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郭

1.用《诗经》名句起名,姓郭,男的

骏德《节南山之什·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缉熙

《文王之什·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徽音

《文王之什·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其琛

《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振鹭

《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秉文

《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德纯

《周颂·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舜华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翕(xī)

单名一个“翕”字,取自《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2.用《诗经》名句起名,姓郭,男的

骏德《节南山之什·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缉熙《文王之什·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徽音《文王之什·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其琛《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振鹭《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秉文《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德纯《周颂·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舜华《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子佩《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翕(xī)单名一个“翕”字,取自《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3.诗经里面郭沫若的代表作有哪些

诗经中没有郭沫若的作品。

郭沫若是现代人,《诗经》是我国两千年前的一部诗集,两者中间隔了近三千年。

介绍:

1、《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4.送友人诗中的郭什么意思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外城。

以下为更多资料(可为参考)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1)北郭(2), 白水(3)绕东城。 此地一(4)为别(5), 孤蓬(6)万里征(7)。

浮云游子(8)意(9),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10), 萧萧(11)班马(12)鸣。

作品注释 (1)横:横亘,横跨。 (2)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外城。

(3)白水:明净的水 (4)一:助词,一旦,加强语气。 (5)为别:分别 (6)孤蓬:有名飞蓬随风飘动的蓬草。

诗人用“孤蓬”喻指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7)征:征途,远行。 (8)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9)意:心意,心情。 (10)自兹去:从此离开。

兹:此。 (11)萧萧:象声词,马鸣声。

(12)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作品译文 青山横跨北边外城, 清澈明净的水围绕着东边的城池潺潺流动。 此地一旦辞别之后, 他就像孤独的蓬草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 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 连离别的马儿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相关介绍 “城”与“郭”的含义 所谓“城”、“郭”,“城”的本义为城墙,古时建邑立都先要建城池作防务之事,《说文》:“城,以盛民也,从土成,成亦声。”

段玉裁注:“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墙”与“城”的字义最接近,强调的是遮蔽、保护功能。

现代汉语中“城”的基本义是城市,但一些古词汇留传至今,仍保留“墙”的含义,如万里长城的“城”,即是万里长墙。周密《齐东野语·避讳》说:“梁太祖父烈祖名‘诚’,遂改城曰‘墙’”。

“郭”字在《说文》中的本义早已废而不用,《说文》里提到:“郭:齐之郭氏虚。”按照段玉裁注“郭本国名,虚墟古今字”的理解,“郭”应指郭国的废城垣。

因古时建城常有两重或多重城墙,内城较坚固正规,外城一般只用泥土堆砌,要求不高,故借用“郭”字来称呼。“城”“郭”二字分开说时常有区别,如《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有时只是调换用词的泛指,如此诗的“北郭”、“东城”,“郭”、“城”二字没有区别,“郭”仄声不入韵,“城”平声入韵;也可理解为互文。 “班马”的含义 《说文》:“班:分瑞玉,从珏刀。”

这是个会意字,刀置两玉之间,所以说“分瑞玉”。引申有“分离”、“赐予”等义,诗中指“离别”。

在《左传》也有“班马”一词。王琦对李白此诗的评注说:“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你看,送别已至城外,主客两人却仍难舍难分。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山清水秀,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连忘返。

可是现在,两人却不得不分手了,又怎不留恋万分?尾联潇洒自然,余味无穷。再见了,朋友挥手之余,友人身影渐渐远去,不可复识,但那可亲的友人坐骑似谙人性,仍从看不到的远处萧萧长鸣,娓娓辞别而又报导平安的信息,将离别的场景及情绪变得很长!很长!“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

5.含郭字唐诗宋词有那些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金陵图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晦。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出 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
下一篇
诗经椒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