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启功的那句“唐代以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 唐代的诗歌是嚷出来我对诗歌理解不深,但是可以说一两句对于这句话的感悟,不登大雅。 粗略地讲,唐代以前的诗歌是什么?是诗经,诗经是什么,记录的是民间音乐,在劳作时哼唱的曲子,好事者为其作词,记录在诗经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什么,这是最单纯最直接的情感表达,真正来自人的内心、人的情感深层,于是唐代以前的诗歌就是自然而然的感情抒发形式。而唐代和其之后呢,社会文化愈发发达,有专门的人来从事创作诗歌这门工作,作诗唱曲于流水阁楼间,固然有很多名句吟唱至今,但是感情已经不再饱满和原始般纯洁了。 就如一棵美丽的花卉,长出自然的白花,后来人们有了技术,知道还可以更美丽,给它嫁接了枝节,又长出别样的花朵,各色花朵争相斗艳,更美丽了,但已经有了人工的因素。说得不好,见谅,一家之见。 2.启功观后感电影《启功》观后感 影片像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命题作文,完成度较高。 选角非常值得称道,扮演老年启功的马恩然戴着那顶小帽,与先生的形象惊人相似。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的演员形象连贯性极佳,完全能脱离演员本身的话题和形象。 剧情完整展现了启功先生的生平,几乎所有剧情均有出处,就连很多细节,比如唤妻子姐姐,向妻子磕头,与妻子打赌等等都出自先生亲笔。 启功先生与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十分动人,也是片子浓墨重彩渲染的。 青年相知提携,暮年拜寿,晚年以陈垣先生书斋命名奖学金,足见师道传承,也颇为契合教师节的主题。 可能是为了更多的展现先生的生平细节,参与创作者也多为先生的学生,影片几乎没有演绎的成分,叙事方式多少有些老套且流水账。 纯粹为致敬是足够了,但作为传记电影,稍欠火候。 启功先生常说,书法绘画都是副业,教师才是自己的主业,他用一生践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三星给中规中矩的作品,一星敬高山仰止的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