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文学常识ppt

1.有关宋词的一些文学常识,如作家风格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 婉约派 、豪放派 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 李清照 、柳永 、秦观 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辛弃疾 、苏轼 、岳飞 、陈亮 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是,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

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

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

2.诗词曲的文学常识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曲,元曲的简称,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3.诗词的文学常识

中华古代诗词文化,源于祭辞,萌于民谣,兴于咏志。

可惜,现存最早文字辑录诗集仅有《诗经》。继春秋至战国衍为骚体,古雅深邃,乃先秦诗文化独秀一枝。

秦亡而汉,乐府兴,诗苑万象更新。入于魏,五言腾踊,尤见“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创建辉煌。

魏晋之交,有“竹林七贤”;西晋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东晋更有陶翁。此期间诗歌境界与视野得以拓宽,咏唱愈加脍炙人口。

沧海桑田,岁月交至南北朝之宋齐,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已不一而足,“大小谢”“七言之祖”“竟陵八友”脱颖而出,田园诗、山水 诗,清逸峻秀,齐梁体堪称独占唐前春色。大唐盛世,亦为诗之盛世;诗律之工,音韵之秀,炼句之缜密,意境之旷远,实为登峰造极!然虽有“诗圣”冠于李杜,犹有群星灿然于千古!诗余有词,南北朝时已见其零星草色,晚唐兴于教坊,至于大宋,竟逐渐跳脱弦指之间而成跌宕之咏,可谓独领诗史风骚!词较于诗,其伸展转承有余,更见抒情遣怀之酣畅。

两宋之时,词人千家,而晏柳苏辛,拔高耸之标。另谈及词牌格律千余,实乃前人不古,后人每每作茧自缚,遂成填词之风。

诗词演绎于元明,日益迎合民间文娱需求,于是,“街市小令”“村坊小调”勃然而兴,终绽放出一代曲赋奇葩。有云: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概以为,此乃诗词境界广义之论;就其狭义而论,未必尽然。明代高启诗,上有汉魏之高亢,下有唐宋之俊秀,颇具承前启后之范。

叹青丘,文惹忌讳,险人弄谗,值壮年时罹患腰斩。与其说“唐后无诗”,毋宁说“文字狱”兴焉,而后无诗。

至于清代,诗人也众,诗卷也浩繁,但多熏于附庸浮滑之气而欠失品格,故精品传遗者不啻凤毛麟角。乾隆诗万余,未见一二传咏,夫何足论哉!然 风韵气节可景仰者,还属龚自珍、板桥诸人。

4.诗词的文学常识有那些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词的文学常识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在文学史上,词以其特有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所抒发的浓烈深挚的感情,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

起源

唐代民间新兴的一种歌诗,即唱辞。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做“曲子词”。唐代歌辞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的要求来创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因此,创作词称为“依声填词”,词被称为长短句。

词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所以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也有人认为,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词题——标题

前人作词时加于词前的题目。词这种文学体裁初出现时,词调与词题基本上是合一的。后来,词的内容逐渐与词调脱离,光有词调不足以表明该词的内容,这才另加词题,这大约从宋代开始。如苏东坡的《更漏子》(词调名),外加《送孙巨源》,说明该词为何而作,这后者就是词题。

大部分词只有词牌名,没有词题——题目;有词牌名,又有词题的,先标示词牌名,再写词题,如:《更漏子·送孙巨源》。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词的风格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

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等。

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想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词的分类

词大致可分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6.我想要一些有关诗词的文学常识

中华古代诗词文化,源于祭辞,萌于民谣,兴于咏志。

可惜,现存最早文字辑录诗集仅有《诗经》。继春秋至战国衍为骚体,古雅深邃,乃先秦诗文化独秀一枝。

秦亡而汉,乐府兴,诗苑万象更新。入于魏,五言腾踊,尤见“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创建辉煌。

魏晋之交,有“竹林七贤”;西晋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东晋更有陶翁。 此期间诗歌境界与视野得以拓宽,咏唱愈加脍炙人口。

沧海桑田,岁月交至南北朝之宋齐,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已不一而足,“大小谢”“七言之祖”“竟陵八友”脱颖而出,田园诗、山水 诗,清逸峻秀,齐梁体堪称独占唐前春色。大唐盛世,亦为诗之盛世;诗律之工,音韵之秀,炼句之缜密,意境之旷远,实为登峰造极!然虽有“诗圣”冠于李杜,犹有群星灿然于千古!诗余有词,南北朝时已见其零星草色,晚唐兴于教坊,至于大宋,竟逐渐跳脱弦指之间而成跌宕之咏,可谓独领诗史风骚!词较于诗,其伸展转承有余,更见抒情遣怀之酣畅。

两宋之时,词人千家,而晏柳苏辛,拔高耸之标。另谈及词牌格律千余,实乃前人不古,后人每每作茧自缚,遂成填词之风。

诗词演绎于元明,日益迎合民间文娱需求,于是,“街市小令”“村坊小调”勃然而兴,终绽放出一代曲赋奇葩。有云: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概以为,此乃诗词境界广义之论;就其狭义而论,未必尽然。 明代高启诗,上有汉魏之高亢,下有唐宋之俊秀,颇具承前启后之范。

叹青丘,文惹忌讳,险人弄谗,值壮年时罹患腰斩。与其说“唐后无诗”,毋宁说“文字狱”兴焉,而后无诗。

至于清代,诗人也众,诗卷也浩繁,但多熏于附庸浮滑之气而欠失品格,故精品传遗者不啻凤毛麟角。 乾隆诗万余,未见一二传咏,夫何足论哉!然 风韵气节可景仰者,还属龚自珍、板桥诸人。

7.经典古诗词赏析与文学常识背景与个别字解析

江城子①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②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作者】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

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

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①又名《江神子》。 双调,七十字,平韵。

②乙卯:熙宁八年(1075)。 【赏析】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

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

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

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

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 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 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