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灯的古诗词正月十五夜灯 朝代:唐代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十五夜观灯 朝代:唐代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观灯乐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灯 朝代:唐代 作者:齐己 幽光耿耿草堂空,窗隔飞蛾恨不通。红烬自凝清夜朵, 赤心长谢碧纱笼。云藏水国城台里,雨闭松门殿塔中。 金屋玉堂开照睡,岂知萤雪有深功。 灯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 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灯 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雨向莎阶滴未休,冷光孤恨两悠悠。船中闻雁洞庭宿, 床下有蛩长信秋。背照翠帘新洒别,不挑红烬正含愁。 萧骚寒竹南窗静,一局闲棋为尔留。 2.关于灯的唯美诗句有哪些1、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出自唐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白话译文: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 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2、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 出自宋代的曾巩《上元》 。 白话译文:明亮的月光照满了整条街道,华丽的彩灯看着像满天星星。 诗人曾巩登高楼,临朱栏,放眼远眺,月光如水,繁灯似星。少年们驰骋嬉闹。 这些气象诚然很美,但究竟是前人屡次描述过的,仅限于此,就不免落前人窠臼,而成为个别的诗作了。 3、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出自唐代的苏道味的《正月十五夜》。 白话译文:装饰着花灯的树木被千万盏灯火照亮,明亮的月亮追逐着人前来。 苏道味(公元648-706年),唐代赵州栾城(今栾城县)人,少年时便和赞皇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 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 扩展资料 中国现存最早的火把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 在周代,“镫”、“登”通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豆笾,瓦豆谓之登。” 徐铉曰:今俗别作灯,非是,晋郭璞云:礼器也。 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豆,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礼器,多用青铜、陶瓦所制。 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在战国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盘底中央呈*状突起可插灯芯的细把陶质豆,它就是当时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国古代灯具的主要形式之一。 从追溯豆灯的历史,去理解“镫”字的产生,我们就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光明的同时,为灯具命名的思维性与创造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灯。 3.关于灯的古诗词破阵子 辛弃疾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祝英台令 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 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 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将愁归去。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苏轼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闲敲棋子落灯花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去年元夜时 街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 4.收集关于描述灯的古诗词同张将蓟门观灯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十五夜观灯 年代:【唐】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咏灯 年代:【唐】 作者:【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对残灯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 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 灯影 年代:【唐】 作者:【元稹】 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 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观灯 年代:【唐】 作者:【张萧远】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 罗绮满街尘土香。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 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 灯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 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咏灯 年代:【唐】 作者:【徐夤】 分影由来恨不同,绿窗孤馆两何穷。 荧煌短焰长疑暗,零落残花旋委空。 几处隔帘愁夜雨,谁家当户怯秋风。 莫言明灭无多事,曾比人生一世中。 杂咏 灯 年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发翠斜溪里。 蓄宝宕山峯。 抽茎类仙掌。 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 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 空照舞衣缝。 5.描写赏灯的诗句“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6.关于灯的古诗词有哪些1.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2.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张抡) 3.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李商隐) 4. 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宴清都·连理海棠》(吴文英) 5.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旅宿》(杜牧) 6.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长相思》(万俟咏) 7.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辛弃疾) 8.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御街行》(范仲淹) 9. 《喜外弟卢纶见宿》全诗内容: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10. 译文: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11.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12. 作者:司空曙 ,唐朝人(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或作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