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史许总

1.谁有两首现代诗歌,两首古代诗歌

依心

夜色布满了这座城市

漫天的黄昏被晚风吹进潮湿的心

轻轻柔柔地掠过脸膛

没有你的一天结束了

四年你的一天或许才开始

迷离的灯火下,翻阅的书,手机的信息。.

丝丝缕缕的气息提示:

你曾深深的驻扎过

更提醒我从此会没有了你

听一遍你喜欢的歌

记忆里,那些或泣或笑的约定

再也没有存在的理由

在这一片天空里

花正红,叶正繁

那又如何

唯有顺着夜的轨迹

试图找到我贪念的你

然而,留给我的

只是辗转难眠的孤单

和着丝丝缕缕的思念

守候

城市忘记了秋雨的气息

感觉不到丝毫秋的味道

忽来忽去的人在匆忙

落叶打在头上

哦,我需要这样的提醒吗

清楚地了解那个保存在心的人

或许正被那个他静静的保护

可是,那一切都是真的吗

那个城市不正弥漫着你的气息

那味道连远方的我都能深深拥抱

其实,从来就没有特别的想你

因为,根本不曾忘记

所以,犯不上多此一举的提起

数着日月轮换

看着花开花谢

你会回来的啦

只是,你不在身边的时光

守候成了我唯一的名字

遥想

风吹芭蕉低,

雨打石阶长。

彻夜无梦想,

孤灯涩泪尝。

往日多少意,

落在冻水上。

兆年瓦上霜,

或见梅花香。

石涛

千山无鸟踪,

孤松立石丛。

三尺冰来封,

春绿存心中。

2.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人论世有哪些人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唐之韵》第一节给我们介绍了唐朝政治气氛的宽松大度给唐诗的繁盛提供了可能,这就是其时代土壤。可每一位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曹丕志得意满,《燕歌行》志深笔长;曹植少年才俊,《白马篇》英逸豪迈。同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追求隐逸,诗中有画;孟浩然追求入世,语淡而意长。我们循着这一印迹,就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诗人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感情。

正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我们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略作分析。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鉴赏第一步:疏通文意,了解诗文大意:

只有在外做官的人,才会对节气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清晨的太阳从东海冉冉升起,云气在朝阳的映照下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条柳枝已有点点绿芽。气候变暖了,黄莺也欢叫起来了。阳光随着绿色浮萍的转动而反射出不同的光彩。忽然听到陆县丞颇有古调韵致的诗歌,使我顿生思乡之情,泪湿沾襟了。

鉴赏第二步:抓住意象,了解意境:

诗人抓住“朝霞”“梅柳”“黄鸟”“绿苹”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察觉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催”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的特点。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力春意之暖、之浓、之生气勃勃。

鉴赏第三步:结合诗人特殊的经历,理解诗歌丰富的感情:

诗人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所以诗人在江南早春的美景中寄托的是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小结:“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们以唐诗史为纲,按初、盛、中、晚的顺序,介绍唐朝不同时期的几位代表诗人。

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其他著名诗人还有杜审言、陈子昂、张若虚。

盛唐: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边塞诗:高适、岑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唐:韩愈、白居易、柳宗元

晚唐:杜牧、李商隐

3.唐诗繁荣昌盛时期有哪些成就

杜工部集杜甫著盛唐是唐诗的繁荣昌盛期。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准备,盛唐诗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繁盛局面。从内容上讲,此时的诗歌已得到了最充分的解放,唐诗所表现的种种内容,都在此时得到最集中的反映。

从体裁上讲,这时的律诗已走向成熟,蔚为大国,七言歌行和绝句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达到了诗歌史上的最高水平。从风格上讲,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浱在此时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而其代表人物杜甫、李白可谓登上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高峰。其他如壮浪奔放的边塞诗派、优美清新的田园诗派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4.不同时期文化繁荣昌盛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古代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文明的发展长河中,远在夏、商、周王朝就已有着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就是铜(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或铜、锡、铅三种元素的合金.由于铜的冶炼和多种青铜制品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中,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昭示了社会面貌质的飞跃,凝结了青铜时代,这时有了早期的城市,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文字和文化艺术.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18 08:16 三星堆古城的规模不仅在现存夏代至商代中叶中国范围内的城市遗址中名列前茅,也超过公元前4000年前后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Ur)、乌鲁克(Uruk)和公元前30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等古代早中期著名城市,且其城市整体规划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出高度繁荣、布局严整的古代王都气象,表现出成熟的城市形态和独特的文不支化内涵 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富有科学性的城市规划原则和建筑艺术对中国西南平原地带的都城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影响.

三星堆遗址地下遗存的丰富程度及完整程度为同期的人类古代都城遗址所罕见,以奇伟的青铜神树、青铜雕像群等为代表的青铜器群,以美仑美奂的玉璋、玉戈等为代表的玉石器群,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群,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成就,三星堆堪称一幅人类文明社会初期无比神奇诱人的历史画卷.

在林林总总的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三星堆青铜器以其鲜明的东方气派、地域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个性特显突出耀眼,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其重大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突破了地域性限制,具有全人类、全方位的认识意义.三星堆青铜制品数量巨大,是世界考古史上一次性出土青铜制品最多的,而且其种类繁多,造型风格神秘诡谲,精绝雄奇,在艺术价值的取向上追求人神交融、庄严神圣的超现实意象,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宽1.38米的青铜面具、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融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于一炉的蜀人秘宝,充分彰显出其作为烛照古蜀国芸芸众生的生命空间之神器所具有的神性光辉.

不能不特别一提三星堆青铜雕像群.远古时期青铜造像的铸造及发现,在世界上也属稀有.古希腊的青铜像几乎荡然无存,美索不达米亚考古中也仅发现多是作为装饰品或饰件的小型铜人,并不形成独立的青铜文化体系.而中原地区文化传统是以尊、鼎、鬲、壶、爵、角、觯等青铜礼器为主,并无制作独立人像乃至大型神巫雕像的传统.文献所记秦始皇集天下之兵,命工匠铸十二金人,不但未得到考古证实,且时代已远远晚于三星堆时期.因而,当由数量众多的铜人头像、铜面具、全身青铜人像等构成的阵势雄浑的三星堆青铜雕像军阵在北纬30度的成都平原横空出世之际,怎不令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

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高大凛然的大立人像在其中卓然独立,堪称“领袖”人物,享有“东方巨人”之誉,它是当之无愧的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以往安阳殷墟出土的殷商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体量和高度超过了古巴比伦祭师铜像,古埃及、古印度青铜雕像更难望其项背.

与西方古典艺术相比较,埃及法老神像、佩比铜像,乃至受希腊风格影响的塞浦路斯岛陶塑像,其造型理念都追求的是客观、写实,着力于个体性格的表现.而三星堆青铜雕像群的制像手法则极尽夸张变形之能事,通过模式化的神态营构整体精神氛围,以突出超然的神性为旨趣.以今天的艺术眼光来品评三星堆造像艺术,不能不让然叹服三星堆艺术的超前性.

5.唐诗鉴赏

【图书简介】 - 唐诗鉴赏 本书以唐诗史为纲,按初、盛、中、晚的顺序,分为十八单元,根据各时期的诗歌成就不同,风格流派不同,适当划分。

全书选精读课文88首,备选课文68首,泛读课文154首,分类诗作433首,共计达743首,并对这些诗歌作了详细的鉴赏。每单元附有[总评]、作家[集评]、作品[汇评],辑录历代名家的精辟评语,变一家之言为百家之言,让读者得到高峰体会。

【作者简介】 - 唐诗鉴赏 王步高,1947年生,江苏扬中市人。196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本科),曾任中学教师和副校长十余年。

“**”中历经磨难。1984年获吉林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专业硕士,曾在江苏古籍出版社任编辑,其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词学研究专业(博士),师从唐圭璋教授。

1991年调东南大学文学院,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东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东南大学校歌》的词作者。

从事古典诗词研究与教学,著有《梅溪词校注》、《司空图评传》等学术著作及高校教材四十多种,主攻诗学、词学、文艺美学。主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为全国“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获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

“大学语文”课程是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享受**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 唐诗鉴赏 一、唐诗概说 唐诗总论 唐诗概说 分类唐诗论诗 可参考书目 二、初唐诗(上) 王绩《野望》 骆宾王《在狱咏蝉》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王勃《滕王阁》《杜少府之任蜀川》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咏蝉 咏岁时(春)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文献 三、初唐诗(下) 杨炯《从军行》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沈俭期《独不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咏月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四、盛唐诗(一) 陈子昂《感遇》 张九龄《望月怀远》 祖咏《望蓟门》 王昌龄《长信秋词》 崔颢《行经华阴》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宫怨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五、盛唐诗(二)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终南山》《渭川田家》《积雨辋川庄作》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山水 田园 唐代山水诗概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六、盛唐诗(三) 高适《燕歌行》 李颀《古从军行》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边塞 《燕歌行》主题辨 唐代边塞诗概说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七、李白(上) 《蜀道难》《关山月》《远别离》《长干行》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咏花 咏物 李白《蜀道难》诗为谁而作 中小学已学篇目 八、李白(下) 《赠孟浩然》《送友人》 《登金陵凤凰台》《渡荆门送别》 《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友情赠别 李白诗综论,李白研究综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九、杜甫(上) 《哀江头》《丽人行》 《赠卫八处士》《羌村》(其一)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刺世讽喻家国 中小学已学篇目 十、杜甫(下) 《登楼》 《登高》 《月夜》 《月夜忆舍弟》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阁夜》 《秋兴八首》(其一)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登临 杜甫诗综论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一、中唐诗(一)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李 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卢 纶《晚次鄂州》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咏岁时(夏 秋 冬) 思乡怀归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二、中唐诗(二)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 贾岛《题李凝幽居》 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天》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音乐 节令 中唐诗歌综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三、中唐诗(三)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滁州西涧》《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与浩初上人同 看山寄京华亲故》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贬谪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四、中唐诗(四)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再游玄都观》《竹枝词》《西塞山怀古》 张籍《节妇吟》 王建《新嫁娘词》 元稹《离思五首》(选一)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哀挽 悼亡 哲理人生 僧道桃花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五、白居易 《长恨歌》《自河南经乱》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孝悌亲情 白居易诗及其研究综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六、晚唐诗(上)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早雁》 《赠别二首》(选一) 《登乐游原》 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 张祜《题金陵渡》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咏雁科举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七、晚唐诗(中)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来是空言) 《安定城楼》《贾生》《隋宫》(紫泉宫殿) 温庭筠《商山早行》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咏史 闺怨爱情 李商隐诗概说 。

6.我想问下北大美学研究生考试书目

貌似北大不指定了~去看看以前的吧~我们班有个考北大美学的,她那得书,很多~~各种美学史北大美学专业考研信息复习指要 一 核心参考书目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章启群《新编西方美学史》(全书熟背)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 彭峰 《美学的意蕴》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现代西方美学史方面的书籍,没有比较好的参考书目,但却是考试中最难应付和必考的部分,要下一定的功夫。

二 一般参考书目: 叶朗 《胸中之竹》李醒尘《美学史新编》 宗白华《美学散步》 李泽厚《华夏美学》或《美的历程》 教研室老师的书籍: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扁舟一叶》、《曲院风荷》 章启群《哲人与诗》 (以上的书随便翻翻,千万不要多花时间来看,否则会头脑很乱,有个印象就可以,考试时可以用来发挥) 三 考题 01年的网上有,02年我只能回忆几个大题了。中国美学史:问答题:你觉得中国美学史从哪里开始,为什么?论述题:结合中国美学史,谈谈关于自然美的理解。

西方美学史:问答题:朗吉弩斯崇高说的意义?论述题:胡塞尔现象学对现象学美学的影响?美学原理:论述题:谈谈你对当代美学研究现状的看法 03年根据他们的回忆,提供了部分大题。中西美学史:1.儒家的"游于艺"学说? 2.王阳明心学影响下的"唯情说"? 3.道家的自然观? 4尼采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美学原理:材料题:从文心雕龙里摘出一段,谈谈你的理解。论述题:自然美的现代意义。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 四 复习建议: 中国美学史:主要由朱良志老师和王锦民老师出题,60%-70%的分直接从叶朗老师《中国美学史大纲》里抽出,但也有少部分难度比较大的题目。

如王阳明心学影响下的“唯情说”这些只能靠你平时的积累和考试时的发挥。这个题目估计是王锦民老师出的,他是做中国学术史的。

朱良志老师的研究方向近些年是艺术理论,现在在作关于绘画理论的研究。但朱良志老师的几本书不必细看,因为太难,太偏,看看里面的基本知识就可以。

西方美学史:章启群老师出题,近代以前西方美学的题目都是从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和他的《新编西方美学史》里抽出。但现代美学部分不好复习,你首先要把章启群《哲人与诗》里的8个现代哲学家的思想了解一下,其中现象学、解释学、维特根斯坦、尼采、马尔库塞是重点,但不一定看他那本《哲人与诗》,写得不太清晰。

另外把最重要的美学流派选十个来复习一下,比如什么实用主义美学,格式塔美学等。 美学原理:由张中秋老师和彭峰老师出题。

张中秋老师的出题是按叶朗老师的思路出题,主要从叶朗老师《现代美学体系》和彭峰老师《美学的意蕴》里出,但也有些题目是艺术方面的,去年出了一道名词解释:“巴洛克风格”,这也要靠积累。彭峰老师的题目都在《美学的意蕴》里面,他现在在作现代西方美学的东西,最近翻译了一本实用主义美学方面的书籍。

给本科生开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的课。 五 一些参考信息: (来自北大哲学论坛)(网上有同学提问,有些问题我做了回答,估计问题是去年的考题:) 1.儒家的"游于艺"学说? "依于仁,游于艺",您可以看有关孔子或儒家美学的书籍和有关艺术美学的书籍,朱良志老师的<扁舟一叶>里面在论述到郭熙"三远"的"可游可居"时有一些相关描述. 2.王阳明心学影响下的"唯情说"? 您可以看一些明清人文思潮或文艺思潮方面的书籍,也可以看一些明清思想演变史方面的书籍,由理学的"理"到心学的"心"到"性",以及由心学影响下的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唯情论",二袁的"性灵说",最后发展到<金瓶梅>的"欲"."唯情论"在<红楼梦>里也再次得到体现.这是一条发展线索. 3.道家的自然观? 有几个发展阶段,1"自然为道之载体"您可以看有关老庄美学书籍;2魏晋的新道家王弼郭象,"自然之独立的审美意义开始显现".您可以看朱良志老师<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中关于郭象美学的论述.3到陶渊明的诗和山水画发展时,"自然之独立审美意义完全显现".您可以看<美的历程>里面有关玄言诗和山水诗的论述. -------------------------------------------------------------------------------1先秦儒家的中和论。

2沉郁”与“飘逸”的美学内涵(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超脱) 3南北朝的形神论(是不是可以联系到“传神写照”)。 4西方本体论美学的发展过程,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对于您的这么几个题目,我可以提供几本书给您:问题1,可参阅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或其专著《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关于孔子美学的论述;问题2,这个问题我没有看到过专门的论述,但您的理解我想是有道理的,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里面好象有相关的论述;问题3,可参阅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或任何一本中国哲学史的著作;问题4,可参阅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章启群先生好象也有一篇论文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大约是在1994年的北京大学的学报上。以上仅供您参考, -------------------------------------------------------------------------------朱良志老师回答网上学生的提问时回答:“欢迎您报考北大美学专业的。

7.为什么在唐朝会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

(一)社会: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繁荣,柜坊和飞钱出现

交通:大运河的开通

对外经济交流频繁,在广州设市舶使

思想:思想开放

政治:建立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用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二)贞观初年,玄奘,天竺,

贞观后期,玄奘带了大量的佛经回长安,翻译了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三)唐玄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