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郑板桥的诗句

1.关于郑板桥的诗句

1、《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题半盆兰蕊图 》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3、《江晴 》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4、《峭壁兰 》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5、《题画兰 》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6、《竹 》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7、《盆兰 》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8、《山中雪后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9、《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10、《咏雪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2.关于竹的郑板桥的诗句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3.郑板桥的诗有哪些

画竹多於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郑板桥的诗歌(包括词、对联)的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去山东做官之前、山东做官期间、山东罢官后回到扬州卖书卖画三个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诗歌反映了不同的人格内涵。早期诗歌,如《沁园春 恨》中写道: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一反 “温柔敦厚”、“发乎情而止乎礼”的儒家诗教传统,以直露的方式,大喊、大叫、大骂的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真切的爱与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一枝一叶都关系著民生疾苦,从诗中可以看出他这位百姓的父母官那心系人民的忧思情怀,郑板桥是有著深刻的民本思想的。可正是这样一位以廉正爱民出名的官员,却因为其耿介、狂放不羁的品格惹怒上司,被罗织以开仓放赈账目不清的“贪污”罪名免官。“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是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临行前作的画,借竹抒发了他那与前贤看齐,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不愿同流合污而宁愿弃官为民,淡泊名利,自食其力,享受人生的平静心态,另外那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三两枝坚挺瘦劲的竹子,挺然屹立於石缝中,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决不屈服於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其他诗歌如《墨竹图》题云:“宦海归来两鬓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南一片青。”另一幅竹图题云:“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里长精神,清香一片萧萧竹,里面阶层终绝尘。”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总体来讲,前人以“真气、真意、真趣”评价郑板桥的诗歌品格是有道理的,尚“真”是他诗格和人格的鲜明特点。

二、郑板桥的书风

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对於古代名家书帖他一一临摹为快,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於练到了能够以假乱真的境界。但是时人对他的字却并不怎麽欣赏,在书法圈中也只落得个“抄书匠”的名声,郑板桥非常著急,怎样才能更进一层呢?难道真是没有习书法的天赋?但过了许久他也没找到提高的法子,只能是比以前练得更加勤奋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正坐在外面乘凉,他忍不住又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著写著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一时不太习惯,嗔怪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麽不写自己的体,而写别人的体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这麽一打,没想到却打出了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大家。这一打提醒了郑板桥,字是人写的,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应该是各有各的字体呀,本来就应该有所不一样嘛,何必强求自己追随他人呢?我为什麽老是学著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这一打激活了郑板桥的创新意识,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特别是融入了作画的方法以写字,终於形成了奇正相谐、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台湾独立运动支持者、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为人疏宕洒脱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

后因帮助县民胜讼及办理赈济有惠政,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罢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他擅长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风格独特,被评论家称赞为「古秀独绝」。

能诗文,诗近香山、放翁,他的《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品,描写民间疾苦颇为深切。所写《家书》和《道情》,自然坦率,为世所称。绘画方面,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