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古诗的有趣小故事平湖秋月藏头诗 平湖秋月是西湖赏月最佳的地方。 原先,这里称为孤山望湖亭。这一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绍兴才子徐文长正在杭州。 他在天竺岣嵝山房独自一人饮酒赏月,几杯闷酒下肚,有些醉眼朦胧。忽然,想起诗友们说过西湖孤山望湖亭是赏月的好地方,就趁着月色,踱着方步,向孤山望湖亭而来。 徐文长行行走走,一面欣赏着西湖月色,一面吟着咏月诗句,不觉已来到望湖亭前。这是一座临湖建筑,据全湖之胜,东可望湖滨,西可达苏堤,南可至南屏,整个外湖景色尽收眼底。 这时,一轮皓月当空,风清清,水碧碧,远山蒙纱,近树笼烟,使人如置身于琼楼玉宇之中。他不禁诗兴勃发,画意盎然。 这时,猛听得望湖楼里传出一片吟诗声。徐文长一看,亭子里面坐满了人,桌上红烛高照,摆满了西瓜、红菱、月饼等各式时鲜果品酒肴,还有笔墨纸砚,看样子,是一群文人雅士在这里饮酒赏月,赋诗作画。 徐文长信步走了进去,想看看热闹。望湖亭里,果然是西泠诗社的文人雅士在饮酒赏月,正喝得兴高采烈,见有个陌生人进来,顿时没了声息。 主持人见徐文长身穿青衫,头戴方巾,一副文士打扮,虽然衣着简朴,但雅而不俗,仪态从容,觉得不可怠慢,就起身把手一拱,招呼说:“今日中秋佳节,我们西泠诗社社友,特在此饮酒赏月,作画吟诗。兄台如有雅兴,不妨稍坐片刻,以便求教。” 说罢,将手向四壁挂着的书画一挥。徐文长慢步绕亭一周,向四壁诗画略略扫了一眼,发现尽是平庸之作。 主持人见他一言不发,又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就故意刁难他说:“兄台文质彬彬,定是行家里手,今日萍水相逢,我等三生有幸,乞望作画题诗,以开我等眼界,为中秋雅集增色。”说罢,“嘿嘿”冷笑了几声。 徐文长看罢诗画,原想稍停一会就走,见他们有的面露骄矜之色,有的发着冷笑,心想:好吧,我正愁没有纸笔抒怀、何不借此凑凑热闹,逗趣他们一下。他也不谦让,来到书案前,将雪白的宣纸—铺,手执羊毫湖笔,饱蘸浓墨,“唰喇”几笔,天上出现了一轮圆月,又“唰唰”几笔,水中也映出圆月一轮,然后“嚓嚓”几笔,远处山色朦胧,近处湖亭跃然,湖上一叶扁舟,—渔翁在月影之中独酌。 这时,曲泠诗社文士,都围上来观看。见徐文长顷刻之间,画好了一幅“平湖秋月”图,水墨写意,落笔不凡.都十分惊讶。 主持人看徐文长画得不错,想试试他的文才,就请他在画上题诗一首。徐文长也不推辞,提起笔来就写了两句:天上一轮圆圆月,水中圆圆一轮月。” ‘天上一轮圆圆月,水中圆圆一轮月。’哈哈,这也算诗吗?”文士们正议论间,只见徐文长又提笔写下两句:一色湖光万顷秋,天堂人间共圆月。 文士们大吃一惊。他们原以为下面写不出什么好句子来,没想到徐文长这么一转一收,四句联起来一读,真是奇句妙文,情景交融,禁不住同声叫好:“佳句,佳句,不知兄台来自何处,我等失敬!” 徐文长朝大家一笑,又提笔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文士们一看,这首诗写得别致。 每句头—个字特别大,连起来一读,竟是“平湖秋月”四字,原来是一首藏头诗。大家都拍手称绝,要徐文长留下高姓大名。 徐文长并不回答,只一笑。踏着月色而去。 扩展资料:另一小故事:苏家兄妹对诗戏谚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 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2.有没有史上最搞笑的古诗其实乾隆的诗真的都挺搞笑的,他的文采真的不怎么样,但是他又特别喜欢写诗,他大概写了四万首诗,没有一篇是必背课文。然后因为他的身份,所以大家都奉承他,所以导致他的诗在现代人看过去都特别搞笑。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吧! 唐代的黄巢写了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然后乾隆模仿他写了首“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还有乾隆最著名的咏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3.最搞笑的古诗经典搞笑诗句大全 半夜三更鬼敲门 路上行人欲断魂 长江后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滩上 红橙黄绿青蓝紫 东南西北中发白 后宫佳丽三千人 铁棒也会磨成针 宽衣解带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千山万水总是情 多给一份行不行 穷则独善其身 富则妻妾成群 三个臭皮匠 臭味都一样 射人先射马 捉奸捉在床 书到用时方恨少 钱到月底不够花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若有情死得早 天生我材必有用 老鼠儿子会打洞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壶二锅头 (结发之夫不上床),糟糠之妻不下堂。 语文老师暴怒! ______________ 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同桌的答案:为狗爬出的洞也锁着 / 他妈的,都锁着! '两情若是长久时'同学对:该是两人成婚时。 “千山万水总是情”,同学答:多给一份行不行。批卷老师对了一句:情是情,分是分,多给一份都不行。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答:人不风流枉少年!正解:月若无恨月长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答:人若有情死得早。正解:月若无恨月长圆! “我劝天公重抖擞,天公对我吼三吼” 正解:形形色色降人才,龚自珍 长江后浪推前浪。答:前浪死在沙滩上 沉舟侧畔千帆过,同学对:孔雀开屏花样多。 4.求有故事的古诗要个性好玩的哦不知道你的有故事又好玩的标准是什么,看看这个,全当放松,娱乐下啦。 宋代是回文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一代文豪苏轼曾在梦中作过两首诗与茶有关的回文诗,诗前有序,记载了一个大雪初晴的梦境。 在梦中诗人以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听的歌,诗人边饮茶边作诗: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一)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头晴窗。 (其二)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可以倒读出下面的两首,极为别致。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其一)窗晴头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其二)在我的家乡萧县天门寺白马王墓南侧绝壁上也有一首回文诗,全文是:前来翠霭积烟村,兴触诗人醉洒樽。 悬涧水声琴入韵,列屏山景画留痕。泉飞带雨穿虹架,树曲盘崖抱石吞。 天接路高登步步,烟云起落碧当门。(其一)倒读则是:门当碧落起云烟,步步高登路接天。 吞石抱崖盘曲树,架虹空雨带飞泉。痕留画景山屏列,韵入琴声水涧悬。 樽酒醉人诗触兴,村烟积霭翠来前。(其二)此诗是民国时期萧县两任知县赖以平所作,高度赞美了秀丽皇藏山水。 然而称奇之处不仅因为它是通体回文诗,而且正读、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就成了下面两首回文诗;堪称回文诗中的绝品。翠霭积烟村,诗人醉洒樽。 水声琴入韵,山景画留痕。带雨空虹架,盘崖抱石吞。 路高登步步,起落碧当门。(其三)碧落起云烟,高登路接天。 抱崖盘曲树,空雨带飞泉。画景山屏列,琴声水涧悬。 醉人诗触兴,积霭翠来前。(其四)后人仰慕赖以平的文采,将这首回文诗刻到了绝壁上,至今传为美谈。 5.背了那么多古诗到底有什么用背古诗肯定是枯燥的,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呢: 1.应付考试。 2.在枯燥的记忆力寻找自己记忆技巧,增加记忆力,为今后的中学大学奠定了良好的记忆基础哦。 3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在写文章写现代诗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并且在自己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举手投足之间,尽显自己的文学修养。 4如果人人都背古诗词,那科教兴国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 5放眼一望,中国古诗词在世界历史上无可取代,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的这种文化才能深入家家户户、妇孺皆知。 其实诗歌背多了还是有趣的,这一点你要背多了自然就体会了。并且背的越多越好背, “腹有诗书气自华”。 6.学习古诗有趣的事作文大全今天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古诗操,古诗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据古诗的内容想动作,编成古诗操。 首先,老师给我们看了《静夜思》的古诗操,里面做操的姐姐,她表演得很搞笑,念诗名和诗人的时候就开始踏步,手离胸前差不多,然后脚抬得很高,不知道她要干嘛?接着念“床前明月光”时,她把左手放在心脏那个位置,右手放在心脏的右边,就是“床前”的意思。“明月光”的动作是双手往右边高处,右手握拳头,左手离右手差不多的位置,手指张开。“疑是地上霜”的动作右手像波浪一样流动,左手背在后面。头抬高,双手交叉,就是“举头望明月”的意思。然后头低着,双手背在后面就是“低头思故乡”。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自已想其他古诗操的动作。我心里面想,一定要做好点。 第一个上讲台是万斐然,他太搞笑了,他演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前面说诗名的时候,他就呆站着,念第一句的时候才开始。 “独在异乡为异客,只见他双手在眼睛前面,眼睛东张西望的,然后头抬得高一点,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的动作就把右手举得很高,左手张开,只有二指和三指在动,二指往下,三指就往上。念到“遍插茱萸少一人”时,他右手握拳,刺到心脏那里,然后就倒下去了。 今天的古诗操太有趣了,真开心。 7.唐诗宋词后世通过什么方式流传至今诗词著作流传下来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它本来就是刻在石壁、鼎上,想要让它磨灭还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韩愈他去爬了华山,真的在山上被吓尿,从此再也不登华山,于是题诗一首刻在华山,今天都能看到——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 第二,责任感爆表的人去收集修书,说到现在为什么能看到唐诗,其实应该感谢这个人,大明天启年间这个叫胡震亨的中年人,决定辞官回家,编一本最全的《唐诗》,他不但收录诗歌,还编写诗人自传,从藏书阁到书信到手记,统统都翻出来编撰。最终,10年时间,一千零三百卷的《唐诗统签》问世了,他还又花了7年时间编撰了《李诗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三岁小儿都知道背三字经,人人都知道李杜诗篇好光焰万丈长,哪怕就是换了朝代,依然会被这些文化所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