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研究专家

1.对中国古诗词有研究的一些学者有哪些

易中天

知名学者,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而《易中天品三国》更是引发收视热潮。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引发各界关注。

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同时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等,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短期内国外销量已近40万册。

2.引用唐诗哪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比较好

(清)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被认为唐诗精华合集,也是唐诗入门书。

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忠纲、吴怀东、赵睿才、綦维共同编写的《中国新时期唐诗研究述评》一书还有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 著《唐诗研究》一书都对新时期唐诗研究给予了评论,你可以买来看下。

其时终身致力于唐诗研究的专家历史上大有人在,众多的才子也都有精辟作品,专门研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李商隐、杜牧等人作品的也大有人在。国学大师金圣叹、王闿运、沈曾植和陈衍、吴宓等人也都有大量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

3.当代古典诗词大家 求介绍

《当代中华诗词十八家》为中华诗词学会精选推荐的当代诗词名家作品合集,选取当代诗坛影响最大、创作实力最强的海内外诗词名家十八人,(如霍松林教授,陕西师大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中文博导,著名诗人和唐诗研究专家,中华诗词学会永久名誉会长。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著名诗词研究专家。其他如李汝伦,林从龙,刘征,熊东遨,钟振振,星汉,杨逸明等,均为当代诗坛影响巨大的学者或诗人,多担任中华诗词学会各省区分会的会长、副会?,在学术界和广大诗词爱好者中有极高的声誉。)

每人限量自选作品一百首左右,并带有作者诗词艺术成就介绍和个人作品名家导读,在入选者自选的基础上,再经过编者的精心选择,既注重诗词作品的艺术价值,又体现在当代中华诗词史上的文化价值,学术性、文学性、历史性兼顾。作品题材广泛,既包括历史题材又包括现代题材。

作品形式多样,既有格律诗、词、曲,也有古风、歌行体等体裁歌。作者涵盖全国南北名家,既有诗词学术界泰斗,又有享誉全国的青年诗人。

《当代中华诗词十八家》基本代表了当代诗词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当代诗坛的基本风貌,必将对诗词的发展,国?的繁荣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4.唐诗宋词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唐诗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诗歌之国。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唐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唐代社会生活的文学纪录,是当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丰富多采的生活感受和复杂曲折的思想历程的反映,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情感幻想、思维方式及其面对经济、生活、边疆战争、羁旅游宦、纯真友谊、缠绵情爱、优美风光时种种精神状态的结晶。 以作者论,上自帝王将相、文武官吏、进士举子,下至商贾伶工、田夫野老、渔父樵子、僧朋道侣、妇女儿童,各种人都喜爱作诗。

以题材论,政治军事、文学历史、边塞风情、田园风光、羁旅行役、宫怨闺情、都市里巷,整个社会生活领域都为之扫描覆盖。以风格论,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

或简直,或繁密,或雄浑,或柔婉,或平淡,或富丽,或谨约,或狂放,展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个性。 以数量论,清代编《全唐诗》录诗近五万首,也只是传存而并非全貌。

明代唐诗研究专家胡震亨就估计起码佚失了一半。以质量论,在当时已是成群;众口流传、国外争购;如鸡林国(即新罗)商人就以重金收购白居易诗歌、今天读者所喜爱的著名唐人绝句,大体上都是当时风靡全国的流行歌曲的歌词。

鲁迅先生甚至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后代文学史研究中,唐诗与宋词、元曲同被列为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部类而永远被人们珍视热爱。

宋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5.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程千帆出自哪个古诗

程千帆 (1913—2000),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中国著名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

程千帆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

祖籍湖南宁乡,老家在宁乡土蛟湖竹山湾(现改属望城县),后迁居长沙。程千帆1928年入金陵中学,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历任金陵中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职。1978年任南京大学教授。

程千帆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2000年6月3日10时45分在南京因病逝世。

6.《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诗词和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突然火了 热闹过后你有勇气读这些诗词书目吗? 最近,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突然火了!在综艺节目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这个节目能够走红,产生热点话题效应,也算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据说很多观众追看这个节目,还跟着节目答题。女高中生武亦姝因为诗词对答如流,甚至被捧为满足所有幻想的才女。

不过,节目热闹一时,毕竟已经结束了。如果对诗词不是出于三分钟的热情,而是真正有所兴趣的话,不妨静下心来读几本诗词著作。

艺绽君也是资深诗词爱好者,在此斗胆给大家推荐几本书。从诗词入门,再渐入佳境,由浅入深,可能会让您对诗词产生别一番理解。

您可能会说,不会推荐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吧?哈哈,这类书就算啦!艺绽君怎么好意思推荐给大家呢! 正如有人所言,“诗词大会”终究是竞技,而竞技类节目很容易产生“技术”的幻觉。比如看了《我是歌手》就去KTV飚高音,看了《汉字听写大会》,就赶紧去背字典。

有言在先,我坚决反对两类人。一类人就是看了“诗词大会”,赶紧跑回家背诗词,摇头晃脑、装模作样;另一类人则是自己不读书,却逼迫小孩去背诗词。

(这类家长该打三十大板!) 背点诗词,好不好?当然好。但不是死记硬背,不是为了炫耀,人不应是复读机。

读诗词更多是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像节目中参赛的快递员老曹,诗词让他的枯燥的工作生活多了一份色彩,同时也深深感染了周围人。

我想,即使他没有在比赛中胜出,也是真实动人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才是读诗词的意义所在。

下面开始荐书啦~~ 入门级别 说到诗词入门级别的书,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诗三百首》。即便是读《唐诗三百首》,也有各种版本的问题。

艺绽君建议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 (虽然该书还有2005年的新版本,但艺绽君觉得1957年的这版封面真是好美▲) 而《宋词三百首》,名头不小,其实由于选词眼光不到位,还不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宋词选》。

《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也是比较通行、影响较大的书。这两部本书入选的唐诗、宋词,数量比较多,赏析比较详细,发行量也很大,各大书店基本上都有售。

此外,马茂元编注的《唐诗选》,也是很有名的,汇集了堪称精华的五百首唐诗▼ 唐宋以外的诗词作品,可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选择,比如《诗经选》《三曹诗选》之类,都是名家编选、校注,品质值得信赖。 再上层楼读了《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可能会对唐诗宋词有了初步了解,不过对唐宋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历史背景比较难了解,更不用说他们的社交朋友圈和文化交流状况了。

比如,为何现代人也和李白、王维、杜甫一样有不少的烦心事,却为啥写不出和他们一样好的诗词来呢?这就可以看一下作家袁凌的书《在唐诗中穿行》(东方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很好读,文笔比较轻松。在袁凌看来,唐代诗人与当下面对的困境是一脉相承的,因此选择用现代的视角重构唐代诗人的世界: “他们有欢乐有悲哀,有风雅也有困顿,而这种东西被我们忽略。

这本书的大量内容是每个诗人面对真实生活的态度,它不像王小波的传奇笔法,也不是张大春追慕诗人轶事。你可以从唐诗中感受现代意识,现代人也可以理解唐代诗人的感受。”

如果您还觉得不够满足,可以读一下文学批评家张定浩的著作《既见君子》▼ 该书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魏晋、唐朝诗人,均娓娓道来。文体很特别,混合了三种体裁:诗论、诗歌史及诗人传记、书写作者个人阅读经验的读诗记。

这本书各章节的标题,不是体裁、诗歌或绝妙好辞,而是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这些古代诗人的姓名。 《既见君子》构建古人生命与今人生活的关系,让那些古代的诗歌和诗人,能够震荡我们今日的生命,照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与生命选择。

张定浩融汇古今,潇洒随性,文笔优美,读毕令人为之击节赞叹。 专业级别看了前面推荐的几本书,您还觉得不过瘾,恭喜您,您已经进入古典文学专业级别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必须看。

这本书是经典著作,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都不错。读了这本书,对诗词境界应该有更深刻的体会了。

除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顾随诗词讲记》也不可错过。《顾随诗词讲记》于2006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根据顾随的学生、著名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的。

▼ 顾随生前籍籍无名,但其学贯中西,讲起课来旁征博引,给听课者极深的审美感受与启迪。叶嘉莹曾经多次聆听顾随讲授的课程,每次都受益匪浅。

她曾说: 我自己虽自幼即在家中诵读古典诗歌,然而从来未曾聆听过像先生这样生动而深入的讲解,因此自上过先生之课以后,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之开启,始脱然得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 现在各类诗词鉴赏的书籍层出不穷,良莠不齐,但顾随的《顾随诗词讲记》无疑站在了一个高处。

顾随多有独到见解,比如认为曹操若事业上失败了,那么他的诗一定会更成功。 更。

7.律师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是八句七韵

绝句是四句三韵 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 、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