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中的谦让和谐

1.关于谦让的古诗句

《洛阳长句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

天汉东穿白玉京,日华浮动翠光生。

桥边游女佩环委,波底上阳金碧明。

月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龙声。

连昌绣岭行宫在,玉辇何时父老迎。

《晋·陆玩》

年代: 唐 作者: 孙元晏

陆公高论亦由衷,谦让还惭未有功。

天下忠良人欲尽,始应交我作三公。

《西江月·我爱秋阳道众》

年代: 元 作者: 尹志平

我爱秋阳道众,人人谦让温和。

终朝豁畅恣高歌。日用不分彼我。

福地安居自在,松间闲步烟萝。

永没非灾横祸。

2.中国古代和睦谦让的人

流传最广的当属孔融三岁让梨,他得到长辈给的两个梨后,主动把大的让给哥哥吃,自己只拿小的!六尺巷的故事安徽的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名,人们总爱讲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依然蜿蜒曲折,但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

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

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了我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3.以“建设谦让的和谐家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今天晴空万里,激起了我的兴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西溪湿地。

到了西溪湿地,天更加蓝了。晴朗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多多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飘浮着。

真是天助我也,我们一起坐着游览车观看西溪湿地的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烟水渔庄。 哇!这里人好多!烟水渔庄看“烟水”,有三妙:柳烟、云烟、炊烟,人与烟水共处,犹如身临仙境。

而又有一座烟水阁,却是三层高楼,登高远我们随着人群走到了深潭口。深潭口又名深潭港,在蒋村乡深潭口村,四周断岸,不借助舟船无法入港。

潭南岸有三棵硕大的古樟树,浓阴蔽日,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 西溪梅墅也不错哦。

西溪梅墅位于西溪湿地公园的东南面,这里集中了各种梅花,在隆冬时节,“十余里遥天映白,如飞雪漫空,六花乱舞”,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来这赏梅。 观赏植物是我的一大乐趣,听说西溪有一个湿地植物观赏区,我的心就像绽开了一朵花一样。

走,去看看! 湿地植物观赏区处于烟水渔庄和深潭口之间,这里有大片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如菖蒲、水茭白、水葱、浮萍、野芹菜等。 西溪湿地,有水,水?怎么不去钓鱼呢?去! 垂钓是一项高雅的文体活动,愉悦身心。

水边的空气里含有大量的负离子,能同体内的血红蛋白及钾、钠、镁等正离子结合。西溪专为广大垂钓爱好者提供垂钓休闲的场所。

西溪独特的"鱼鳞型"鱼塘边绿柳成荫,环境优美;池塘里有鲤鱼、草鱼、鱅鱼、鲫鱼等多种淡水鱼和龙虾,是垂钓好手的理想去处。 水?能钓鱼,还有呢?对了,还有一个西溪水阁,去瞧瞧。

西溪水阁位于西溪的东南部,在西溪草堂的东北面。它也是西溪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造型独特,不但是一个实体,更给人一种想象。

还有,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西溪水阁——主要用于文人藏书、读书及会友。

如今的西溪水阁,有"兰溪书屋"和"拥书楼"两处藏书楼,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 哎,不好玩,不如去那充满诗意的秋雪庵吧。

秋雪庵建于宋淳熙初年,初名“大圣庵”,后改名为资寿院。明崇祯年间由陈继儒取唐诗“秋雪濛钓船”的意境题名为“秋雪庵”。

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请名僧住持庵堂; 1919-1921年,南浔名士周庆云(字梦坡)重修。

现参照当时格局在原址重建。 我们还参观了许多景点,有西溪草堂,梅竹山庄,泊蓭,周家村入口,有虾龙滩生态保护区这次游玩真是不虚此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

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处处讲求竞争的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主张谦让的人说“谦虚忍让不仅是修养好更是大智慧.”反对谦让的人说“谦让早就过时了.弱肉强食,竞争就该当仁不让.”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类似谦让的事情在你我身边似乎已很难发生了.无论是乘车、购物、排队、买票,还是与人合作、相处,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不仅是人性使然,也是现实生活所激发出的人生存的本能.梁实秋曾在一文中写道:“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难道谦让真的过时了吗?当然没有.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需要谦让精神,这个时代也呼唤谦让精神,今天,谦让不过时. 清朝时,有一大户人家想垒一道院墙把自己与邻居家隔开.为墙基的位置,两家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大户人家虽财大气粗却因不如邻家子孙繁盛而吃了眼前亏,深感面子不保,马上给在京城做大官的儿子写家书一封,细述了家中烦恼,要求儿子快返乡想办法整治邻居一下,为家族捞回面子.这位在京高官见信后迅速给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语重心长地说明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并在信尾文采飞扬地写了四句话:“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大户人家见信后深受教育,迅速与邻家修好,并决定两家之间不再垒墙,永不隔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不是吃亏,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有一则公益广告,除了人们拥挤在公共汽车门前,始终是画外音,一男一女为了自己能先挤上公共汽车而与对方大吵起来,一位老者则平心静气地劝告两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谦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一位为人极其乐观豁达的朋友讨论谦让的问题.她说谦让实际上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哲学,因为谦让有时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还体现了为人的一种风度与涵养.“不争”就是心境方面的一种修养.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积极进取,没有人愿意主动让出自己的利益给别人.谦让并不是说不去面对真正残酷的竞争,这与个人能力无关,而是因为谦让寻求一种内心的平和,内心平和才会静,心静才能生出大智慧.抛开斤斤计较的睚眦必报,谦让展现出的气度与修养、个人魅力会增加自己的人缘,获得更多信任与好感,谁说不会给自己留有更多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当然谦让也是有选择性的.有些事情,即使我们谦让了也看不出丝毫修养,而且在我们谦逊礼让过后,事件所附带的影响难以衡量,它所产生的不良因素会困扰我们的心灵,挥之不去.例如爱情是彻底自私的,恋爱或许需要天才,需要分秒地进行比赛.恋人之间相处可以谦让,但是爱情本身来不得谦让,千万别以为自己的谦让是伟大,事实上这不但伤害了自己,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再例如工作中一项任务,明明自己可以胜任,却要表现出谦让的礼仪,我推你,你推我,明明自己可以做得很出色,却还要退居幕后,似乎就变成了一种虚伪的生活态度,纵容了名不符实的欺骗,这何尝不是自欺欺人.“不谦让,并不意味着捣乱,或在需要协调配合的工作中互不相让、暗地使绊子.不谦让,更多的是种精神上的自信,我行,我来,而不是人格上的萎缩.工作的协调配合是需要无数不谦让之人的有机组合,而不是谦让之士的一盘散沙.”所以,有些事还应当仁不让. 这是否又与我们所主张的谦让有所冲突呢?其实不然.“谦让了爱情可能误人误己,甚至令自己遗憾终身.而当一个企业、一个集体在需要协调配合的工作中,其员工处处表现出强烈的互不相让的行为,那么这个企业、这个集体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因为内耗而增大成本.”谦让不是拿原则做交易,而是要始终站在大局利益角度看待个人利益,当大局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自觉地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大局利益. 朋友在教育自己家孩子时曾说过,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就别轻易放弃,也别谦让给别人.没错,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争取.但事实上谦让对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自觉遵守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的遵守,于人于己都会带来方便.大凡世间万事,无不是争则不足,而让则有余.你看谦让过时吗?2.星期六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琴行学古筝,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妈妈陪我一块儿去的.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到了琴行,我飞快地跑进去,可是人坐满了,要一会.又过了一绘,我看见有两位大姐姐快弹好了,我就在旁边等,在等的过程中我已经带好了弹片,姐姐走了,我把包放在一个角落里,然后迅速地那出书,但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趁我放包拿书这一会儿明目张胆地“抢”了那架琴.等我回去是,发现有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片子竟然来和我抢座位,正想发生“唇枪舌剑“式攻击时,我想到了谦让,然后我默默地坐到了另一架琴上.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因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