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的艺术风格

1.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北京阳光555 1、《诗经》的内容包括什么?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在关注现实、抒发从现实生活出发的真情实感的同时,还具有深厚的艺术魄力。

无论是在题材形式、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诗经》的主要内容涵盖歌功颂德、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等几个方面。

歌功颂德诗。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农事诗。

如《周颂·丰年》描写周初农业大丰收的情景:“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一及秭。”《诗经》中的这类作品,真实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风俗礼制,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经济状况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此外,《七月》作为《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自己的生活情况,让后人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不幸和痛苦。 燕飨诗。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

2.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艺术特点

《颂》诗多空洞抽象的说教,缺乏形象性和韵律美,也极少运用比、兴手法。

其中《周颂》时代较早,语言典雅庄重而欠清新活泼,叶韵也不甚规则;但一些描写农业生产的诗如《载芟》、《良耜》用白描、比喻、夸张等手法,把耕耘、收获、祭事祈福等描述得颇为生动具体。《鲁颂》的时代较《周颂》为晚,创作上受到《风》诗和《雅》诗的影响,如《泮水》、《□宫》的风格便很象《雅》,而《□》、《有□》则采用复沓的章法,反复咏叹,其韵味又很象《风》。

正如孔颖达《毛诗正义》所说:“此虽借名为《颂》,而体实《国风》,非告神之歌,故有章句也。”《商颂》可能也因时代较晚,一般篇幅较长,文字简练,叙事具体,韵律也较和谐,其中《那》、《烈祖》、《玄鸟》均双句,不分章,结构近于《周颂》;《长发》、《殷武》篇幅更长,且分章,其风格类《雅》。

3.《诗经》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征

1)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 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 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 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 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3)《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 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4)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4.关于诗经中《静女》的几个问题1诗经的特点及艺术风格2试归纳《静

1《诗经》的艺术特点.[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铺叙直陈.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打比方.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这三者常常综合使用.[2]句式和章法.《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舒徐和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周南?汉广》等.有的是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重章叠句的好处是,有利于歌唱记忆,有利于情感抒发的回旋跌宕,有利于突出咏叹的主题.《诗经》中的叠字,又叫重言.《诗经》中还有不少联绵词,表现为双生叠韵.它们的好处是使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音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音乐美.《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押韵.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有的在一诗中换用两韵以上的.还有不押韵的.。

5.诗经《硕鼠》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主题:表达劳动人民对残暴贪婪的统治者的愤恨,对美好未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以一个奴隶劳动者作为抒情主人公,唱出了奴隶们对于压在他们头上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暴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奴隶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而这些内容又是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出色的表现,这首诗艺术上有几个突出特点值得注意. 一、口语化 全篇诗都是以口语形式出现的,通俗易懂.即使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仍十分平易,且朗朗上口,通过一个劳动者与“硕鼠”的对话,表现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讨厌“硕鼠”又无可奈何,找不到受剥削的原因,只能恳求,只好幻想虚无的“乐土”,并为“乐土”描绘了美好的图景.短短几十个字,使主人公的天真、纯朴、可爱、可怜之貌跃然纸上,“硕鼠”之恶状亦可以想见. 二、贴切的比喻 诗中以“硕鼠”比喻奴隶主,抓住了奴隶主与大老鼠之间的两个最突出的恰似点: (一) 贪婪.诗一开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可以想象这种情景:大老鼠在大嚼奴隶们辛勤劳作收获的粮食,奴隶们无可奈何,赶又赶不走,只能哀求它.老鼠的那种贪婪和蛮横不是和剥削成性,贪得无厌的奴隶主一模一样吗? (二) 寄生.诗的第二句,奴隶接着恳求老鼠道:“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写出了老鼠就是靠人们劳动成果来生活的,自己什么也不干,还从来不给人们一点报答,这又与靠吸食奴隶们的血汗过着寄生生活的奴隶主何其相似啊. 老鼠本身从来就是令人厌恶、痛恨的,以它作比,不但充分表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本质,而且这种比喻本身就表现出了奴隶们对统治者的无比厌恶和痛恨. 三、抒情性强 作品通篇都充满着浓郁的诗情,随着内容的发展和主人公语气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有时是愤懑的,有时是悲怨的,有时是自豪的,有时是神往的.每读此诗,我总觉得诗中的主人公一定是个少年,他不甘于总在此处受硕鼠的窝囊气,对人生还有期待,怀着希望,想要到没有硕鼠存在的“乐土”去.他能想象出二千多年之后他生活过的那片土地已经变成了什么样的“乐土”吗? 四、反复咏叹 基本上同样的内容,分为三组反复叹唱.每段稍加变化,每段又比上一段程度上略进一层,使得整篇作品的内容非常明晰地表现出来. 以上的几个特点,在《诗经》中的其他作品中也很常见,但在这首诗中由于它特定的内容,使得效果更加突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流传了二千多年,至今仍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在通过它了解西周奴隶制社会历史状况的同时,从它本身也能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