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1)本题考查赏析诗题的能力.追的意思是追寻,表现了作者对炎炎夏日对凉爽的渴求.(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后两句诗的意思是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从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内心的平静.答案:(1)“追凉”,即觅凉、取凉.(1分)表现作者对“凉”的渴求.(1分)(2)“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2分),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2分).译文: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2.夏夜追凉内容的赏析 急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提示:将鼠标移动到颜色不同的字词上可以看到注解。 【赏析】 乾道五年(1169),作于吉水。杜甫《羌村三首》其二:“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杨氏此诗写出了这种生活小节细致入微的感受。 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说:“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常规怎么说,杨万里多不这么说,他经常地与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开玩笑,他的独特写诗法又未尝不可以说是与以往整个诗歌传统开了个偌大的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