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的语言风格

1.《诗经》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如《芣莒》,将采芣莒的动作分解开来,以六个动词分别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掇,拾也;捋,取其子也。”“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衽于带间也。”(朱熹《诗集传》卷一)六个动词,鲜明生动地描绘出采芣莒的图景。后世常用的修辞手段,在《诗经》中几乎都能找:夸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卫风·河广》),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对偶如“縠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等等。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13]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2.1.简述《诗经》的语言特点2、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3.简述李商隐

1.简述《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语言大量使用重言叠字,以增强诗的形象性、音乐性,更好地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地传情达意,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突出特征。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的语言形 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运用严整的四言句,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 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

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 2、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赋比兴的手法,而叙事艺术则前所未有,开启了后世乐府叙事诗的先河,影响到魏晋建安文人诗、南北朝乐府诗和唐代文人乐府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可以认为汉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与《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脉相承。其实质在于根植于现实的生活,表现现实的人生,用朴实的手法,朴素的语言,抒发真实的情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

2)汉乐府民歌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截面加以详细地描述,注重细节的刻画和人物语言的描写,故事情节简洁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譬如《平陵东》揭露官府、官吏在光天化日之下拦路绑票,勒索钱财,情节简单,却清楚地交待了地点、环境、事件、人物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

3)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民歌所创造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汉乐府民歌中出现完整而成熟的五言诗,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进步。

五言诗比四言诗每句多一个节拍,便于组合单音词和双音词,寓变化于整齐之中,适应了社会语言的发展。如《陌上桑》、《怨歌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和《孔雀东南飞》等,都是成熟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促进了五言诗的成熟与繁荣。 5)汉乐府民歌使用多种表现手法。

3.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不仅善于继承前人的艺术手法,更力求开拓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1)、情致深蕴,构思细密,表达情感细腻 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

2)、虚实相生,尽显朦胧之美 读李商隐的诗,感伤、低迷。在作品中或隐或实,但却是无处不在。

3)、善用对比和史事 李商隐的很多诗歌都用了对比手法,“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两种事物、现象和感情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进行比较对照,形成相铺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以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诗经》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 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 和双声叠韵读来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便于围绕同一旋 律反复咏唱。 《诗经》中的叠字,又称为重言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依依”、“霏霏”,状柳、雪之态。

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 色》)。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 而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在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 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中对语气词的妙用,增强了诗歌的 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 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 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 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4.《诗经》的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

显然他们对那些面貌各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 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 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盥”等)。

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若不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 上述情况。可以这么说,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 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5.《诗经》语言有何特点

诗经》的语言,历经2500多年岁月的洗礼,仍具有非常强大、鲜活、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它具有丰富、准确、生动、形象、简明、朴实等特点。

《诗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而且在汉语发展史上,它的语言就其准确、精练、简明、清新、生动、朴素而言,已经达到了我国上古时期的较高发展水平。一、用词丰富、准确《诗经》语言的生命力,首先来自于《诗经》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诗篇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不但在不同的语境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而且注意辨析近义词。就词汇来说,《诗经》作品中名物词、动词、形容词丰富多彩。《诗经》中的名物词,“据清人陈奂统计,建筑物名词82、马名38;近人胡朴安统计,草名105、木名75、鸟名39、兽名67、```

6.诗经中风雅颂的语体风格特点是什么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 展开

vggz835 2014-08-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逗诗地或逗诗三百地,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逗毛诗地。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逗风地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逗雅地包括小雅和大 雅,共105篇。

逗雅地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逗颂地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