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定西番的鉴赏

1.牛峤的《定西番》 赏析

定西番

作者:【毛熙震】 年代:【唐】 体裁:【词】

苍翠浓阴满院,莺对语,蝶交飞,戏蔷薇。

斜日倚阑风好,余香出绣衣。未得玉郎消息,几时归。

【注释】

①苍翠:青绿色。指枝叶繁茂。

【评解】

春风和煦,绿阴满院。蔷薇盛开,莺啼蝶飞。风光绮丽而玉郎未归。黄昏倚阑,不

觉勾起了绵绵相思。这首春日怀人的小词,写得情殷语婉,纡回不尽。

【集评】

《花间集注》:“戏”是嘲弄之意。而“蔷薇”则是作者的“自喻”。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下阕之结句,皆善用迂回之笔。

2.牛峤的诗词欣赏

【柳枝】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女冠子】

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

眼看唯恐化,魂荡欲相随。玉趾回娇步,约佳期。

【梦江南】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

【梦江南】

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

【感恩多】

两条红粉泪,多少香闺意。强攀桃李枝,敛愁眉。

陌上莺啼蝶舞,柳花飞。柳花飞。愿得郎心、忆家还早归。

【感恩多】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近来情转深,忆鸳衾。

几度将书烟雁,泪盈襟。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应天长】

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黄鹏娇啭声初歇,杏花飘尽龙山雪。

凤钗低赴节,筵上王孙愁绝。鸳鸯对衔罗结,两情深夜月。

【应天长】

双眉澹薄藏心事,清夜背灯娇又醉。玉钗横,山枕腻。宝帐鸳鸯春睡美。

别经时,无限意。虚道相思憔悴。莫信彩笺书里。赚人肠断字。

【江城子】

䴔䴖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越王宫殿,苹叶藕花中。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濛濛。

【木兰花】

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此情谁信为狂夫,

恨翠愁红流枕上。

小玉窗前嗔燕语,红泪滴穿金线缕。雁归不见报郎归,

织成锦字封过与。

【更漏子】

星渐稀,漏频转,何处轮台声怨。香阁掩,杏花红,

月明杨柳风。

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

玉钗横枕边。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

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孤负我,悔怜君,

告天天不闻。

南浦情,红粉泪,争奈两人深意。低翠黛,卷征衣,

马嘶霜叶飞。

招手别,寸肠结,还是去年时节。书托雁,梦归家,

觉来江月斜。

3.定西番诗歌答案

下阕写景运用的 表现手法下阕描绘了一幅悲凉、凄冷的边塞夜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作者仰望夜室,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的角声。这些视觉形象和悠远的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将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塞外荒寒,征人梦苦,跃然纸上。”作者整首词中抒发的情感 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通过描写明月千里、梦回长安、凝望高天的细节描写直接抒情,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对边关艰苦生活的厌倦。

金甲冰冷、戍楼苦寒,把将士的情感融入景中。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写了如泣如诉的角声、凄冷残星,以景衬情。

4.陇西行的诗歌鉴赏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1.匈奴:指西北边地部族。

2.无定河:黄河支流。

【诗文解释】

发誓要扫平匈奴不顾生死,五千将士在与胡人激战中丧生。可怜无定河边的白骨,还是春闺中妻子们的梦中亲人。

【诗文赏析】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此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人赞美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深闺中妻子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全诗含义深刻,感人至深。

5.水镜的诗歌赏析

维多夫罗非常重视意象的作用。他认为意象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是联系不同事物的手段,是表现意境和神韵的关键,并只有通过生动、鲜明的意象,才能实现一定的美学原则。在《水镜》中,诗人就给我们塑造了“镜子”这一鲜明的意象:这个镜子是变化无形的,它不是普通的镜子,这个镜子会魔法,它能够“化作小溪”,“远离我的房间,沿着黑色流去”;这个镜子具有很强的能力,它“比宇宙更深”,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的天鹅都在那里沉浸”。镜子被人格化,带有了生命的特质。

这面镜子原来是“在梦幻的天空下”,而且“在它的波浪上”,诗人的想象力在飞驰,诗人的“憧憬像船儿一样远航”。远航之后,会出现神奇的景观,那就是“一朵神秘的玫瑰在我心中开放”,还有“一只陶醉的夜莺在我手上抖动翅膀”。于是,诗人把抽象的幻觉具体化,把那些晦涩的东西用鲜明的意象表现出来,写得清晰准确。

维多夫罗年轻时推崇法国作家,也接受西方先锋派诗歌的影响。他反对一切传统,主张诗歌是“绝对的创造”,并宣称“诗人的第一个责任是仓造;第二个责任是创造;第三个责任还是创造”。《水镜》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创造主义思想。他把镜子人格化,而且借助于人格化的形象把晦涩的东西写得清晰、明白和准确。除此之外,他还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本诗还带有很强的象征主义和魔幻主义的色彩,镜子可以“化作小溪”,“远离我的房间”。这本身无可非议,但它却是“沿着黑色流去”。其中“黑色”一词带有充分的象征意义,而黑色本身就代表神秘。

6.求 吕岩的《梧桐影》和《汉宫春》 的诗歌鉴赏

查了好久只能解决一则,抱歉了:

梧桐影 (吕 岩)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

山学道,不知所终。

【鉴赏】

夕阳西沉,秋风萧瑟,期待故人之来,心情焦急。词中人搔手踟蹰,徘徊徜徉,其

久盼不至而又不忍离去的缱绻之情,微嗔之意,呼之欲出。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

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意。

7.《月夜舟中》的诗歌鉴赏

1、望月: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3、长亭: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4、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闻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7、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8、寒冬:比喻陷入困顿、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等。如“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

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韩愈《赠张籍》)9、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10、逐鹿: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如“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温庭筠《过五丈原》)11、烽火:比喻战火或战争。

指战火连年不断。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12、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3、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14、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15: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16、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17、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18、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19、怀桔:指孝顺双亲。20、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21、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22、柳营:指军营。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

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23、南冠:指囚犯。

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24、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5、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

8.诗歌《滁州西涧》的鉴赏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