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湖水唐诗

1.描写湖泊的古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有哪些古诗是写湖水的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作者: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

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

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

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注解】:

1、漫叟:元结的别号。

2、疑:似。

3、长:犹助兴。

【韵译】:

我用公田的米酿酒,

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

暂且博取一醉。

在酒酣欢快之中,

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

叫船载着,

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

好象靠着巴陵山,

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

同游的人,也象绕洞庭湖而坐。

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

来来往往添酒。

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象洞庭,

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

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

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

为四卒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评析】:

 元结在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其时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他的《石鱼湖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及命湖曰石鱼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诗以歌之。”有诗云:“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

3.《湖泊》古诗

1,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唐.骆宾王 《咏水》 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

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

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4.最美 湖泊 古诗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 心 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 颜 钱 塘 登 樟 亭 望 潮 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 湖 秋 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 金 门 见 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 屏 晚 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 泛 西 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5.描写春天湖水的古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元好问《泛舟大明湖》

浮萍破处见山影.张先(子野)《题西溪无相院》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冯延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落花摇情满江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

6.描写“春天湖水”的古诗有哪些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宋代: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南湖唐代: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清代:朱彝尊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唐代:李白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温庭筠: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

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7.描写湖泊的诗词

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潇湘八景诗·洞庭夜月宋·张经秋夜净无云,嫦娥展孤镜.灏气浸澄波,荡漾光还定.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欧阳修《西湖》诗: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

相关
上一篇
女主唐诗
下一篇
薄诗经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