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外国人学唐诗宋词

1.搜集外国人学习中国唐诗宋词的趣事和另外

外国人学中文的尴尬趣事 -------------------------------------------------------------------------------- 多伦多信息港 2004-12-23 22:20:00 深圳新闻网 【多伦多信息港】望文生意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老外评老外 初到美国时,几个中国同学请我到一家中餐馆上给我接风洗尘。

小林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在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 小王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他们再也不是只会叫杂碎、春卷了。”

小张正要开口,只见邻桌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我们桌前来,用他那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请你们搞清楚,在这里,你们才是老外。” 打架三次 一位美国友人回国,请他谈谈观感。

他说:“在你们这儿吃一餐饭,要打三次架。” 他解释说:“一进餐厅,为了推让座位,主客就开始互相拉扯,接着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挡一番,最后为了付账,更会展开一场精彩激烈的争夺战。”

无法控制 一位外国留学生在大陆某地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我与贵国语文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关系一样,我很爱它,却又无法控制它。”

外国人的好与更好 有一个刚来中国不久的外国人,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好”、“更好”。 一天,仆人说:“我要请假两星期。”

外国人说:“很好。” 仆人说:“因为我父亲死了。”

外国人说:“更好。” 不是东西 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等等,所以,你和他都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外国人看麻球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球回国去,逢人便说:“你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 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再说,你们看,这芝麻,一颗颗地贴,需要多少时间啊!”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

譬如: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处处都漂亮 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这位朋友却吓了一大跳!想不到笼统地赞美,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需举例说明,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数学中文 一位美国数学系的研究生来台湾搜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资料,朋友请我代为招待。他是首次来到东方,也没有学过中文,可是竟在短短半小时内学会写错综复杂的“张”字——而且还是草书。

惊讶之余,不免向这位天才请教。他说:“这没有什么,我只是用一笔把三又四分之十三这个数字写出来而已。”

“吻”字新义 美国青年比利学习中文。当学到“吻”这个字时,比利提出了疑问:“吻字会意就是‘勿’,‘口’,不动口如何接吻?” 有人想了想,笑着回答:“中国人个性比较含蓄,‘勿’‘口’就是‘不必说话’的意思。

你接吻的时候,会说话吗?” 吃水饺 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我亲眼看见一位外国朋友吃水饺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习惯,先喝汤;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先喝完,然后开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将每一只饺子切开,使肉馅和饺子皮分开,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再吃一口馅…… 慢慢咀嚼、品尝,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我投来微微的一笑。我见状,走近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如果再能配上一点果子酱和奶油,那会更加OK。”

魏什么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某日遇一老翁,两人寒暄起来。

老翁:“您贵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么?” 德佬:“为什么?姓魏也要为什么?” 各种各样的“汁” 有一次,专考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托福”试卷上出现了一道填空题:“绞尽___汁”。

试卷收上来,老师发现答案多种多样,但都没答对,如: “绞尽墨汁”; “绞尽乳汁”; “绞尽果汁”; “绞尽汤汁”; 老师在后来评讲试卷时,对这批未来的来华留学生说:“你们真是‘绞尽脑汁’也没写出‘绞尽脑汁’。”。

2.外国人学唐诗的事

这里有现成的例子——

韩愈的《山石》一诗中“僧言古壁佛画好, / 以火照来所见稀”二句被维特·宾纳翻译成:

And he brought a light and showed me , and I called them wonderful .(他拿灯来照给我看, 我赞叹称奇。)

/showthread.php?t=902

/s?ie=gb2312&bs=%D0%A1%CB%B5&sr=&z=&cl=3&f=8&wd=%C5%D3%B5%C2%D2%EB%CC%C6%

3.台湾学唐诗宋词吗,对里面的地名什么感觉,觉得是外国的吗

什么地名就是什么地方的感觉,不会觉得是外国,和国人认识别的地名一样。

台湾又叫中华民国,用的是繁体字,学的是国语。人家接触古诗词文言文一点也不比大陆少,只是传统国学的影响和大陆一样在承受各种方面冲击。

里面的地名,他们当然知道在大陆啊,他们还知道祖籍是大陆呢。人民群众是群众,政府机构是政府。

台湾老百姓的心声和大陆一样,有信息审核制度,何况两岸宣传媒体不同,朝鲜韩国也一样,从来没把对方当外国,只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成体系,台湾政界是抵触大陆统一的,就是这样。台湾叫你大陆,你会叫台湾外国吗?望采纳谢谢。

4.外国人写的唐诗有哪些

外国人的诗都是白话文一样的东西,更容易背吧。再说诗是外国人作为课外兴趣学习的东西,跟艺术差不多,不是必须的吧。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5.我们为什么要学唐诗宋词

我们为什么要学唐诗宋词和教科书中为什么要教唐诗宋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科书教这些,是为了让中华文明瑰宝不至于失传。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学,其实如果你体会不到其中的美妙处的话,不学也罢。只把应试教育涉及的部分死记硬背住即可,其他的不学也没什么的,既不耽误就业工作也不耽误结婚生子。

但是,如果你真的去体会,唐诗宋词是何等美妙的艺术啊~~~ 有的像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不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吗?有泼墨山水、有工笔人物;有的清新,有的浓艳,还有苍凉壮阔~~~~

还有诗词像是音乐——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初疑飒飒凉风近,又似潇潇暮雨零。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有的直抒胸臆、气壮山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如果你喜欢凄美婉约,那么洋洋万言的耽美文字也会在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其实,唐诗宋词只妙处又岂是我能说尽的~~~ 睿哲、谐趣、铭心刻骨、潇洒旷达,等等、等等,太多啦~~~

你问,为什么要学唐诗宋词。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是诗词的高峰,我们生长在这里,身边便是高峰、便是宝藏,如果不去游历一番,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6.急求

外国诗:当你年老时 作者: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唐诗: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词: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元曲: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现代儿童诗: 小小的船 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