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词谱格式

1.宋词词牌格式究竟有多少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

》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2.宋词词牌名和格式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简介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牌的来源 一、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二、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三、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一、【忆王孙】 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二、【如梦令】 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乌夜啼】 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四、【长相思】 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五、【生查子】 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六、【点绛唇】 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曾允元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七、【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3.词牌格式

宋词有很多词牌,每个词牌有相应的词谱,写宋词必须按照词谱写。

词谱规定了整首词的句子结构组成,比如:一首词分为几段,每段多少句,每一句几个字,什么地方押韵,什么地方不押韵,每个字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平声还是仄声,等等。 看起来很复杂,因为宋词最开始是配乐演唱的,按照某一词牌写宋词就相当于按照一个谱好的曲子填入歌词,哪个地方应该是升调,那个地方是降调,哪个地方停顿,那个地方转折,都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填。

否则的话,就违背了词牌的原意,算不得正宗的填词。 而且,词牌的平仄排列表现出的先天的韵律上就有一种隐约的情感倾向,如果你的词能够和词牌本身的情感倾向相符合,做到声意相谐,就算是很好的符合了填词的本意。

4.写词有什么格式

词的格式也称牌。由于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所以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人们也将其称为词调。词与调,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

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宋词按照词谱写,每个词牌有其相应的词谱,而词谱规定了整首词的句子结构组成。

因此,词牌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除此之外,整首词的段数,句数,字数,是否押韵,在哪押韵,平声仄声的选择等等,都由其决定。

扩展资料

词的特征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

7.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8.字声配合更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变化很多,而且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在音乐吃紧的地方更须严辨字声,以求协律和美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牌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文学体裁)

5.写宋词一般的格式和要求是怎样的

一字句的平仄 (1)多是虚字, 如:“难”、“故”、“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且”、“方”、“纵”等。

动词也有:“把”、“向”、“指”、“对”、“望”、“着”、“看”、“念”、“叹”、“标”、“料”、“想”、“怅”、“恨”、“怕”、“问”等。 (2)多是仄声,且多是去声。

二字平仄 (1)平仄或(第一字平,第二字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平平式 如:“年年.如社燕,飘流泊翰海,来寄修椽。”

三字句平仄 (1)平平仄 如:“吹凉叶。”“人如削”、“凭闲久” (2)平仄仄 如:“佳丽地,南朝盛事准现?”“天且住”。

(3)仄平平 如:“鬓微霜”“玉川迷,路东西。” (4)仄仄仄 如“似梦里,泪泪滴” (5)仄平仄 如“汉江侧,月弄仙人佩声” 四字句的平仄 (1)平平仄仄 如:云南归雁、楼西飞雁 仄仄平平 如:楼锁轻烟、木落霜州 (2)仄平平仄——最普遍、常见(第三字必平) 如:汉家陵阙、江山如画、天南游客 (3)平仄平仄——也是常见的 如:遗踪何在、人在何处?枝上同宿 (4)平平仄平——也是常见的 如:从今又添、云窗静掩 五字句平仄 (1)五字律句平仄 即五言律诗平仄 仄仄平平仄 如: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平平仄仄平 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平平平仄仄 如:玉阶空伫立 仄仄仄平平 如:独自莫凭阑 (2)五字拗句的常见现象 平仄仄平仄 如: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 仄平平仄平 如:有人楼上愁 露华浓湿衣 仄平平平仄 如:有深深良愿 望秦关何处 六字句平仄 (1)仄仄平平仄仄 如:莫厌悲歌笑语 我欲乘风归去 (2)平平仄仄平平 如:临分败笔题诗 伤心千里江南 (3)仄仄仄平平仄 如:晚雨未摧宫树 转使客情如醉 (4)六字句常见的两种拗句 仄平平仄平仄 如:晚来无限萧瑟 一时多少豪杰 平平仄仄平仄 如:西风万里无限 关河梦断何处 七字句平仄 (1)与七言律诗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平林默默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断续寒飐断续风,纵使古条似旧垂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楚客欲呵瑶瑟怨,那上少年今在否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岸花零落鹧鸪啼,小窗和雨梦梨花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殊格式)点点波间冷云照 (2)不合平仄常规的拗句 仄平仄仄仄仄仄 如:酒旗息鼓甚处市 仄平平仄仄平仄 如:露萤清夜照书卷 八字句平仄 (1)一字和七字句组合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度|绮燕流萤斗双语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2)二字句和六字句组合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如: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3)三字句和五字句组合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如:芳草郊|灯明闲凌泞 九字句平仄 (1)三、六字句式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如: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2)六、三句式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3)四、五句式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惟有林前|银炷照啼痕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野渡再横|杨柳得荫浓 十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最好是|一川应月光流渚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歌舞地|清天满目成秋苑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如: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十一字句平仄(最长的) (1)六、五句式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如:何人为写悲壮|吹角鼓城楼 (2)四、七句式平仄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如: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6.求各种宋词词牌的格式

宋词词牌解析与写作格式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 现经努力,为大家总结与整理几个常见词牌的作法 1、《十六字令》,词牌名。

又被称作《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词牌格式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忆江南》,词牌名。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如梦令》,词牌名。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4、《浣溪沙》,词牌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5、《清平乐》,词牌名。

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平仄换韵。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由于数量庞大,先整理这一部分,如果有需要其他的词牌格式可以告诉我,我会整理上来。

7.请问宋词中有什么格式

宋词要遵照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 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 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 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 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 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 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 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 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 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 《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 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 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 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 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 《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 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 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 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 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8.宋词格律词谱查询表

平韵格词谱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浪淘沙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醉太平玉蝴蝶浣溪沙采桑子诉衷情画堂春阮郎归朝中措眼儿媚人月园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喝火令行香子风入松八六子雪梅香满庭芳汉宫春扬州慢高阳台寿楼春忆旧游望海潮沁园春锦堂春慢十六字令水调歌头八声甘州夜飞鹊金人捧露盘巫山一段云六州歌头潇湘神捣练子三字令多丽凤凰台上忆吹箫仄韵格词谱如梦令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醉花阴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酷相思解佩令青玉案千秋岁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洞仙歌满江红声声慢黄莺儿剑器近宴山亭念奴娇绛都春桂枝香水龙吟石州慢瑞鹤仙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永遇乐二郎神西吴曲望远行摸鱼儿贺新郎兰陵王锦缠道蓦山溪惜红衣醉蓬莱归字谣伤春怨望江东淡黄柳双双燕绕佛阁翠楼吟夜半乐眉妩西河天香暗香疏影宝鼎现六丑、莺啼序烛影摇红祝英台近拜星月慢霜天晓角法曲献仙音。

长亭怨慢。

霓裳中序第一平仄韵转换格词谱南乡子调笑令昭君怨菩萨蛮更漏子喜迁莺清平乐忆余杭虞美人蕃女怨河渎神。河传平仄韵通叶格词谱西江月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哨遍平仄韵错叶格词谱荷叶杯相见欢上行杯酒泉子定风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