃野千里,百姓安乐,四夷来服,分明是强国盛世的颂歌。你看,“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豳风·七月》),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女孩子们结伴而行去采桑,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田园风情画!再看那隆冬时节,雪花飘飞,又是谁在感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原来是一位退役老兵在茫茫返乡途中踽踽独行。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本应欣喜,然而青春在战争中消耗殆尽,更添了几分近乡情怯的难言滋味:“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一条澄澈明净的河流,它缓缓流经曾经草木丰茂的华北平原,流经数千年的沧桑岁月,滋润着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田。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魏风·伐檀》),若不是这首伐木工人的劳动歌曲,我们怎敢相信我们的母亲河在两千五百年前竟然有着如此迷人的模样?“河水清且直猗”,“清且沦猗”啊!她在古老的岁月里扬起清波,泛起涟漪,清丽迷人,令人神往。清澈的河水哺育了心灵澄澈的人民,他们追求美,指斥恶。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鄘风·相鼠》)这种对“无仪”、“无耻”、“无礼”之徒的痛斥,这种怒目金刚式的作品,在后来历朝诗歌中也绝对属于另类,展现出的分明是心无尘杂、爱憎分明的情怀,读来怎不叫人直呼痛快!我们的先民即便是对君王,也是褒贬分明,毫不遮掩。

对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大雅·大明》)赞颂他恭谨谦让,勤勉努力,带给百姓幸福吉祥。对无德无能的君王,则直斥:“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鄘风·鹑之奔奔》)在那个生产力极其低下、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即使面对自己的国君,纯朴的先民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

这是一条流淌着温情的河流,对美的歌颂,对爱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如美丽的珍珠宝石沉淀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沉淀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中。不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中对贤慧女子的思慕,还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里对千娇百媚新嫁娘的祝福,还是“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邶风·燕燕》)时送妹出嫁依依惜别的怅惘,还是“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邶风·绿衣》)中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无一不是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

身处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却拥有浓浓的人间真情,让现在身处繁华都市却迷失真情的人怎不为之神往?这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齐风·鸡鸣》)妻子催丈夫早起去上朝,丈夫却赖床不起,读来忍俊不禁。“狼疐其尾,载跋其胡。

公孙硕肤,德音不瑕”(《豳风·狼跋》),妻子对身材肥胖的丈夫的揶揄打趣,令人为之绝倒。这里有亲人对征夫的殷殷祝福:“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魏风·陟岵》)这里有恋人间的苦苦相思:“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这里也有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邶风·北风》)有夫妻间的山盟海誓:“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也有子女对母亲的深情讴歌:“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邶风·凯风》)还有对国运衰微的深沉忧思:“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余华曾感叹,每次对伟大作品的阅读都是一段“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读《诗经》,便如同徜徉在清波微漾的河流,夹岸满是幽竹桃花,芬芳扑鼻,更有鸟语啁啾,清脆悦耳。随手折下一枝,就是一首绝妙好诗;随手掬起一捧,就是一曲曼妙乐章。

它适合诵读,无论是在晨雾初起的河畔,还是在人声鼎沸的课堂,一卷在手,便能齿颊生香。它也适合默诵,夜深人静时,阒然无声处,悟其绝妙,得意忘言。

它还适合于歌唱,因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