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

1.高晓松翻译狄兰托马斯星际穿越中的诗

绝不向黑夜请安

老朽请于白日尽头涅槃

咆哮于光之消散

先哲虽败于幽暗

诗歌终不能将苍穹点燃

绝不向黑夜请安

贤者舞蹈于碧湾

为惊涛淹没的善行哭喊

咆哮于光之消散

狂者如夸父逐日

高歌中顿觉迟来的伤感

绝不向黑夜请安

逝者于临终迷幻

盲瞳怒放出流星的灿烂

咆哮于光之消散

那么您,我垂垂将死的父亲

请掬最后一捧热泪降临

请诅咒,请保佑

我祈愿,绝不向

黑夜请安,咆哮

于光之消散

2.请问狄兰·托马斯的简介附上他的诗一篇"通过绿色的茎管 爱问

兰•托马斯(Dylan Thomas,1914—1953),1914年10月22日生于英国南威尔士斯温西(Swanses),1925年9月入斯温西初级中学学习,并开始诗歌创作;1931年8月中学毕业,任《南威尔士日报》记者;1933年在伦敦首次发表诗作, 1934年获《诗人之角》图书奖,同年12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十八首诗》,1936年出版《诗二十五首》,1939年出版《爱的地图》,1943年3月开始担任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1946年出版《死亡与入口》,1952年出版自己选定的《诗集》(1934-1952)。

1953年11月9日诗人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39岁。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粗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新的篇章。(。

3.谁能帮我找到狄兰·托马斯的诗集

狄兰·托马斯(1914-1953),出版的诗集有《诗18首》、《诗25首》、《爱情的地图》、《死亡与出路》、《诗集》等。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西沉的月亮融为一体;

骨头被剔净,而干净的骨头又消失,

他们的臂肘和脚底一定会有星星;

尽管他们发痴却一定会清醒,

尽管他们沉落海底却一定会重新升起;

尽管情人会失去,爱情却永生;

死亡也井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久卧在大海的迂曲漩涡之下,

他们不会像卷曲的风儿一样死去;

当筋骨松弛在刑架上挣扎,

虽受缚于车轮,却一定不会屈服;

他们手中的信仰会被折断,

独角兽似的邪恶刺穿他们的身躯;

纵然粉身碎骨,他们一定不会屈服,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海鸥不会再在他们身畔啼鸣,

波涛也不会高声拍打着堤岸;

曾经花枝招展的地方再也不会

另有鲜花昂首笑迎雨点的打击;

尽管他们疯狂,像硬瘤一般僵死,

一个个人物的头颅在雏菊丛中崭露;

在阳光中碎裂直到太阳崩裂,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当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见

当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见,

手指将忘记园艺技能而注意

通过半月形的植物眼,

年轻的星星的外壳和黄道十二宫,

霜冻中的爱情怎样像水果一样在冬天贮藏,

低语的耳朵将注视着爱情被鼓声送走

沿着微风和贝壳走向不谐的海滩,

犀利的舌头将用零落的音节呼喊

爱情的钟爱的创伤已痛苦地治愈。

我的鼻孔将看见爱情的呼吸像灌木林一样燃烧。

我唯一的高贵的心在所有爱情的国土上

都有见证人,他们将在黑暗中摸索着醒来;

等盲目的睡眠降临于窥视的感官,

心还是有情的,虽然五只眼睛都毁灭。

外国诗人,比如,拜伦,雪莱,普希金,泰戈尔,里尔克

4.狄兰托马斯

英国的诗歌现在可分为:

1.利物浦派:诗作多表现出先锋艺术的特点,利物浦诗人的特点在于他们与现代艺术的联系。他们受甲壳虫音乐,波普艺术及美国垮掉派诗人的影响,他们的某些诗作本来就可以配上爵士乐或是摇滚乐朗诵或表演,他们本人也多为流行音乐家或画家。

2.新启示派 :新启示派是四十年代兴起的诗歌流派。新启示派诗人一方面不满足于超现实主义诗人对人类意识能力的摒弃,另一方面也反对艾略特晦涩的智性诗,企图将意识与无意识结合成一个整体。新启示派诗人忘往往借助神话,传说,以象征的手法,来达到一种启示的效果。他们的诗作既有严谨的形式,又有强烈的原始生命力,正是在一种辩证的过程中取得平衡;可以说他们发展的是一种新浪漫主义。他们的语言瑰丽,想象丰富,感情奔放。代表人物:狄兰托马斯

3.运动派:是一种重理智,讲技巧,形式严谨,控制得体的诗歌,运动派诗人们就力图恢复西方文化的人文价值,极重机智,而又语调平静,与娓娓叙述中描摹世俗风尚,阐述人生思想,表现种种人生经验,多带有无可奈何的失落感。

4.集团派:是一种使用松散的结构,日常用语,刻意追求自然效果的诗歌,在诗作中看到一种激进的抗议,一种辛辣的反讥。代表人物:菲力蒲霍布斯伯姆

5.极微派:极微派诗作的主题常常是痛苦的经验及经验的复杂性,并以具体冷静的意象来表现。他们的诗作非常尊重物理世界的自律性,从不追求象征的效果,风格上有些近于俳句------简短,平静,自然,不时又带有顿悟的效果,读后诗句仍久久回荡于记忆中。极微派不是大诗派,但对当代英国诗歌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它对表现瞬间感觉的贡献。

6.火星派:火星派是英国八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诗派。名字源于雷恩的《一个火星人寄邮卡回家》,诗中这熟悉的世界因为是透过外星人的眼睛来观察,所以又获得了一种新的陌生感。这是英国许多当代诗人的又一重要的感性特征:诗人不再是“隔壁的那人”,即洞悉内情的人物,而采取一种人类学家或者流放者的态度。这一特点在某些诗人身上表现为对隐喻及怪诞的偏好,而在另一些诗人则表现为对叙事的一种兴趣,极力描绘事件特别是戏剧事件的细节及其复杂性,同时又记录了复述这些事件的重重困难及策略。这些感性所产生的诗通常是开放的,不愿轻易下什么结论,得出什么寓意。同时,它又肯定想象的地位及作用,把它看作是人类希望的源泉。火星派诗人多喜欢作语言试验,恢复日常事物的活力。他们的旁观态度也是为了能带着惊奇和天真来观察平凡的事物。火星派诗人在许多方面都与伊丽莎白时期的“玄学派诗人”有相同之处。也就是说:这些诗人关注于一个事件或经验领域,诗中种种观察会自己建立各种关系。这并不是说火星派诗人不表现感情,因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方式。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火星派才在当今英国诗坛上取得了这样显著的地位。

7.宪章派:它的特点首先在于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有不少诗歌抒情性很强,富有深厚的情感,词汇比较丰富,诗律也比较简洁生动。代表人物:厄内斯特·琼斯

ps:够详细了吧,我找了好久哦,英国的诗歌流派大家接触的比较少,但是在文学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5.能不能找到狄兰·托马斯的诗集

狄兰·托马斯(1914-1953),生于1914年10月27日,南威尔士的天鹅海。

1931年,16岁的托马斯就辍学做了《天鹅海晚报》的记者,同时在当地一家半专业戏院演出了一年多,为今后的写作生涯做准备。1934年,托马斯出版了个人首本诗集,并移居伦敦,三年后,他同凯特琳·麦可耐马拉结婚,并有了三个孩子。

期间他陆续出了好几本诗作,贬誉参半,到1946年《死亡入口》出版,他的天赋终于得到评论界肯定。战争期间,托马斯逗留在伦敦,为一些记录片写剧本,并为 BBC写稿和演播,他引以自负的所谓“划破玻璃”的嗓音为他赢得了不少听众,在他大胆诗作和豪饮的名声上又加了一笔。

五十年代初,他的环美国演讲不受一些显赫的听众好评,蒙羞归国。1953年11月,当年仅39岁的托马斯在纽约进行第四次美国之旅时,死于过度饮酒、食糖、用药。

/yishi/thomas.htm该地址可以看到下列诗的译作:通过绿色茎管催动花朵的力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那只签署文件的手 当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见 拒绝哀悼死于伦敦大火中的孩子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我看见夏天的男孩 我切开的面包 我与睡眠结伴 心之气候的进程 当微光再不锁住 婚日纪念日 没有太阳,光就降临 序诗 我知道这邪恶的点滴的时间 冷,哦一点也不冷 你呼吸着的空气 卡巴莱 有时天空太明亮 雨切割着我们走过的地方 清晨,莉达的时光 塔尖,鹤一样耸立 时间过于腐朽 不是在痛苦中而是在遗忘中 永远不要去触及那忘却的黑暗 寻常的日与夜 微风中的想象 新入教者,在微笑中受洗 被明亮的世界所包绕 尽管通过我的令人困惑的方式 在山岗的高处 一个安静的夜晚,自从……。

6.狄兰托马斯诗集怎么样

狄兰99托马斯生于威尔士,17岁离家前往伦敦,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起初并得不到出版商的认可,只能依靠在BBC写稿获得满足生活需要的收入,直到二战后发表了他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死亡和出场》,该诗集获得评论届的普遍好评,为他带来了诗人的名誉,奠定了他在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地位。

他一直强调生命的原始冲动,挖掘人类欲望深处的潜意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死亡的不屑,对生命的原始力量的追求和称颂。他的每一首诗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通常标题就设定好了主题),在清晰的主旋律下,通过变奏和递进,将读者带进他设定的情境感受他的宇宙:一个生死轮回的体系。

生命、死亡、受难、升华,他的诗没有智慧却更能揭示生命的真谛;缺乏技巧却更能表达文字的力量。 现在是该读狄兰99托马斯的时候,是向生命发出礼赞的时候,是祈祷地震中遇难的孩子在天庭超脱的时候。

那就开始吧 死亡将不再主宰 死亡将不再主宰。 赤条条的死人一定会 和风中的人西天的月合为一体; 当他们的骨头被剔净而干净的骨头又消灭, 他们的肘下足底一定会有星星; 他们虽然发疯却一定会清醒, 他们虽然沉沦沧海却一定会复生, 虽然情人会泯灭爱情却一定长存; 死亡将不再主宰。

死亡将不再主宰。 他们在大海的曲折迂回下久卧 却决不如风般消逝; 四肢无力时在拷问台上拉扯扭动, 被皮带绑在刑车上,但他们决不屈服; 信仰在他们的手中一折为二, 邪恶如独角兽将他们刺穿; 纵已四分五裂他们也决不呻吟; 死亡将不再主宰。

死亡将不再主宰。 再没有海鸥到他们的耳边啼叫 也没有波浪在海岸边冲击喧哗; 一朵花开处也不会再有 一朵花迎着风雨招展; 虽然他们又疯又僵死, 人物的头角将从雏菊中崭露; 在太阳中碎裂直到太阳崩溃, 死亡将不再主宰。

拒绝哀悼死于伦敦大火中的孩子 直到创造人类 主宰禽兽花木 君临万物的黑暗 以沉寂宣告最后一缕光明闪现 而那静止的时辰 来自轭下躁动不安的大海 而我必须再一次进入 水珠圆润的天庭 和玉蜀黍的犹大教堂 我才能为一个声音的影子祈祷 或在服丧的幽谷之中 播撒我苦涩的种子去哀悼 这个孩子高贵而壮烈的死亡。 我不会去谋杀 她那与严峻的真理同行的人性 也不会再以天真 和青春的挽歌 去亵漆渎生命的港口。

伦敦的女儿与第一批死者同穴深葬, 众多的至亲好友将她裹没, 永恒的尘粒,母亲深色的血管 默默地傍依着冷漠地 涌流不息的泰晤士河。 第一次生命丧失以后,再没有另一次死亡。

——狄兰·托马斯。

7.求电影《星际穿越》中狄兰·托马斯的那首诗,要电影原版翻译的,

老布兰德过来过去就那一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翻译这个本身我们看的电影就是华纳电影公司引进后找人翻译的,就像一本书有很多译者一样,每个人的见解不同自然翻译的略有不同,电影里也只是引用了几句Dylan Thomas(狄兰·托马斯)的诗而已,谈不上电影原版;

你也说了第三句是这样翻译的: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我想你也应该看过了;

8.谁来介绍下狄兰·托马斯,贴几首他的名作

狄兰·托马斯(1914 - 1953)

人称“疯狂的狄兰”,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很有教养的中产阶级的家庭,而他本人天生就是一个顽童,而后又成为酒鬼、烟鬼。他很早就预感他活不长,自称要创造一个“紧迫的狄兰”,一个有着自我毁灭激情的诗人。他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十九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立即引起了诗界的注意,接着他移居伦敦,两年后又以第二本诗集赢得了许多著名诗人的赞扬,1946年出版的《死亡与出场》更为不同凡响。这时他不仅轻而易举地走进了英国当代大诗人的行列,而且催生了摹仿他的“新启示”诗派(又称为“天启派”)。

托马斯前后三次访美,并以其狂放的朗诵才能在美国引起轰动。第三次去美国,他打算会见大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并共同创作一部歌剧,结果却在纽约醉酒而死。

附上他的诗一篇:

"通过绿色的茎管

催动花朵的力"

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

也催动我绿色的年华;使树根枯死的力

也是我的毁灭者。

我也无言可告佝偻的玫瑰

我的青春也为同样的寒冷热病所压弯。

催动着水穿透岩石的力

也催动我红色的血液;使喧嚣的水流干

涸的力

也使我的血液凝结

我也无言可告我的血管

在高山的水泉也是同一张嘴在啜吸。

搅动池塘里的水的那只手

也搅动流沙;拉着风前进的手

也拖曳着我的衾布船帆。

我也无言可告那绞死的人

绞刑吏的石灰是用我的泥土制成。

时间的嘴唇像水蛭紧贴泉源;

爱情滴下又积聚,但是流下的血

一定会抚慰她的伤痛。

我也无言可告一个天气的风

时间已经在群星的周围记下一个天堂。

我也无言可告情人的坟墓

我的衾枕上也爬动着同样的蛆虫。

9.狄兰·托马斯的名言有哪些

————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狄兰·托马斯(1914-1953)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进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跟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恕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巫宁坤译)

10.请问狄兰·托马斯的简介

托马斯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新的篇章;1931年8月中学毕业,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并开始诗歌创作、欲兰•,1914年10月22日生于英国南威尔士斯温西(Swanses),1952年出版自己选定的《诗集》(1934-1952);1933年在伦敦首次发表诗作,1914—1953);诗风粗犷而热烈,1939年出版《爱的地图》、死三大主题。狄兰•,同年12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十八首诗》。

狄兰•,享年39岁,任《南威尔士日报》记者,1943年3月开始担任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1953年11月9日诗人在美国纽约去世,1946年出版《死亡与入口》;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 1934年获《诗人之角》图书奖;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托马斯(Dylan Thomas,1925年9月入斯温西初级中学学习,1936年出版《诗二十五首》,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