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的诗词欣赏,赏析,思想感情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释】 田家——农家。 斗回北——斗,指北斗。也叫“北斗七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诗.小雅.大东》:“虽有北斗,不可以挹(yì舀)酒浆。”北斗七星,各有其名,四星像斗,三星像杓。 杓即柄。斗回北,即北斗星的柄指向北。 《国语.周》下:“日在折木之津,辰在斗杓。”《注》:“斗柄,斗前也。” 《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岁起——新的一年开始了。 东——指北斗星的斗柄在东方,即春天来到了。 强仕——《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力气强也。”旧时因称四十岁为强仕之年。 谓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后以“强仕”为四十岁之代称。 无禄——即无官职。 桑野——犹桑田。 北魏至北周行均田制时,分给男子种植树木的田。北魏于男子初受田时,给桑田二十亩,规定至少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非桑区只给一亩,作为世业。 隋、唐桑田改为永业田。后,泛指田畴。 就耕父——和农民一起耕耘田地。就,接近;归于。 耕父,犹农夫,田父,谓老农。 荷锄——肩扛着锄头。 占气候——预测气候的好坏。占,卜问;预测。 《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 赏析:全诗四联,首联写昨夜斗回北,即谓昨天夜晚北斗星的斗柄在北,还是冬天。下句今朝岁起东,即意谓今天早晨起来,北斗星的斗柄就在东方了,就是春天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点明题目;颔联写诗人虽年届强仕而尚存忧农之心;颈联写诗人与耕父、牧童的亲密关系;尾联写农家元日“共说此年丰”的喜庆情怀,祈盼新的一年农事丰裕的心愿。 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家深厚的感情。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赏析】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 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春节的节庆活动各民族各地域都非常丰富,普遍有做新衣、备菜肴、扫房舍、贴春联等。 春节文化,两千余年来,盛传不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束艺术奇葩。 这首七绝,热情咏唱了春节这一天一派除旧布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 首二句写: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一起,饮过屠苏酒,暖洋洋的感觉到春天来到了。末二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 全诗洋溢着清新吉庆的浓郁的节日气氛;语言古朴厚重,文情并茂,为古今传唱不衰的佳作。 诗言志。 诗人是北宋时代的政治大家,官初拜宰相。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破旧立新的大无畏气概和必胜信念,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注释】徲 tí 久。久待。 迟到。徲chí 〔徲徲〕往来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写喜庆春节的五律诗。第一、二句,从气候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 第三、四句,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第五、六句,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雕的松树有了些老态。 最后两句,写春节中的人,因为高兴饮了过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青 玉 案 元 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赏析: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 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 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 满。 2.春节的诗词鉴赏一、春节诗词鉴赏:四首。 1、《守岁》 原诗:守岁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鉴赏:《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全诗以篇首六句的妙喻醒人耳目,后半篇则意思平常。 2、《元日》 原诗: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鉴赏:《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3、《已酉新正》 原诗:已酉新正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鉴赏:这是(明)叶颙 写的一首新年诗,以通俗简洁的诗句描绘了冬尽春来、万物更新和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辞旧迎新的愉快心情,也极有趣味. 4、《癸巳除夕偶成》 原诗: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鉴赏:《癸巳除夕偶成》是黄景仁在安徽督学朱筠作幕僚时所写的七言绝句,是除夕归乡时有感而发的诗篇。全诗用贴近生活,朴实自然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心中对现实的忧虑和感愤,让读者心为诗动,产生共鸣。 二、扩展知识:春节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3.春节的诗词鉴赏一、春节诗词鉴赏:四首。 1、《守岁》 原诗:守岁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鉴赏:《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 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 全诗以篇首六句的妙喻醒人耳目,后半篇则意思平常。 2、《元日》 原诗: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鉴赏:《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3、《已酉新正》 原诗:已酉新正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鉴赏:这是(明)叶颙 写的一首新年诗,以通俗简洁的诗句描绘了冬尽春来、万物更新和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辞旧迎新的愉快心情,也极有趣味. 4、《癸巳除夕偶成》 原诗: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鉴赏:《癸巳除夕偶成》是黄景仁在安徽督学朱筠作幕僚时所写的七言绝句,是除夕归乡时有感而发的诗篇。全诗用贴近生活,朴实自然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心中对现实的忧虑和感愤,让读者心为诗动,产生共鸣。 二、扩展知识:春节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4.春节对联,诗词赏析上联: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 下联: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赏析:这一副对联的来源于一个故事。 中国明代的时候,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宫廷都流行做对子。特别是对于那些文人雅士来说,正是彰显才华的好时机。 那时候,一位平民百姓家里出了一个九岁神童,做对子特别厉害,就连当地的秀才也自叹不如。每逢年过节,或哪家有大事都请这位神童来做对子。 这神童的威名是越传越大,竟传到了紫禁城里去了。在朝廷有一位宰相,听说了这事就派人把神童请到了自己家里来,想亲自看看这神童究竟有多厉害。 神童来了后,宰相就命令他的书童去添纸磨砚。书童磨砚的时候,宰相注意到书童的袖子上被蘸了墨汁,一团黑。 这时宰相灵光一闪,就做出了上联:“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神童一听,呀,这上联出得真好,可是该怎么对呢?神童也急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无聊的这看看,那玩玩。 见炉子的火没了,就叫一个叫梅香丫环去添煤,这梅香也粗心,不知道哪个小孩往煤里扔了个炮竹,煤一倒进去,嘣的炸开了,炸得梅香一脸的煤黑。这一下全府上下的人都笑了。 神童一个灵感,缓缓道出了下联:“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丞相一听,拍手称好。 也赶紧臭骂了梅香一顿,为什么偏。 上联: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 下联: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赏析:这一副对联的来源于一个故事。 中国明代的时候,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宫廷都流行做对子。特别是对于那些文人雅士来说,正是彰显才华的好时机。 那时候,一位平民百姓家里出了一个九岁神童,做对子特别厉害,就连当地的秀才也自叹不如。每逢年过节,或哪家有大事都请这位神童来做对子。 这神童的威名是越传越大,竟传到了紫禁城里去了。在朝廷有一位宰相,听说了这事就派人把神童请到了自己家里来,想亲自看看这神童究竟有多厉害。 神童来了后,宰相就命令他的书童去添纸磨砚。书童磨砚的时候,宰相注意到书童的袖子上被蘸了墨汁,一团黑。 这时宰相灵光一闪,就做出了上联:“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神童一听,呀,这上联出得真好,可是该怎么对呢?神童也急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无聊的这看看,那玩玩。 见炉子的火没了,就叫一个叫梅香丫环去添煤,这梅香也粗心,不知道哪个小孩往煤里扔了个炮竹,煤一倒进去,嘣的炸开了,炸得梅香一脸的煤黑。这一下全府上下的人都笑了。 神童一个灵感,缓缓道出了下联:“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丞相一听,拍手称好。 也赶紧臭骂了梅香一顿,为什么偏偏是她添煤。 此联人物对人物,名词对名词,动作对动作,对仗极为工整,而且也十分讲究平仄起伏,可谓绝对。 对子都出自于生活中的小事,只要仔细观察,用心观察。“绝对”就在其中。 5.春节古诗有哪些 关于春节古诗鉴赏大全《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6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春思》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译文: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译文: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 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 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翻译: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译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笑语喧哗,十分热闹,红岩村的年青同志送来梅花,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大家在一起举杯互相敬酒,表达着新年的祝愿,散席后众人意犹未尽,又一起品尝这胜利茶,谈论当今时事。只有精忠才能报答祖国,如今祖国正遭外侮,烽烟遍地,没有地方去寻求一家安乐。 我们在陪都重庆载歌载舞地欢庆新年,但不要忘了延安,让我们遥祝延安解放区繁荣昌盛。 6.有关新年的诗词加赏析春节:(思乡的诗句在后面)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 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 腊月廿五日,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 清代诗人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 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 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更有文人志士借春节抒发情怀,留下不少上乘之作。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在狱中度过春节,他慷慨高歌:“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清代林则徐流放新疆,时刻心系禁锢。 1842年除夕他在伊犁过除夕,当夜心潮起伏,难以入眠,赋诗道:“流光代谢岁应除,无亦无心判莞枯。 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彩胜为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 正是中原薪瞻日,谁能高枕醉屠苏。”意境豪雄悲壮,读来令人振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留下不少的春节赋诗。 **的“举杯互敬屠苏酒,席散分赏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遥祝延安景物华”;林伯渠的“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若狂。正是今年风景好,千红万紫报春光”,写得有声有色,无疑是对祖国的美好礼赞。 诗中乡情 (思乡) 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 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7.有关春节的诗词春节诗词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 屠苏酒瞿佑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 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拜年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迎春歌袁宏道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说明]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记载了人们的迎春活动。从内容上看,人们主要是祭神,为的是盼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从气氛上看实在是娱人,表演者尽兴狂欢,观者也耳目一新,处处体现了生活的欢乐。 凤城新年辞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 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 《拜年》文徵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迎春歌》袁宏道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语出唐代李贺《致酒行》诗。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语出宋代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秸柜》诗。【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语出宋代苏轼《晃错论》。【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语出宋代张孝祥《论治体札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语出宋代吕祖谦《东莱博议·葵邱之会》。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语出清代陈璧《客丘瑞之聚星楼楼壁有万允康父母顾瑞木社友诗有感吊之用顾原韵愁字》诗之二。【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语出明代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诗。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语出宋代陆游《五更读书示子》诗。【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语出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语出明代于谦《望雨》诗。【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语出清代梁佩兰《金台吟》诗。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语出《荀子·大略》。【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语出元代乃贤《南城咏石》诗之一。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语出《管子·权修》。【中华七万里,何地无人杰】语出清代归庄《古意》诗之五。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语出清代屈大均《鲁连台》诗。【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语出宋代王令《再赠束孝先》诗。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语出《荀子·大略》。【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语出《淮南子·说林训》。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语出唐代元稹《遣兴》诗之七。【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语出明代袁中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