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心情迷惘的诗句

1.有什么描写心情迷惘的诗句和有道理的句子或古人的名句和俗语吗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sì)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一句)

行路难 [唐] 李白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一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水调歌头.中秋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整篇都表达了一种迷茫苦闷、怅恨凄切的情绪终将会被积极豁达的心境所替代。但是想问问当时的苏轼,难道纠缠于内心的的疑虑就真的那么容易消散吗?那“悲观”连带出的一切孤独,迷惘,绝望,无助又有多少价值存在于一个人不可见的内心深渊呢?)

2.形容迷茫心情古诗词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描写心情惆怅的诗句有哪些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宋代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3.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4.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5.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缭乱的边关愁绪无数倾诉,总也听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着长城,此景亘古不变。

6.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7.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8.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清 李清照《声声慢》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9.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虞美人》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0.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清 李清照《声声慢》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4.形容心情迷茫的诗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间何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

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销魂无说处,觉来难过销魂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两鬓不幸青,只为相思老.

5.表示迷茫的诗句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6.描写心情惆怅的诗句

描写心情惆怅的诗句: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基本解释:

惆怅,是汉语中的一个单纯词,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另外,还是文学作品的篇名,著名作家冰心曾于1923年写了一首同名的诗歌;同名徐林肖像章,为该词语和冰心现代诗“惆怅”以直观画面做了插图,同时词语和文学作品也为这件作品做了最好的阐析。

7.描写迷茫的古诗词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

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

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

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

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