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源于古诗文的成语有哪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行路难》李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第》孟郊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踏沙行》 晏殊 2.有哪些出自古诗文的成语雨后春笋 出处:宋·张耒《食笋》:“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寸草春晖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满园春色 出处: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得意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和景明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春宵一刻 出处:宋·苏轼《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一年之计在于春 出处:南朝梁·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梦无痕 出处: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面桃花 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去楼空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人云亦云 出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如履薄冰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弱不禁风 出处: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奇文共赏 出处:晋·陶潜《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千里送鹅毛 出处:宋·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情不自禁 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穷困潦倒 出处:唐·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倾盆大雨 出处:唐·杜甫《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青梅竹马 出处: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晴天霹雳 宋·陆游《四日夜鸡未鸣起作》:“放翁病过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穷极无聊 出处:宋·费昶《思公子》:“虞卿亦何命,穷极若无聊.”秋水伊人 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高气爽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屈指可数 出处: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平分秋色宋·李朴《中秋》:“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呕心沥血出处: 唐·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藕断丝连 出处:唐·孟郊《去妇》:“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相连.”年逾古稀 出处:唐·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弄假成真 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万紫千红 出处: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马齐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无穷无尽 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望眼欲穿 出处:唐·白居易《寄微之》:“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无理取闹 出处:唐·韩愈《答柳州食虾蟆》:“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五湖四海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百读不厌 出处: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天涯比邻 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豆蔻年华 出处: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为人作嫁 出处:唐·秦韬玉《贫女》:“苦为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庐山真面目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马观花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司空见惯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苍翠欲滴 出处:宋·郭熙《山川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草长莺飞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3.来源于古诗词的成语花明柳暗 拼音: huā míng liǔ àn 简拼: hmla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出处: 唐·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雨丝风片 拼音: yǔ sī fēng piàn 简拼: ysfp 近义词: 微风细雨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多指春景 解释: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烟波画船。” 莺歌燕舞 拼音: yīng gē yàn wǔ 简拼: ygyw 近义词: 鸟语花香、莺吟燕舞 反义词: 鸡犬不宁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出处: 宋·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寻花问柳 拼音: xún huā wèn liǔ 简拼: xhwl 近义词: 偷香窃玉、拈花惹草 反义词: 正人君子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出处: 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炯,问柳寻花到野处。” 4.【出自诗句的成语有哪些请写出出处】桂子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前后佳景.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见过大世面. 为人说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指为人说好话,替人讲情. 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为人作嫁——“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却年年为人缝制嫁衣,后用以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 古稀之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此成语指七十岁.过去人们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所以说“古来稀”. 绿叶成荫——“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不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 作茧自缚——“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蚕吐作蚕,把自己包裹在里面.比喻做某事的结果反使自己受困.亦比喻束缚自己.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弹箜篌》)诗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 天旋地转——“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白居易《长恨歌》)天地转动.原指根本改变局面,现形容头晕眼花. 杳如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比喻一去之后无影无踪.亦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擒贼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捉盗贼要捉首恶.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人马奔跑时的尘土飞卷.此诗是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而自刎乌江的惋惜和批评.现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5.古诗的起源与特点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以上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诗体,又称古风.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望采纳。 6.关于来源于诗句的成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行路难》李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第》孟郊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踏沙行》 晏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鹊桥仙》秦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东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浣溪沙》 晏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浪淘沙》 刘禹锡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 7.来源于古诗文的成语5个冰雪聪明——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秉烛夜游——《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并蒂芙蓉——唐·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不拘一格——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天覆地——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弱不禁风——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