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闺阁的古诗(一)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二)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而这首诗除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之外,主要的是,感情大胆,直言不讳,平地陡起,无所顾忌,直接挑战世代相袭的传统观念。 它没有写对丈夫怎样思念,也没有什么梦或信呀的,而是用了一种反衬的方法,写了一个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女子,在春天到来时的快乐的心情。但是这种快乐的心情,当看见远处路上杨柳的颜色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转变。 妙就妙在这里。(三)朱庆馀《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的意境也是非常好的,“停”这个字不能理解为灯灭了,而是说昨天晚上这个红烛一直在亮着,好比门前停着一辆马车,不是说马车走了,而是说一直在着。红烛一直亮着干什么呢?等待天亮了去拜见公婆。 过去的公婆就叫“舅姑”。新娘打扮好了,娇声娇气地地问她的丈夫,说我这个眉毛画的颜色深浅,符合不符合现在流行的样式?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新婚女子欢喜而又微妙的感情,谈不上“闺怨”,只能说是“闺意”,女人在闺中的情绪,或者说女人在闺中的心情。 朱庆馀的《闺意》,还有个名字,《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就是张籍,是唐代一个很有名的诗人,朱庆馀是张籍的学生,张籍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一起高考作弊案。他为了这么一个卑鄙的目的,就写了这么一首优美的诗,而且流传了一千年。 张籍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回了一首诗,写得也很好:越女新装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 “越女”就是越国的女子,即现在杭州、绍兴一带的女子,据说自古以来就很漂亮,朱庆馀是越地的人,他就拿越地的女子说事。越地的女子穿上崭新的装束,“出镜心”,这个“镜”指的是古代的铜镜,最亮的地方就是镜心。 当你认为已经化妆好了,然后头一扬,或者头一侧站起来,这就等于离开了镜子的中心,就是“出镜心”,实际上就是打扮好了,站起来了。然后“自知明艳更沉吟”,自己就知道自己非常漂亮,但是偏偏要扭捏作态,还要装模装样地问别人,我漂亮不漂亮?张籍的意思是说,小朱呀,你这不是多余的一套吗?你这不是装模作样吗?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齐纨未足时人贵”,齐国出产的绸缎人们未必认为是最贵重的,什么是贵重的呢?“一曲菱歌抵万金”,你这样美丽的女人,你这样漂亮的女子,只要轻轻地唱上一首采菱的歌,虽说质朴无华,一万金都买不下。 这个回答婉转风趣,很自负,也很见才气。(四)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是用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一开始就把问题提出来,而且很尖锐: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你知道我有丈夫,送我这么贵重的礼物干什么呢?可是我虽然有丈夫,你对我这么好,我可不是个不知好歹的女人,我是能够体谅别人的,你爱我是值得的,因为我能够体会你的爱意,我感知了你的缠绵、真挚的感情,我只有收下这样的礼物,然后把它系在我贴身的小袄里。 等对方认为这个女人接受了他的爱意之后,没想到这个女人又说了一番话,而且说得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正气凛然,又真情一片,她说我家住的高楼紧挨着皇家的园林,我丈夫的身份也很尊贵,是皇家的执戟卫士。再说,我已经对丈夫发过誓,你再有什么样的感情,都敌不过我对丈夫发的“同生死”的誓言。 下面的这一句,所有的女人都应该记住,在任何情况下用起来都显得很有文化,“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闺中少妇最通达,也是最缠绵,最耐人寻味的感情。一个女人可以没有红杏出墙的事,但如果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感情,她的人生,恐怕不能说是完美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此以后万念俱灰,这样的生活能说是真正的幸福生活吗?相反,一个女人如果能不时地遇上“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情景,即便好事成不了真,心里想一想,不也是很愉快吗?所以我说,这首诗我觉得写的非常好,没事的时候把这样的诗吟诵几遍,可以净化你的灵魂,提高你的思想品格,如果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也可以增加你的人生趣味。 比如遇上真正心里喜欢的男人,轻轻地逗上这么一句,他也想念,你也想念,。 2.描写闺房的诗句近试呈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底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春闺 其一 苎萝村里是侬家,日暮江头独浣沙。 莫把桃花轻拟妾,既言妾貌胜桃花。 其二: 紫紫红红闹艳尘,人生能遇几回春。 少年不做私情事,只恐春风也笑人。 其三: 花开蛱蝶必双飞,灯畔鸳鸯讵独栖。 红日半窗欢未足,共郎枕上听莺啼。 其四: 奴爱风流欢有情,佳期约定在三更。 忽闻窗外低低唉,不着红裙启户迎。 其五: 夜探花影拂回廊,春色撩人思转狂。 愿得郎心圆似月,清光常照阿奴床。 另有七律一首 石径烟染绿荫凉,柳拖帘影透疏香。 去时燕子怜王谢,今日桃花赚阮郎。 半枕梦魂迷蛱蝶,一春幽恨避鸳鸯。 雨丝飘处东风软,依旧青山送夕阳。 《闰怨》王昌龄 闰中少妇不知愁, 春是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怨 昨夜风开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 帘外春寒赐锦袍。 3.描写深闺女子诗句1、闺阁几多埋没 清 郑燮 《念奴娇 桃叶渡》 2、岂复念闺阁 唐 王昌龄 《变行路难》 3、闺阁不知戎马事 唐 薛涛 《赠远二首》 4、闺阁别离难 唐 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 5、君家闺阁不曾难 唐 乔知之 《绿珠篇》 6、胡为闺阁重 唐 刘希夷 《春女行》 7、秦地佳人闺阁寒 唐 刘希夷 《捣衣篇》 8、洛阳闺阁夜何央 唐 王适 《江上有怀》 9、明年有闺阁 唐 王建 《答寄芙蓉冠子》 10、闺阁珍奇徒照耀 宋 惠洪 《渔父词/渔父》 11、晓来闺阁庆生辰 宋 无名氏 《临江仙·数朵寒梅方破腊》 12、女郎闺阁春 唐 李愿 《观翟玉妓》 13、闺阁危坐 唐 魏扶 《赋愁》 14、边场岂得胜闺阁 唐 陈陶 《水调词十首》 15、闺阁不知戎马事 唐 薛涛 《赠远二首》 16、但于闺阁熟吹笙 唐 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 17、闺阁绮罗新 唐 原陵老翁 《原陵老翁吟》 18、光影不胜闺阁恨 唐 阎选 《八拍蛮》 19、闺女离闺阁 元 马钰 《南柯子 七夕吟》 20、闺阁行人断 南北朝 何逊 《闺怨诗》 21、遥怜闺阁里 宋 许琮 《江上对月》 22、已看闺阁隔重天 明 韩邦靖 《长安宫女行》 23、闺阁佳人团扇悲 明 林世璧 《捣衣篇》 24、闺阁关山片月明 明 林世璧 《捣衣篇》 4.有关“闺房”的诗句有什么1.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2.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 先秦 · 屈原《离骚》 3.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 汉 · 司马相如《凤求凰》 4.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唐 · 杜甫《月夜》 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唐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6.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唐 · 王昌龄《闺怨》 7. 征衫辜负深闺约 —— 宋 · 张元干《忆秦娥·桃花萼》 8.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 宋 ·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9.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宋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0. 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 —— 唐 · 释宝月《行路难·君不见》 11.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 唐 · 李白《塞下曲六首》 12.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 宋 ·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13. 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 —— 唐 · 韦庄《秦妇吟》 14. 凶徒马上暗吞声,女伴闺中潜生喜 —— 唐 · 韦庄《秦妇吟》 15.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 唐 · 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5.求写古代闺房的诗词《近试呈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底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春闺》其一 苎萝村里是侬家,日暮江头独浣沙。 莫把桃花轻拟妾,既言妾貌胜桃花。 其二: 紫紫红红闹艳尘,人生能遇几回春。 少年不做私情事,只恐春风也笑人。石径烟染绿荫凉,柳拖帘影透疏香。 去时燕子怜王谢,今日桃花赚阮郎。 半枕梦魂迷蛱蝶,一春幽恨避鸳鸯。 雨丝飘处东风软,依旧青山送夕阳。 《闰怨》王昌龄闰中少妇不知愁, 春是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