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飞花令可以用宋词吗

1.古代飞花令与现代飞花令 有什么不同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与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都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用于一对选手间的对抗赛。

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开堪折直须折。乙则接“落花时节又逢君”,花在第二字位置上。丙接“月照花林皆似霰”,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着可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出门俱是看花人”、“深巷明朝卖杏花”。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在酒宴上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的诗,花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应到自身,则罚酒。[2-4]

现代改良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这种“飞花令”是真正诗词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电视观赏性很高。

比起古人的规则,中国诗词大会现场的“飞花令”要求相对简单许多,对诗句要求没有古代那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约定的字且诗句不要与说过的重复即可,而对字的位置没有要求。[2-4]

2.飞花令是什么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飞花令规则

飞花令,原是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输者罚酒。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

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

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

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扩展资料:

跟第一季节目一样,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节目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在微博上,有观众表示,连续多日追看这个节目,“惊叹连连,难得有一个全家人都很有参与感的节目,从老人到孩子,痴迷者众多,可见历史文化之厚重”。也有观众感叹:“《中国诗词大会》答题部分其实百分之七十都是课本上学过的诗词,难度不高,考的其实还是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就喜欢这种不吵不闹正能量满满的节目。”

让观众津津乐道的还有本季诗词大会新增设的环节“飞花令”。节目借鉴了古人的诗词之趣,每场比赛增设一个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比如在前晚的比赛中,“飞花令”以“人”为关键词,两位选手你来我往背诵含有“人”字的诗词,最终彭敏不仅战胜场上选手还舌战百人团25人,让网友大呼“这诗词储备我服了”、“有舌战群儒之风”。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飞花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诗词大会为何这么火? "飞花令"环节强势圈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综艺"第N季"发力 《中国诗词大会2》"飞花令"添诗

3.玩飞花令有什么技巧吗

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4.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由来帮忙解释一下吧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

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当然,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飞花令”除了“花”之外,诸如“月”“酒”等都曾被用作关键字;对诗句要求也没有这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过关。探寻酒令的由来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

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

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魏晋时,文人雅士多喜袭古风,整日间饮酒作乐,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更因作诗这种高逸雅事的参与而不同凡响。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

当时,“书圣”王羲之与当朝名士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众人所作的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就是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唐宋时,酒令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

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当时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势令”的名目了,酒令的游戏规则也有了多种规定。大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元稹、李商隐、杜牧、皇甫松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行令的诗篇,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

民间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则美谈。四人联成的一首诗是:一轮圆月照金樽,(贺) 金樽斟满月满轮,(王) 圆月跌落金樽内,(杜) 手举金樽带月吞。

(李) 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应时即景的“席上之物”。历史上的著名酒令 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欢迎,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场景。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唐使即席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

此令中名对名,物对物,唐朝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文化之熟识。此外,还有种“一物双说令”。

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不成则罚酒一杯。如:“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同僚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戏。

陈询说:“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朋友对:“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陈询又答:“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乐,有所安慰吧!不过,雅令中最文的还要算诗酒令,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字游戏。

唐代传奇《申屠澄》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诗酒令的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被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

这是引用《诗经》所行的雅令。话音刚落,主人之女就笑着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句子,隐去“既见君。

5.飞花令天的古诗

多到数不清啊。或许有几千甚至几万句。

按照规则(七言,天。1,2,3……,14),随便找了一些,将就着先看吧。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飞花令,你知道多少含春的诗词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7.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8.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9.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10.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11.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4.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

17.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8.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9.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2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2.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4.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5.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6.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9.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3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