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中有心忧

1.古诗中雄心壮志的诗句

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明)杨继盛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功决不还。

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千三越甲可吞吴

2.有心字的古诗

蜀道后期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体裁:五绝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春日偶成

作者:程颢 朝代:宋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孤桐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春望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体裁: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送朱大入秦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体裁:五绝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逢侠者

作者:钱起 朝代:唐 体裁:五绝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嫦娥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望蓟门

作者:祖咏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3.古诗中雄心壮志的诗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4.有哪些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唐诗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

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及高度警惕来寇的情景。结尾两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人代替将士们直抒胸臆,更是音韵铿锵,气势豪壮,表达了誓死消除边患,为国立功的愿望与决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

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

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

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

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泛指边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对复国大业充满胜利信心。

“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诗人激动不已,即便入梦也是铁马冰河,从而抒发了诗人宝刀不老,愿为收复中原大地而驰骋杀敌的壮志豪情,并以此喻写、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壮志。

全诗意境开阔,气魄恢宏,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这首《金陵驿》是南宋祥兴二(1279)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表现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 首联写景又不限于写景,而是即景设譬,以景寓情。

诗人选取眼前的“草”、“离宫”、“夕晖”、“孤云”,绘出了一幅荒凉暗淡的画面,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并交错运用了借代、比喻、。

5.描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古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出塞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参考资料:百度。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