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孝的诗句古语

1.有关孝的名言,诗词

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2.孝的名言论语谚语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第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第一》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进第十》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子张第十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1、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6、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0、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2)1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8、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20、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4、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25、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26、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8、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3)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6、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3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8、父母,唯其疾之忧。 3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4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4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4)4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7、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2、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5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7。

3.关于孝的名言十句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法国莫泊桑《项链》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春秋孟子

白话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可以运行在掌管天下。

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西晋挚虞《族姓昭穆》

白话文:侍奉父母以敬,美超过三牺牲。

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希腊伊索克拉底《全希腊盛会献词》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

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国拉法格《思想起源论》

7、母爱胜于万爱。—— 英国莎士比亚《奥赛罗》

8、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白话文: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9、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现代林语堂《宇宙风》

10、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英国罗素《西方哲学史》

4.与"孝"有关的名言,俗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劝报亲恩篇》。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孝经》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清)《增广贤文》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宋)林逋《省心录》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

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动报亲恩篇》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

5.桓宽有关孝道的名言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关于孝的古诗、小故事、名人名言

一、小故事

1、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继承王位。舜登天子位后,对其父仍毕恭毕敬,封其弟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3、啮指痛心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释然。

4、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

5、芦衣顺母

闵损,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名言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法国莫泊桑《项链》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春秋孟子

白话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可以运行在掌管天下。

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西晋挚虞《族姓昭穆》

白话文:侍奉父母以敬,美超过三牺牲。

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希腊伊索克拉底《全希腊盛会献词》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