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突破

1.关于“突破”的诗词有什么

1、《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行路难》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关于大胆突破的古诗有哪些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____杜秋娘《金缕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____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____**《沁园春·长沙》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____曹雪芹《唐多令·柳絮》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____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____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____韦庄《菩萨蛮》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____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____杜甫《曲江二首》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____朱熹《偶成》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____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____孟郊《劝学》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____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____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____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____周邦彦《六丑·落花》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____李白《江南春怀》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____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____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____陆游《夜泊水村》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____李贺《将进酒》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____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____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____李颀《送魏万之京》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____柳永《定风波·自春来》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____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____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____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____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____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____朱淑真《蝶恋花·送春》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____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____李白《怨歌行》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____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3.内容关于大胆突破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藏头诗,是否可归于打油诗一类,反正网络上很多藏头诗都是平仄格律全不要就只求押韵。

当然也有严格按照古律作的藏头诗,只是少之又少。 不合韵律的还叫“诗”么?就算你用的是新韵,平仄也得遵守啊。

藏头诗要不要严格依古律?(当然指那些刚好藏四字或八字的诗) 颔联颈联要不要对仗?(由于藏头字限制,颈联就有可能不工对了) 藏头诗是一种异格,只求押韵? 我个人观点:藏头诗也得严格依古律,尽管那样作诗难度很大。如此看来,很多所谓的藏头诗就是玩文字游戏罢了,就是高雅一点的打油诗。

没有古诗的那种韵味。问题补充:“维持旧态度”说得也有道理。

反正是讨大家开心。你娱我乐。

百花齐放。文学就是服务大众的嘛。

只是觉得有点害怕,古诗也包装为快餐文化了。 古诗之所以为古诗,他有自己的特点(这里特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平仄、韵律、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唐诗之类)。

抛弃了这些特点,他就不叫古诗了。就像你不能硬指着一首字数整齐的新诗说“这就是古诗”。

怎么说呢,个人还是觉得过于自由的藏头诗就是打油诗的一种,不拘于平仄韵律。无所谓啦。

各位求藏头诗的同时,了解下真正的古诗也是件好事,不要把打油诗和近体诗(就唐诗那种)混为一谈,贻笑大方,我也只略懂皮毛,就当和大家交流交流吧。

4.内容关于大胆突破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藏头诗,是否可归于打油诗一类,反正网络上很多藏头诗都是平仄格律全不要就只求押韵。

当然也有严格按照古律作的藏头诗,只是少之又少。 不合韵律的还叫“诗”么?就算你用的是新韵,平仄也得遵守啊。

藏头诗要不要严格依古律?(当然指那些刚好藏四字或八字的诗) 颔联颈联要不要对仗?(由于藏头字限制,颈联就有可能不工对了) 藏头诗是一种异格,只求押韵? 我个人观点:藏头诗也得严格依古律,尽管那样作诗难度很大。如此看来,很多所谓的藏头诗就是玩文字游戏罢了,就是高雅一点的打油诗。

没有古诗的那种韵味。问题补充:“维持旧态度”说得也有道理。

反正是讨大家开心。你娱我乐。

百花齐放。文学就是服务大众的嘛。

只是觉得有点害怕,古诗也包装为快餐文化了。 古诗之所以为古诗,他有自己的特点(这里特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平仄、韵律、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唐诗之类)。

抛弃了这些特点,他就不叫古诗了。就像你不能硬指着一首字数整齐的新诗说“这就是古诗”。

怎么说呢,个人还是觉得过于自由的藏头诗就是打油诗的一种,不拘于平仄韵律。无所谓啦。

各位求藏头诗的同时,了解下真正的古诗也是件好事,不要把打油诗和近体诗(就唐诗那种)混为一谈,贻笑大方,我也只略懂皮毛,就当和大家交流交流吧。

5.如何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

我的看法: “我的教法是四步法:一、知作者 二、读诗文 三、明诗意 四、悟诗情” 1、知作者是必须的.这步我赞成. 2、读诗文也是必须的.不只要读,而且要背诵.越熟越好. 3、至于“明诗意、悟诗情”,我感觉可能存在问题.古诗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有时候涉及用典或是借物讽咏、借事喻事、借景抒情等.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对诗歌把握得当,而且要对当时的时世格局了如指掌.否则,谈何明意,更说什么悟情了.当然,有些诗,虽然我们不能说清楚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但读着读着就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或许,我们能明的,就是我们自己对诗的理解,能悟的,也只是诗在我们身上或生活中的还原和体现罢了! 4、所以,三四两步不要深究,也不要深钻.为了应试,只要逐字逐句能让学生说出每句诗大体在说什么就够了. 5、我的观点就是背诵再背诵.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其实这是很多大人的经验,小时候读诗,不管读多少都只算是背下来.等长大了,突然哪天脑子里突然浮出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可能真懂这首诗了. 这是个人的浅见. 专家观点: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节奏强、跳跃大、文言语多、意义浓缩性大,我们要把理解古诗词意思、体会古诗词含义、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作为复习重点;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加之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缺乏知识,因而对古诗词理解与情的体会、感悟自然就成了古诗词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初浅的认为,可以利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读诗(词)句,晓诗(词)意”的模式流程进行古诗词教学,坚持训练学生“查、解、释、换、猜、调、补”的古诗词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品味和实效. 一、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中让“查、朗”成为习惯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是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入手开始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虽然当时觉得记忆非常困难,但现在回想起来,深深印在脑子里的伟大诗人、词者却恰恰是当时花费大功夫来记忆的.而现在,时过境迁这种做法基本上受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多媒创设情景、图画音乐导入等方式.当然这些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内涵,寓教于乐,但的确又是忽略了对诗人、词人的了解程度.其实,在古诗词教学中长期坚持“知诗(词)人、解诗(词)题的训练,有以下好处:第一可以养成查阅古诗词资料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查阅中了解诗(词)人的生平,写作个性特点,了解诗(词)的时代背景,为理解全诗(词)作铺垫(比如《七步诗》).第二从诗(词)题目入手解释,可以培养审题能力,可以感知全诗(词),了解全诗大意(比如:《示儿》).由此看来,古诗词教学开始,我们要坚持进行“知诗(词)人,解诗(词)题”的训练,让其成为学生学习古诗的终身习惯之一. 二、在“读诗(词)句,晓诗(词)意”中让“释、换、猜、调、补”成为习惯. 试着新课改下古诗(词)句的理解,不管是名师课堂,还是一线教师的普通课堂,大都利用多媒体,注释等粗知大意,不求直译(古今词义对译),是先进的教学手段值得推广.然而就我们乡村小学,我认为古诗词教学中,讲求实效的还是坚持训练学生用“释、换、猜、调、补”的学习方法直译古诗词,让其成为学习习惯,终身受用. 1、释——查注释、解注释、看注释.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尝试自己直译诗句,通晓诗句的意思. 2、换——古今词对换.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铺”时,我让学生查字典,学生找到词条:把东西展开或铺平!联系诗句大致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给“铺”组词,学生很快想到了铺天盖地(把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铺”换成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铺天盖地”,一下子就理解了草长的茂盛、草野辽阔的意境). 3、猜——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词)中词语的含义.如我在教学十一册《泊船瓜洲》这首词.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时,我让学生推测其含义,有的说是“隔开”.于是,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结果是既可解释为“隔开”,也可解释为“间隔”,两个意思都能表现出京口和瓜洲的距离. 4、调—调换顺序,即古诗词句中的词序有时与现代汉语语句的顺序不同,需要调换才能正确直译,比如在《绝句》一诗中,理解“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应调换为“门泊万里东吴船”,翻译为“门前停泊着行了万里的东吴来的船只.” 5、补—补白,即在直译古诗词遇到意义跳跃性大,意义含蓄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补充意思,补充含义.如在古诗《泊船瓜洲》中,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时,如果设有补白的话,学生可能对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名,机械地理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不会明白其含义及作者心里的想法.此时教师可引。

6.唐诗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唐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诗突破了六朝后期诗作大多束缚于玄言、山水、宫体,或抒写个子失意苦闷的的小圈子,广泛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朝廷政事与地方动乱,边塞战争及民族习俗,都市生活同田园风光,以及礼教、门第、爱情、婚姻、商人、手工工人的情况等,其概括的广度和表现出来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把庶族寒门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唐诗的主要创作群.庶族文人一般来说视野比较开阔,其中部分文人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顿,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比较近接触和联系,并在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

唐诗的繁荣,同唐代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也有密切的关系.唐代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抱有一定的自信,同时又需要协调内部矛盾以利于长治久安,所以在意识形态方便采取了比较开放自由的政策,对儒、释、道各派思想兼容并蓄,有时还允许和鼓励人们对时政展开批评;这对于解除时人的思想束缚,促进诗歌创作的自由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诗的兴盛,也是唐代文化艺术普遍繁荣的产物.当时文化的相对普及和诗歌群众基础的扩大,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唐代各种文艺形式的充分发展,也给予诗歌多方面的影响.古文运动、传奇小说以及佛经、变文里的故事,促成了中唐以后诗歌的散文化、故事化和玄怪等特殊倾向,而曲子词的兴起,又给晚唐温、李一派诗歌开拓了用新境界,还有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自然会作用到诗歌身上.

7.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

唐 诗 的 发 展 分 为 初 唐 、盛 唐 、中 唐 、晚 唐 四 个 时 期 。

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

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 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 “ 吴 中 四 士 ” 。

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

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

8.举例唐诗在整体上具有哪些独特的艺术成就

唐诗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数量上看,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据胡震亨统计,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这种现象是空前的。

2、从质量上看,唐代不仅有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还有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水平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3、从形式上看,诗体大备,流派众多。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新乐府等齐备;除山水田诗派、边塞诗歌、无白派等大诗派外,还有许多独树一帜的诗人,使唐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到了唐朝进入了高峰时期,仅《全唐诗》中收录的诗作就有将近五万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二千二百多人。李白杜甫等享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和大批名家涌现。多种风格和流派百花齐放,无论是在题材与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加上各类诗歌体制的完备及定型,都显示了诗歌的创作已全面成熟,盛况空前。

唐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诗突破了六朝后期诗作大多束缚于玄言、山水、宫体,或抒写个子失意苦闷的的小圈子,广泛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朝廷政事与地方动乱,边塞战争及民族习俗,都市生活同田园风光,以及礼教、门第、爱情、婚姻、商人、手工工人的情况等,其概括的广度和表现出来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把庶族寒门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唐诗的主要创作群。庶族文人一般来说视野比较开阔,其中部分文人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顿,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比较近接触和联系,并在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

唐诗的繁荣,同唐代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也有密切的关系。唐代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抱有一定的自信,同时又需要协调内部矛盾以利于长治久安,所以在意识形态方便采取了比较开放自由的政策,对儒、释、道各派思想兼容并蓄,有时还允许和鼓励人们对时政展开批评;这对于解除时人的思想束缚,促进诗歌创作的自由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诗的兴盛,也是唐代文化艺术普遍繁荣的产物。当时文化的相对普及和诗歌群众基础的扩大,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唐代各种文艺形式的充分发展,也给予诗歌多方面的影响。古文运动、传奇小说以及佛经、变文里的故事,促成了中唐以后诗歌的散文化、故事化和玄怪等特殊倾向,而曲子词的兴起,又给晚唐温、李一派诗歌开拓了用新境界,还有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自然会作用到诗歌身上。

唐代的巨大成就,还是唐代诗人们多方面地批评继承文学遗产,推陈出新的结果。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开始到唐代,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无不为唐诗所充分吸收,体现了唐诗集大成者的风貌。

当然,唐代诗人对待文学遗产,并非一味的兼收并蓄,于其中仍有所扬弃。对六朝诗歌中某些偏重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尤其是对齐梁陈宫体诗的不良影响,唐初百余年间的几代诗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基本上挣脱了旧的束缚,开拓了新的局面;不过在否定和改造旧风气的时候,也不排斥其中有用的文字技巧;这也是唐诗能够跨越传统大步前进的重要原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