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英

1.求网上看的英文版<诗经>

诗经中英文版转自诗经中英文版转自e . Here long , there short , is the duckweed ; On the left , on the right , we cook and present it . The modest , retiring , virtuous , young lady : -- With bells and drums let us show our delight in her .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行周。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嘉乐嘉宾之心。LU MINGWith pleased sounds the deer call to one another ,Eating the celery of the fields .I have here admirable guests ;The lutes are struck , and the organ is blown [for them] ; -- The organ is blown till its tongues are all moving .The baskets of offerings [also] are presented to them .The men love me ,And will show me the perfect path .With pleased sounds the deer call to one another ,Eating the southernwood of the fields .I have here admirable guests ;Whose virtuous fame is grandly brilliant .They show the people not to be mean ;The officers have in them a pattern and model .I have good wine ,Which my admirable guests drink , enjoying themselves .With pleased sounds the deer call to one another ,Eating the salsola of the fields .I have here admirable guests ;For whom are struck the lutes , large and small .The lutes , large and small , are struck ,And our harmonious joy is long-continued .I have good wine ,To feast and make glad the hearts of my admirable guests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响、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QI YUEIn the seventh month , the Fire Star passes the meridian ;In the 9th month , clothes are given out .In the days of [our] first month , the wind blows cold ;In the days of [our] second , the air is cold ; -- Without the clothes and garments of hair ,How could we get to the end of the year ?In the days of [our] third month , they take their ploughs in hand ;In the days of [our] fourth , they take their way to the fields .Along with my wife and children ,I carry food to them in those south-lying acres .The surveyor of the fields comes , and is glad .In the seventh month , the Fire Star passes the meridian ;In the ninth month , clothes are given out .With the spring days the warmth begins ,And the oriole utters its song .The young women take their deep baskets ,And go along the small paths ,Looking for the tender [leaves of the] mulberry trees .As the spring days lengthen out ,They gather in crowds the white southernwood .That young lady's heart is wounded with sadness ,For she will [soon] be going with one of our princess as his 。

4.诗经英译版中那个最好

英国汉学家James Legge(理雅各)1876年翻译的韵体《诗经》好。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年-1897年)是近代英国著名汉学家,曾任香港英华书院校长,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从1861年到1886年的25年间,将《四书》、《五经》等中国主要典籍全部译出,共计28卷。当他离开中国时,已是著作等身。理雅格的多卷本《中国经典》、《法显行传》、《中国的宗教:儒教、道教与基督教的对比》和《中国编年史》等著作在西方汉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他与法国学者顾赛芬、德国学者卫礼贤并称汉籍欧译三大师,也是儒莲翻译奖的第一个获得者。

5.将《诗经》翻译成英文的有谁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玁狁来侵犯。

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

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

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

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

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

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

每天岂能不警戒?玁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6.《诗经》第一个英译本是什么时候

第一个英译选本十八世纪由威廉·琼斯爵士(Sir W.Jones)完成。

第一个英译选本十八世纪由威廉·琼斯爵士(Sir W.Jones)完成。琼斯是梵文学家、诗人和近代比较语文学的鼻祖。他先是将《诗经》译成拉丁文,分两种文体:散文本和韵文本。后来,他又根据拉丁文本译出英译本,仍然是散文本和韵文本。据说,他之所以每次都作两种译本,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亚洲人的诗作。实际上,琼斯的韵文译本是十八世纪的英国作家在中国古诗的影响下为十八世纪的英国读者所写的诗,严格讲来,不是翻译。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伦敦会传教士理雅各才将整部《诗经》译成散体英文,到一八七一年,他又在伦敦出版了《诗经》三百零五篇的韵体译本,并于一九六七年在纽约重印。他的译本注释丰富,是学者的译文,对后世影响颇大。林语堂以为,就其译文的“句法,韵律和总的效果看,常常缺乏真正的诗味,但其译文准确无误……虽其中不乏成功之作”。这个评价是中肯的。一八九一年伦敦又出版了阿连璧(C.F.Allen)和詹宁斯(William Jennings)的英译本。阿连璧曾任英国驻镇江、福州等地领事。所译《诗经》主要参考孙璋、理雅各及两种德译本。其译本着眼于英国人的鉴赏,押韵,但随意改动原文,近似改写。后者成书前,曾刊登在香港的《中国译论》上。他在序言中批评了儒家将一些爱情诗的解释与政治事件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理雅各有时避开了一些疑难诗句的注释,对其诗韵的处理也颇有微词。

7.诗经,《七月》的中文全翻译

翻译为: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扩展资料 《国风·豳风·七月》为《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

《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

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

“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

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

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 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

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

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

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

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读者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此诗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豳风·七月。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