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庄子的成语典故先秦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而庄子又是这个轴心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我们平时脱口而出的很多成语其实都出自《庄子》,如“朝三暮四、不近人情、害群之马、独来独往、分庭抗礼”等等.至于来自《庄子》的成语究竟有多少,很少有人仔细查找统计过.今年在为浙江少儿出版社撰写《庄子传》的时候,我因为想附上一章《庄子》的成语,便开始留心,一边看一边标记,等到一本《庄子》读完,竟有两百多条,随后再逐条核对,发现被中华书局《古今成语词典》收录的就达一百七十条之多!区区个人能留下如此硕果的,恐怕只有孔子才能与之匹敌了. 庄子是个贫民哲学家,他一生中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也不屑于安度这样的生活.史料记载他住的是残破的屋子,曾一度在陋巷里靠编织草鞋为主,为此受到富有的同乡曹商的奚落;一次家中断了粮,庄子走了很多路去向监河侯借粮,却被取笑说等秋后打下了粮食再借给他———值得欣慰的是当曹商的车子和监河侯家的万钟粟谷都已灰飞烟灭之后,庄子当年在薄薄的竹简上刻下的语句仍在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庄子的成语忠实地体现了庄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虽然意思已和原来的有别,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日常生活,譬如他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去见魏王的时候穿的就是一身破烂衣衫,脱帮的鞋子用带子绑了;而他作品中就有“上漏下湿”、“数米而炊”、“捉襟见肘”等寒碜相,外出时也不像做宰相的老友惠施那样车声隆隆从者数百,而是“栉风沐雨”、“百舍重茧”. 除了和贫困有关的成语外,《庄子》中还有许多与水和鱼有关的成语,这和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庄子比较吻合.庄子常去钓鱼,但他钓鱼是为了改善生活.《史记》记载一天庄子在河边钓鱼,楚王的两个使者带着重礼来聘请他做楚国的宰相,他毫不犹豫地推辞了,说他宁愿做一只在烂泥里拖尾爬行的乌龟,也不愿意像楚国的神龟一样,虽然早已死了,还被当作神物,用锦巾裹了存于木匣之中,供于庙堂之上.对庄子来说,这是一种玷辱.对于一个热爱思考又常去钓鱼的人来说,作品中出现很多与鱼和水有关的比喻也就不难理解了,譬如“涸辙之鲋”、“沉鱼落雁”、“望洋兴叹”、“交淡若水”、“管窥蠡测”等,其中又以“相濡以沫”这一成语最为形象,庄子在《胠箧》中有“鱼儿离不开水”一说,鱼被钓上了岸,快奄奄一息了,为了能再残喘几口,一起互相努力吐出口中泡沫湿润对方以维系生命,这样的描述只能是一个很有感受力和哲学头脑的人的产品. 庄子的成语中出现最多的,是有关山上的树木鸟兽,除钓鱼外,庄子还时常打鸟改善生活,著名的“螳螂捕蝉”就是他在弹鸟时的发现.此外他还当过一阵山林漆树管理员,在树林子里呆久了,有关的成语必然很多,譬如“山木自寇”、“螳臂当车”、“才大难用”、“巢林一枝”、“满谷满坑”、“其应若响”、“以珠弹雀”、“一饮一啄”、“枯槁之士”等.一个人管山很寂寞,所以希望能听到有人来,因此难免对“空谷足音”喜出望外.最后还有一个“如胶似漆”,恐怕可以作为庄子短暂的漆园小吏生涯的一个佐证. 行贿之事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就写下“苞苴竿牍”一词,也就是指送礼之人附上书信要求办事,这一现象于今已愈演愈烈.哲人的睿智常能看透人的弱点,也正因为如此,哲人生前大多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好在庄子虽然生前贫穷痛苦,他的思想和成语却得以薪尽火传,成为民族语言和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鲁迅先生曾以“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来评价《庄子》,时至今日,照样无人能先,这正是《庄子》的魅力所在.。 2.和庄子有关的成语典故关于庄子的成语(描写庄子的成语) [恢恢有馀]《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后以“恢恢有馀”谓宽广而有馀裕。 [游刃有馀]语出《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后用以谓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百家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蛮触之争]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蛮争触斗]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詹詹炎炎]《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詹詹,词费也。”后以“詹詹炎炎”形容喋喋不休之状。 3.庄子和惠施的典故被哪首古诗形容魏源《送陈敬甫出都》 牙叹钟弦绝,庄嗟郢质亡。尚余书种在,未觉老天盲。 蓬转三年别,裘胜数尺长。真成螟祝子,绝胜虎贲郎。 贯虱轮非的,亡羊谷异臧。云雷资蠖屈,华实固冬藏。 北邸风尘别,南辕雨雪雱。行行慎金玉,何以慰萱堂。 “庄嗟郢质亡”这一句出自《庄子·徐无鬼》:“郢地有匠石者,能用斧头削除人鼻端的白粉而不伤其鼻。 宋元君 听说后,召 匠石 试之。 匠石 说:“臣则尝能斵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后因以“郢质”喻指契合无间的知音。庄子路过自己以前的辩论对象惠施的墓,对随从的人讲了上面这个故事,意为惠施死了,自己失去了“郢质” 孟浩然《寻梅道士》: 彭泽先生柳,山**士鹅。 我来从所好,停策夏云多。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 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观鱼】《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惠施)游于壕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望采纳! 4.关于庄子的诗句有哪些1、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杂篇·列御寇》 解释:大凡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知天更困难。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知北游》 解释: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忽然就过去了。 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 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秋水》 解释: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5.关于庄子这一书有关的成语和故事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采纳哦。 6.庄子名言及庄子的故事庄子的故事有许多,梦蝶等比较为人所熟知;以下的故事比较“冷门”一些,供参考: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1);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2),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其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3)。 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4),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5),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 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6)。”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7),不争,名亦不成。 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8),誙誙然如将不得已(9),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10),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 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 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11)。 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12),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13)。 芒乎芴乎(14),而无从出乎(15)!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16)!万物职职(17),皆从无为殖(18)。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译文】 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还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 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 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 刚烈之士为了天下而表现出忘身殉国的行为,可是却不足以存活自身。我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真正的好呢,还是实在不能算是好呢?如果认为是好行为,却不足以存活自身;如果认为不是好行为,却又足以使别人存活下来。 所以说:“忠诚的劝谏不被接纳,那就退让一旁不再去争谏。”伍子胥忠心劝谏以致身受残戮,如果他不努力去争谏,忠臣的美名也就不会成就。 那么果真又有所谓好还是没有呢? 如今世俗所从事与所欢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果真不是快乐呢?我观察那世俗所欢欣的东西,大家都全力去追逐,拼死竞逐的样子真像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人人都说这就是最为快乐的事,而我并不看作就是快乐,当然也不认为不是快乐。 那么,世上果真有快乐还是没有呢?我认为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但这又是世俗的人所感到最痛苦和烦恼的。所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 天下的是非果真是未可确定的。虽然如此,无为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确定是非。 最大的快乐是使自身存活,而唯有无为算是最接近于使自身存活的了。请让我说说这一点。 苍天无为因而清虚明澈,大地无为因而浊重宁寂,天与地两个无为相互结合,万物就全都能变化生长。恍恍惚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惚惚恍恍,没有一点儿痕迹!万物繁多,全从无为中繁衍生殖。 所以说,天和地自清自宁无心去做什么却又无所不生无所不做,而人谁又能够做到无为呢! 【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7),自以为不通乎命(8),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 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