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武侯祠诗句

1.描写“武侯祠”的诗句有哪些

1.诸葛丞相庙(《蜀志》一作武侯祠)

唐代:武少仪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因机定蜀延衰汉,

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2.诸葛庙

唐代: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3.喻东军

唐代:韦庄

四年龙驭守峨嵋,铁马西来步步迟。

五运未教移汉鼎, 六韬何必待秦师。

几时鸾凤归丹阙,到处乌鸢从白旗。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4.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5.古柏行

唐代: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6.武侯庙古柏

唐代: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2.杜甫写的关於诸葛亮,武侯祠的诗

相关诗文如下: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阁夜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诸葛庙》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夔州歌十绝句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武 侯 祠 堂 不 可 忘,中 有 松 柏 参 天 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仓促之间,整理恐有遗漏,见谅.。

3.关于武侯祠的诗有哪些

咏怀古迹五首(4)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夔州歌十绝句(9)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诸葛庙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喻东军 韦庄 四年龙驭守峨嵋,铁马西来步步迟。

五运未教移汉鼎,六韬何必待秦师。 几时鸾凤归丹阙,到处乌鸢从白旗。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九月十日如汉州小猎於新都弥牟之间投宿民家 陆游 适从邛州归,又作汉州去。

天低惨欲雪,游子悲岁暮。 十年辞京国,疋马厌道路。

野火炎高冈,江云暗空戍。 角弓寒如劲,霜鹘饥更怒。

邂逅成小猎,尺棰聊指呼。 北连武侯祠,南并稚子墓。

合围蹙穷鹿,设伏截狡兔。 壮哉带箭雉,耿介死不顾。

吾宁暴天物,战法因得寓。 黄昏过民家,休马燎裘裤。

割鲜盛燔炙,毛血洒庭户。 老姥亦复奇,汛扫邀我驻。

丈夫傥未死,千金酬此遇。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1) 黄庭坚 文章藻鉴随时去,人物权衡逐势低。

扬子墨池春草遍,武侯祠庙晓莺啼。

4.关于“武侯祠”的诗词有哪些

1、诸葛丞相庙(《蜀志》一作武侯祠) 唐代:武少仪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2、诸葛庙 唐代: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3、喻东军 唐代:韦庄 四年龙驭守峨嵋,铁马西来步步迟。

五运未教移汉鼎,六韬何必待秦师。几时鸾凤归丹阙,到处乌鸢从白旗。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6%AD%A6%E4%BE%AF%E7%A5%A0。

5.武侯庙完整诗句

武 侯 庙 杜 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题解〕 武侯:指诸葛亮。

诸葛亮于后主建兴元年(223年),封为武乡侯,省称武侯。武侯庙:指祭祀诸葛亮的庙。

其庙有多处,如襄阳、成都、南阳、夔州等地都有武侯庙。这里指夔州武侯庙,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西。

张震《武侯祠堂记》:“唐夔州治白帝,武侯祠在西郊。” 这首诗作于唐大历元年,当时诗人流寓夔州。

这首是诗人瞻拜武侯祠而抒发的感慨,高度赞颂了诸葛亮衷心辅佐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生精神。 〔作者〕杜甫:七一二-七七○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主要是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全唐诗》卷216-234,编诗19卷;《旧唐书》卷190、《新唐书》卷201有传。

〔品析〕杜甫的晚年穷途潦倒,在成都住了几年后,便扶老携幼,举家东迁,到哪儿去,没有明确的目的,“漂泊西南天地间”。途中在夔州滞留。

诗人无所事事,一天来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咏怀五绝诗。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

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

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

“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后主”,指刘禅,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备去世后接任蜀帝,在位41年(223-263年),诸葛亮死后,他任用宦官黄皓、佞臣谯周而亡国。

“犹闻”二字,写出诗人瞻仰诸葛亮遗庙,思绪万千,诸葛亮的所行所为,在诗人的脑海里翻腾,一下子拉近了诗人与诸葛亮的时空距离。诗人感到,诸葛亮真是伟大,走出南阳,辅佐了先帝,又辅佐后主;一生操劳,最后病死北伐军中。

于是诗人认为诸葛亮衷心辅佐后主,是最值得大树特树的,于是写下了这两句千古名句。“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在《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忠义之心,溢于言表。

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在今湖北省南阳市,市西有卧龙岗,诸葛亮曾躬耕于此。

“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

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

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