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李白的诗歌「黄葛篇」李白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 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绤。 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 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门有车马客行」李白 门有车马宾,金鞍曜朱轮。 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 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 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 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 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 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 北风扬胡沙,埋翳周与秦。 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 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东海有勇妇(代关中有贤女)」李白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黄葛篇」李白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 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绤。 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 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结客少年场行」李白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鬃.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长干行二首(下篇一作张潮。黄庭坚作李益诗)」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上之回」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独不见」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白纻辞三首」李白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且吟白纻停绿水, 长袖拂面为君起。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蒙。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动君心,冀君赏。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 倾城独立世所稀。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 玉钗挂缨君莫违。 「鸣雁行」李白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 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 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 「妾薄命」李白 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幽州胡马客歌」李白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门有车马客行」李白 门有车马宾,金鞍曜朱轮。 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 2.小学里所有李白的诗9首李白的9首诗_百度文库 /link?url=aW33htmcA-xUrCi3qNypgLRlP2K2xzXOz-VbnNzmoO-KtqxjJixyta_M3UbBlCCABOXDrNXloqjdAGHc42GVKGOfY9Q1eYFqZjhtLpgNDrG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绝·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古·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乐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绝·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绝·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七绝·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五律·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乐府·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五律·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七绝·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七绝·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五律·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词·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乐府·长门怨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七古·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乐府·白鸠辞 铿鸣钟,考朗鼓。 歌白鸠,引拂舞。白鸠之白谁与邻, 霜衣雪襟诚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乐府·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乐府·白头吟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 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七古·草书歌行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 3.有关李白的诗歌有哪些范传正《李公新墓碑》,李白先世陇西人,凉武昭王九世孙。隋末被窜于碎叶,神龙初,潜还蜀中。时李白方五岁。《旧唐书》本传云“山东人”,非。⑵李白为力士、贵妃所沮,乃本《松窗杂录》所记,两《唐书》因之,不确。魏颢《李翰林集序》载:“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⑶据《唐才子传》卷二及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诗,永王雊璘反,李白逃还彭泽。璘败,李白累系寻阳狱,为宋若思所营救,不久,诏长流夜郎。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4.关于李白的诗歌鉴赏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作抒写了“济苍生”“安黎元”的美好理想,体现他蔑视权贵,同情人民的情感;又善于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主观抒情色彩浓厚,诗风豪放雄奇,想象丰富,色彩斑斓。 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高度的统一。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 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这一时代特点,结合着他的独特的社会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表现了与杜甫诗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很鲜明的独创性。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时期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少年时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经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上峨眉、青城诸名山。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渡荆门送别》就写作于这一年。 此诗的写作时期过去曾有两种说法。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认为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回来时。 詹瑛《李白诗文系年》则把它系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下,认为这是李白初出夔门后的作品。《中国文学宝库·唐代精华分卷》(王洪主编)中认为,虽然诗题中有“送别”二字,但“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等句,显然是离乡远游时的口吻;题中的“送”可能是指长江水送他离别故乡而言;诗中思想感情与他早年作品相近,而迥异于他晚年的一些作品。 据此认为,此诗应该是李白初出夔门后的作品。年轻时的李白从遥远的蜀地顺着长江乘舟而下,渡过了荆门山,来到楚国境内漫游。 看到随着平野的出现连绵的群山已经消失,长江进入广阔的原野继续奔流。月亮映在江中像天上飞下的一面镜子。 空中的云彩好比奇幻多姿的海市蜃楼。这样的景色没有让年轻诗人留恋忘返,看着这浩浩西来的长江水,反而引起他的思乡之情,水是故乡亲,是他不远万里相送我的行舟。 明·胡应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 近·高步赢:“语意倜傥,太白本色。”(《唐宋诗举要》卷四)。 恣情山水、广交朋友的壮年时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处,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出蜀以后游洞庭,历襄阳,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游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迹所及,几半中国。同时,李白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不乏杜甫、孟浩然等大诗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就创作在这一时期。在烟花似锦的三月,李白在湖北武汉登上仙人骑鹤飞天的黄鹤楼,挥手送别将要东下扬州老朋友孟浩然。 目送着他乘坐的一叶扁舟在一江春水上漂浮。帆影逐渐远去,逐渐模糊,消失在广阔碧空的尽头。 作者长久地伫立,一颗诗心已被老朋友带走。眼前只见浩渺无边的长江呵,向着遥远的天边滔滔奔流……宋代的大诗人陆游说:“太白等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入蜀记》卷五)此诗富有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叛逆不羁的性格。李白来到安徽当涂县与和县界临的天门山,看到天门中开的地方,楚江夺得一条出路。 东流的江水止住了步,翻腾回旋,地向北奔注。两岸相夹的青山,从江左江右一起迎出。 逆着阳光望去,天便远处,有一片孤帆身影显露。诗虽短小,但容量不小。 看似写山,还相当别致的写到水;看似写景,还相当巧妙的抒了情。在无形出塑造了一位在前进路上昂首挺立、心怀激动、一片热情,迎着太阳勇往直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对壮丽事物的满腔热爱和他豪迈个性的精神力量,总在诗行间洋溢突涌,使这首以劲健之笔画出的山水图,完全可以作为充满阳刚之美的写景代表作来鉴赏。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中、晚年时期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 5.20首李白的诗一楼答案补充(采纳两个)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你可知道他的名、字、号有什么来历吗? 原来李白的母亲在将要生他的时候梦见过太白星。太白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金星。李白的父母用“太白”星来给孩子取名为“白”,取字为“太白”,寄托着望子成龙的殷切期盼。因为古代人认为,杰出人物一定是天上的星宿下凡的! 唐代还流行用兄弟的排行作为人们的代称,李白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李十二”。难道李白有十几个弟兄?非也。原来唐人是根据共曾祖的兄弟的长幼排序的,人家白居易还叫“白二十二”呢! 李白自幼熟读诸子百家,下笔作诗又潇洒不群,故初到长安,当时地位甚高的诗人贺知章就为李白的才情倾倒了。他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思是此等人才必是天上的仙人下凡。因此李白又落了个“李谪仙”的称号。 李白才思飘逸,豪放无羁,加之贺知章又称他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就以“诗仙”作为李白的美称。 那么李白的自号“青莲居子”又有什么来历呢?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自称“居士”,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本是在家信佛的人的称呼,自称“居士”,意在表白自己淡泊名利、追求高洁品格的情怀。 李白自号“青莲居人”,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他的家乡是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从青年时代告别故乡盛开的青莲花,到远方寻求理想,竟然再也没有回到过这块生他养他的地方。李白是个乡情很浓的诗人,他以“青莲”为号寄托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二是李白以“青莲”自况,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又是佛教中的圣花。在佛教中,有青、黄、赤、白四色莲花,青莲花位居首位。李白不仅在诗歌中写“出水芙蓉”,还多次写到了佛教活动中的“青莲”。在现实中四面碰壁的诗人,晚年有时只能用佛教思想来麻醉自己。 李白的自号,就这样寄予着儿时在故乡的美好回忆,成年时对高洁人格的执著追求,以及晚年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世事的洞彻…… 6.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7.李白的诗有多少首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卷一(古诗五十九首) 卷二(乐府三十首) 卷三(乐府三十七首) 卷四(乐府四十四首) 卷五(乐府三十八首) 卷六(古近体诗二十八首) 卷七(古近体诗五十三首) 卷八(古近体诗四十三首) 卷九(古近体诗二十四首) 卷十(古近体诗三十二首) 卷十一(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卷十二(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卷十三(古近体诗二十六首) 卷十四(古近体诗三十四首) 卷十五(古近体诗二十一首) 卷十六(古近体诗四十四首) 卷十七(古近体诗三十三首) 卷十八(古近体诗三十二首) 卷十九 (古近体诗六十首) 卷二十(古近体诗三十六首) 卷二十一(古近体诗五十八首) 卷二十二(古近体诗四十七首) 卷二十三(古近体诗六十三首) 卷二十四(古近体诗八十八首) 卷二十五(补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