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子的《村庄》怎样赏析,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我很喜欢海子的诗,所以希望拿自己的粗浅理解与楼主探讨.我认为这首诗体现了海子在生命观念上的一种无法开释的矛盾.一方面留恋“世俗”的、“物质”的、“短暂”的“村庄”;另一方面向往“高蹈”的、“精神”的、“永恒”的形而上世界(我暂时找不出比形而上世界更合适的词).村庄是“五谷丰盛”的,黄昏的村庄值得珍惜,雨水的村庄值得珍惜.这些恰如诗人无法摆脱的生命胎记,使他感到满足,感到安全,感到感动.但是在五谷丰盛的村庄里,“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则可以看出诗人无比固执的形而上观念.在肥美的村庄里,甘愿饿死,因为他认为此岸世界总会对应着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但彼岸世界在什么地方呢?这种寻觅中的迷惘造成了海子永恒的悲伤.所以这首诗是在写悲伤,是在写对现实的美与彼岸的美都无法割舍的悲伤.其实这一主题在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祖国或以梦为马》等诗歌中都有体现.。 2.诗词鉴赏中的思想情感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 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读诗时,一定要细品标题,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绕道而行,舍近求远。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二)学会知人论世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 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当然,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三)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 山水田园诗。 下笔多描写山林的静谧、田野的悠闲,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 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 追慕古人,表缅怀之情,实则是怀古而伤今,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吟咏史实,多为借古讽今,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以上几点谈到了快速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在迅速领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二、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和其它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样,古典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把握。 (一)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表达了一种旷世的孤独感。 还有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 诗人的感情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来表达命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失落;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出无限的凄凉之情,感人至深。 2.象征和托物言志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 3.【语文诗歌鉴赏中,若有提问说: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应该从哪几个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游月陂 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4.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之作者思想感情有哪些? 语文考试中必考的就是关于诗词的鉴赏能力,其中会包含名词解释,句子翻译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这一题的重点,那么该怎样做这一题呢?石家庄家教网给高考生支招: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2. 情深意长的勉励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忧国忧民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 以上就是关于2014高考冲刺诗歌鉴赏之作者思想感情的全部内容了,其实关于这道题就这几种思想感情,古代诗词歌赋都包含其中,希望高考生们可以灵活运用,重点把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