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大雁有关的诗句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杠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 温庭筠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温庭筠《苏武庙》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苍壁孤亭立,凋年独上时。帆归空渚早,雁落信潮迟。 烟火连三郡,波澜动两眉。袁宏成绝响,李白厌谀辞。 --------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2.求有关大雁的古诗词(名句)或传说和故事关山魂梦长 塞雁音书少 可怜两鬓青 只为相思老 归倚碧纱窗 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 不似相逢好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郊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连城郭 风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应逐月华留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渡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未还家 江水连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嗟君此别意如何 驻马衔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清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手莫踌躇旅馆无良伴 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 3.有关大雁的诗句有出处有作者有雁字,有作者古代咏雁诗集粹 卢贤生 每当萧飒的秋天季节,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这也是古诗材料。 如陆游《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组织性很突出的,雁在飞行时,飞在队伍前头的一只雁,都是由体强识途的老雁担任,雁阵的线条整齐,两雁之间的距离保持匀称。据科学分析,这是雁充分利用气流进行飞行的一种奇妙的“节能术”。 我国常见的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是候鸟,有着一年一度的迁徙,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 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 由于雁有季节准确的迁徙,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 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如果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 诗人陆游留心雁儿的活动并揭示它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他在《夜归》诗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近来对大雁观察记录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飞,结果北方天气早寒,南方气温也比常年偏低。 虽说雁是候鸟,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诗词经常和雪联在一起,这似乎有悖事实。著名的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引起一场现代对雁生活习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学家华罗庚针对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质疑诗一出,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大加赞赏,借此勉励后生,要善于独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 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华诗欠妥,说“雪中雁”和“月黑雁飞高”确是事实。 查阅古诗,很多诗人描写了雪和雁。 例如唐代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唐代贺朝《从军行》:“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这情景跟卢纶的《塞下曲》很一致,作为候鸟的大雁,为什么还遭遇大雪呢?这主要与气候的多变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塞外气温骤降,大雁刚刚南飞,白雪就覆盖大地。另外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塞外在农历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诗)“五月天山雪”(李白诗),所以大雁难逃“雪网”的。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 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 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 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网)。 4.有关大雁的诗句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鱼鱼鱼了了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谁言有百鸟,此鸟知阴阳。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见年年鸿雁飞。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⑤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忆秦娥娄山关》⑥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⑦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⑧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李白《千里思》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贺朝《从军行》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李益《春夜闻笛》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 ——梅尧臣《秋雁》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5.有关雁的诗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6.有关大雁的诗句 古诗四句成组成语1、成语共有43个: 沉鱼落雁、雕心雁爪、断雁孤鸿、凫居雁聚、河鱼天雁 衡阳雁断、鸿雁哀鸣、寄雁传书、箭穿雁嘴、落雁沉鱼 鸣雁直木、双凫一雁、雁泊人户、雁断鱼沉、雁过拔毛 雁过拨毛、雁过留声、雁默先烹、雁南燕北、雁去鱼来 雁逝鱼沉、雁素鱼笺、雁塔题名、雁塔新题、雁杳鱼沉 雁影分飞、燕雁代飞、鹰拿雁捉、鹰心雁爪、鱼肠雁足 鱼沉雁静、鱼沉雁落、鱼沉雁渺、鱼沉雁杳、鱼封雁帖 鱼贯雁比、鱼贯雁行、鱼笺雁书、鱼书雁帛、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鱼尾雁行、指雁为羹 2、诗句有: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7.有关大雁和风的诗句描写大雁的诗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鸿飞冥冥日月白,清风叶赤天雨霜。(杜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李均) 寒灯思旧事,断雁(鸿)惊愁眠。(杜牧)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 诗人崔涂,有《孤雁》一诗,即写了孤雁飞行路途的艰难,更喻示了人生道路的不尽坎坷。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8.有关鸿雁和鱼诗,解析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这是一首念远怀人的爱情词,是晏殊“艳情”词的代表作之一。上阕修书寄情。“鸿雁在云鱼在水”,表明欲求雁、鱼传信而不可得,是典故的反用。下阕触景生情“斜阳独倚西楼”,既写“倚楼”人的孤独,又写夕阳“倚楼”的景色,运思佳妙。“遥山恰对帘钩”,以遥山的兀立,突出自己以远山为伴的凄凉,更突出空间之开阔及缺少“那人”的寂寞。最后以景物作结而令人回味。 此词用语雅致,语意恳挚,抒情婉曲细腻。词中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