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资料搜集的诗歌

1.搜集诗歌的资料~速度

无怨的青春 席慕容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

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

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青 春

--之三

我爱 在今夜

回看那来时的山径

才发现 我们的日子已经

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

来过了又走了

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

那样细致精密地描好了的蓝图

曾经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

却始终

始终没有来临

2.诗歌相关资料搜集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

《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

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3.搜集有趣的古诗资料十条

1、最贵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2、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东坡)3、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白居易)4、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5、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6、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7、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8、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9、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10、眼里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11、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12、最凄美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13、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14、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15、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16、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17、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李白)18、被风吹得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19、最长久的恨: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20、最荒凉的地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21、最美的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22.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23.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24.精神最好的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5.思维最乱的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6.恨的最长的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7.最痛苦的离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28.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9.最深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30.最荒芜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31.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2.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33.最难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4.白得最快的头:“朝如青丝暮成霜。” 35.水上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6.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7.最强劲的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38.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树上白重泉。” 39.最美丽的笑容:“回头一白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0.最遥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最难请的人:“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笆半遮面。”

42.最贵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43.最难寻找的东西:“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44.最寂静的环境:“千上鸟飞绝,万径人综灭。” 45.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46.最空旷的环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47.最长的头发-----百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8.最难找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49.最强的春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0.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1.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2.最美的笑容-----回有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53.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也过万重山54.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5.最苗条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6.最差的眼力-----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7.眼泪最多的人---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58.最痴心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9.最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60.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61.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62.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63.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64.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65.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66.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67.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钱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68.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69.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70.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71.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架碳车碾冰辙。

(白居易)72.被风吹的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73.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74.世上最长的马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东坡戏谑苏小妹句75.最大的酒量--烹羊宰牛切为乐,会需一饮三百杯。76.最短季节(一日三秋) 77.最荒凉地方(不毛之地) 78.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79.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80.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81.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82.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83.最宽广的胸怀虚怀若谷84。

4.搜集诗歌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作品评述】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花摇情满江树。

5.我通过收集资料,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

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

2、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3、边塞征战诗: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6.搜集古诗十首

墨梅⑴ 【元】 王 冕我家洗砚池⑵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⑶。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⑷满乾坤⑸。【注释】 ⑴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⑵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⑶ 淡墨痕:指淡墨勾画出来的梅花的样子。

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⑷ 清气:清香。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⑸ 乾坤:天地,人间。乾代表天,坤代表地。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良佐所画《梅花图》上的七言绝句,是王冕画梅生涯和自我性情的写照。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题⑴西林⑵壁 【宋】 苏 轼横看⑶成岭侧⑷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⑸身在此山⑹中。

【注释】 ⑴ 题:书写。 ⑵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位于庐山北麓。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⑶ 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

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⑷ 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⑸ 缘:因为。 ⑹ 此山:指的是庐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这一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

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静夜思 【唐】 李 白床前明月光,疑⑴是地上霜。举⑵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⑴ 疑:怀疑,以为。 ⑵ 举:抬、仰。

【赏析】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萧萧⑴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⑵。

知有儿童挑⑶促织⑷,夜深篱落⑸一灯明。【注释】 ⑴ 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⑵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⑶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⑷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⑸ 篱落:篱笆。【赏析】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