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万家灯火的诗句关于万家灯火的诗句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ؤ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2.描写“夜景灯光之”诗句有哪些1,《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白话文释义: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2,《江楼夕望招客》唐代: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白话文释义: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 3,《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白话文释义: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4,《解语花·风销焰蜡》宋代:周邦彦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白话文释义: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5,《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白话文释义: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6,《观灯乐行》唐代: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白话文释义: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 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7,《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白话文释义: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8,《元夕无月》清代:丘逢甲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白话文释义: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看到鳌山灯彩,引起了仙人流泪,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 3.谁有描述城市灯光夜景的诗句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城市的灯光 城市的中央 灯光明亮 照亮了奔驰轮下的寸寸土壤 仿佛这灯光发出了整个太阳的光芒 不愿让奔驰 偏离了一丝前进的方向 城市的小巷 灯光凄凉 朦胧中拐角处的垃圾桶旁 蜷缩着瑟瑟的臂膀 仿佛这灯光也要吝啬自己的光芒 不愿为他 指明未来的方向 城市灯光 下到楼底 已的满街灯火 明亮的灯光 洒在地面的每一个角落 踏上铺满灯光的路面 我的下一个目的地 就是要载着我回家的那个车站了 站牌旁边竖立着灯杆 把等车人的影子给印得好清晰 可我看得更清楚的 是那些争先恐后上车的影子 给我的感觉 是他们好疲惫 车开走了 又有车来了 可我还在那里没动 我想安静下来多看看 看看那些疲惫的身影 时间随着灯光在地上流淌着 从那灰黄的地面 我似乎看到了自己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在命运的大河里狂奔着 天涯诗会—— 城市夜景 十五的月儿璀璨了寂寞的星空 似璀璨的橱窗勾引着爱美的女人 灵隐的钟声慌乱了路边的小草 似慌乱的路人在街边飞骋 我努力欣赏这美比西子的杭城 城市里美比西子的女人 我努力怨恨这闪烁的红灯 这寺院里剃度的呻吟 仿佛上帝的孽种的眼睛 也闪烁着绚丽的橱窗的彩灯 仿佛褴褛的女孩的耳际 也回响着古老的灵隐的钟声 我忽然感到月儿暗了一分 璀璨的星空也渐渐地沉沦 脚下奏起了新的城市的水调歌声 老板,您擦皮鞋罢 老板,您擦皮鞋吗。 4.形容灯光夜景的词语灯火辉煌 [dēng huǒ huī huá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出 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灯烛辉煌 火树银花 反义词 黑灯瞎火 黑灯下火 百科释义 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5.写夜景很美的宋词,主要是写夜景的,比如月亮,湖什么的——是宋词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菩萨蛮 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一剪梅》 辛弃疾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借景抒情的词太多了 我所学有限 还是去买宋词看吧 6.描写万家灯火的诗句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 【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 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 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 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