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天涯

1.古诗词鉴赏<;天涯>;李商隐(1)如何理解诗中春日“和

时代的变迁予一个时代的诗人与诗歌大致雷同的震撼与影响,在一个渐趋变化的时代气质影响下,诗人们的感受与关怀,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悄悄发生改变。

唐朝盛衰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固然可以分为三个风气大为不同的阶段,而唐诗发展的历程也大致呈现相应的趋势变化:散发着自由奔放、刚健浩大青春活力的盛唐气象与盛唐气质;渐渐走向“内向”、面对现实另僻蹊径的中唐情;落日黄昏时哀婉衰飒的晚唐气氛。 而说到诗歌的晚唐气氛,则不能不提到李商隐的诗歌和他开创的唐代诗歌第三重境界。

一 从《天涯》看唐诗第三种境界的特点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伤春与时世、身世之伤相交织,愁牵恨萦却又不明一端,这是诗人潦倒天涯、艰难苦恨中难以驱遣的情怀,而重茧乱丝般的感触无从细细直陈,便只能以虚涵混括的意境来表达难以言尽的心绪,李商隐深曲绮丽而又感伤细腻的诗风在这首诗上达到一个极致,无怪乎冯浩笺引杨守智评:“意极悲,语极艳,不可多得。 ”而这一句,也恰恰点明了由李商隐开创的唐代诗歌的第三重境界的特点。

(一)随着时代的盛衰变化,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对内心体验的搜寻,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深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晦涩,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 无论是李白的豪情万千,还是杜甫的朴实无华,从整体而言,他们的诗歌都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广博的气势,叙述之内容可能有喜有悲,但在那喜那悲之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勃然生机。

但是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气氛则渐渐不同。如上面所提到的这首诗歌中,诗起首二句写春日良辰而人却置身天涯,置身天涯又逢日斜时分。

天涯沦落情已不堪,更何况沦落之人面对黯淡中的残阳。几经转折,个中气氛已经轰然纸上。

未写情,情已动。而到了后两句写到了莺啼之泪染湿最高花,更是令人感叹深情奇想之余不由得暗自唏嘘。

在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个镜头,远景处残阳渐斜,慢慢推近,镜头落在枝头的最高花,原本最为芳美的最高花,在这寂寞清冷的天涯自开自落,那树枝上的莺鸟不由得为之哭泣,泪水渐渐沾湿了凋零的花瓣,此情此景,岂不能叫人为之落泪?细节的描写细腻至此,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泪水的触感和天涯的清冷。 伤时迟暮与天涯飘零等等复杂难掩的苦楚,在这些细腻的情景描写中不言而明。

(二)随着诗歌奇巧的发展,语言由通俗平易变得越加雕琢,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致工细。相较于初唐、盛唐和中唐努力追求的明白如话和词句原生态的清新,晚唐则在诗歌技巧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更多的关注。

在此诗中,有两处修辞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曲喻,其二是顶真。曲喻是修辞的一种手法,比直接比喻曲折。

两物相比,仅有一端相似即可作比,而之外的内容则全靠读者奇情幻想或引申开去,与双关有相通之处,都是用委婉含蓄的比喻烘托, 而意思却在言外,须多转个弯,方能理解。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取莺啼的啼,有啼哭意,因此联想到莺也有泪,能湿到高花,着墨不多,而神韵悠远。曲喻有助于在有限篇幅中容纳更多内涵,诗意的奇曲深至与此不无关系。

而“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两句,“天涯”一词回环反复的使用,对诗意起到了回环推进的作用,增加了唱叹之意味。 而“斜”、“啼”、“湿”,简练传神的三个字,却使得整个诗篇的情感缓缓流出。

在结构来说,正如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前两句描写的沦落人在天涯遭逢残阳摇曳的景致,而后两句忽而一转又写到了孤莺泪湿落花的场景。表面上看,诗人所写的是伤春的老主题,但将伤春植入天涯沦落的背景,蕴涵就深厚多了。

诗人通过摄取典型的自然情景,以特定镜头传达其伤时之感,迟暮之悲,沉沦漂泊之痛等等复杂难言的感慨。而这种感慨的传达,与这种结构的工细安排有很大的关系。

二 李商隐开创的唐诗第三重境界的成因无论单究李商隐一个个体,或者是推究整个晚唐诗人群体,他们在诗歌风格的演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或者说促成他们的风格以如此的模式发展的原因,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建立在时代背景和时代背景作用下的个人经历——沉痛的历史和坎坷的人生。 因而,在试图解读李商隐这种绮丽而又哀怨的诗风成因,这两个原因,也自然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沉痛的历史文学史上所说的晚唐时期,一般指的是文宗大和以后的约八十年的时间。经历极盛的繁华如梦,经历安史之乱的狼烟滚滚,一夕梦醒,整个时代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衰败,时代将一层失望和惆怅的阴影投射在文人的心中。

盛唐时候自由奔放的气息消弭了,元和时期满怀激烈的勇气也消失殆尽了,空余下来的,只有惆怅与浓重的无奈。哀婉和衰飒的气氛始终笼罩着这一个时段的诗歌,挥之不去。

(二)坎坷的人生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可谓曲折迂回而忧多乐少,少年时期的寄人篱下与父亲早逝,而后在党派之争中四处碰壁从此政治上一路的穷困潦倒,在情感上经历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时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便渐渐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 他偏爱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

2.谁能告诉我诗经坐标

所谓伊人 53.-111 在水一方 51.25 窈窕淑女 31.67 君子好逑 54.97 野旷天低树 25.59 江清月近人 31.51 海内存知己 -74.18 天涯若比邻 -1.157 月上柳梢头 23.180 人约黄昏后 76.-101 愿得一心人 -70.131 白头不相离 338.126 结发为夫妻 9.-38 恩爱两不疑 138.-46 相思似海深 315.101 旧事远如天 8.-94 举杯邀明月 208.-51 对影成三人 212.10 但愿人长久 47.65 千里共婵娟 -75.44 美人卷珠帘 -25.-78 深坐蹙蛾眉 228.9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398.31 心似双丝网 65.135 中有千千结 -26.175 海上生明月 346.84 天涯共此时 257.36 郎骑竹马来 98.209 绕床弄青梅 355.-8 入我相思门 -85.130 知我相思苦 358.153 昨夜雨疏风骤 54.70 浓睡不消残酒 74.59 夜月一帘幽梦 -29.111 春风十里柔情 35.143 有情还似无情 279.-91 相见争如不见 234.147 只愿君心似我心 404.114 定不负相思意 277.111 千金纵买相如赋 102.-117 脉脉此情谁诉 246.-117 请君试问东流水 -2.6 别意与之谁长短 92.-62 洛阳亲友如相问 315.41 一片冰心在玉壶 339.33 得成比目何辞死 412.48 愿作鸳鸯不羡仙 301.-30 花谢花飞飞满天 369.33 红消香断有谁怜 344.21 为伊消的人憔悴 387.54 衣带渐宽终不悔 291.44 婷婷袅袅十三余 241.-75 豆蔻梢头二月初 293.5 东边日出西边雨 360.14 道是无晴却有晴 248.-86 春潮带雨晚来急 101.224 野渡无人舟自横 327.-8 去年今日此门中 248.105 人面桃花相映红 -44.95 月落乌啼霜满天 358.-44 江枫渔火对愁眠 292.33 色不迷人人自迷 383.-59 情人眼里出西施 324.-89 唱罢秋坟愁未歇 237.33 春丛认取双栖蝶 352.-86 枝上柳条吹又少 371.-60 天涯何处无芳草 275.-28 春宵苦短日高起 392.-36 从此君王不早朝 319.49 赵瑟初停凤凰柱 351.25 蜀琴欲奏鸳鸯弦 244.55 多情却似总无情 268.-11 唯觉尊前笑不成 260.-4 春从春游夜专夜 356.67 承欢侍宴无闲暇 259.82 忆君心似西江水 320.61 日夜东流无歇时 321.83 身无彩凤双飞翼 244.183 心有灵犀一点通 174.207 锦瑟无端五十弦 256.159 一弦一柱思华年 292.146 鸳鸯被里成双夜 265.183 一树梨花压海棠 119.215 人生得意须尽欢 322.159 莫使金樽空对月 296.195 春心莫共花争发 71.195 一寸相思一寸灰 380.169 春蚕到死丝方尽 73.256 蜡炬成灰泪始干 56.213 银筝夜久殷勤弄 50.141 心怯空房不忍归 54.111 可怜无定河边骨 66.108 犹是春闺梦里人 3.27 金风玉露一相逢 383.92 便胜却人间无数 -20.68 一枝红艳露凝香 125.-97 云雨巫山枉断肠 -2.80 回眸一笑百媚生 234.92 六宫粉黛无颜色 260.56 相见时难别亦难 239.199 东风无力百花残 360.110 多情只有春庭月 391.135 犹为离人照落花 两情若是长久时 349.139 又岂在朝朝暮暮 29.-73 还君明珠双泪垂 297.93 恨不相逢未嫁时316.102 忆君心似西江水 317.78 日夜东流无尽时 321.83 笑渐不闻声渐消 316.-51 多情却为无情恼 268.-11 若教眼底无离恨 248.-45 不信人间有白头 303.-62 相思一夜情多少 181.-57 地角天涯不是长 196.-36 曾经沧海难为水 156.-33 除却巫山不是云 -44.25 瘦影自怜秋水照 157.-27 卿须怜我我怜卿 225.-99 今宵酒醒何处 124.16 杨柳岸晓风残月 120.-120 人生无物比多情 102.14 江水不深山不重 85.14 人生自是有情痴 -10.-33 此恨不关风与月 154.-88 相思一夜情多少 160.-63 地久天涯不是长 196.-36 在天愿做比翼鸟 233.56 在地愿为连理枝 327.7 满园春色关不住 205.-8 一枝红杏出墙来 178.13 鱼沉雁杳天涯路 194.-11 始信人间别离苦 191.16 问世间情为何物 110.-10 直教人生死相许 103.-12 天涯地角有穷时 45.6 只有相思无尽处 100.-90 停车坐爱枫林晚 35.54 霜叶红于二月花 31.-19 两情若是长久时 347.139 又岂在朝朝暮暮 29.-73 瘦影自怜秋水照 157.-27 卿须怜我我怜卿 225.-99 桃花尽日随流水 150.183 洞在清溪何处边 211.214 相思想见知何日 236.113 此时此夜难为情 242.120 东风不与周郎便 236.-33 铜雀春深锁二乔 332.61 人生无物比多情 102.14 江水不深山不重 85.14 同是天涯沦落人 -75.56 相逢何必曾相识 -22.25 花径不曾缘客扫 366.142 蓬门今始为君开 341.104 天生我材必有用 377.184 千金散尽还复来 315.161 有缘千里来相会 352.184 三笑徒然当一痴 -57.154 春风得意马蹄疾 279.68 一日看尽。

3.诗经 蒹葭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编辑本段] 蒹葭(jiān jiā):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念.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沿着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寻找她。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萋萋”。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登,上升。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

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

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

“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

“跻”,升高。“右”,迂曲。

“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却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惘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

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末浠”再到“白露末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内容述评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

4.人间真情古诗词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5.《诗经》是一部什么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全书主要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共有三百零五篇,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贫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先秦时称为《诗》,或称“诗三百n,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的"诗”,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地方土乐,共一百六十篇。

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所谓正声雅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一百零五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应当属于西周初期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属于西周后期至东周时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是属于春秋时期的作品。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从内容上看,《诗经》不仅描述了中国周代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且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真实地再现了民族的发展史。

可以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有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爱恋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抒发了诗人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开端并形成。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