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的昆虫

1.有关昆虫的诗句诗句里有昆虫,诗句写明出处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闻虫 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送十五舅 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秋夜 陈文述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七绝·咏蛙 **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2.诗经螽斯赏析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翻译过来就是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赏析

本诗采用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也是诗经大多会采用的艺术手法。本诗通过这种艺术手法颂祝多子多孙的诗旨,显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飞蝗产卵孵化的若虫极多,年生两代或三代,真可谓是宜子的动物。诗篇正以此作比,寄兴于物,即物寓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虫子的声音耿翔虫子在《诗经》里练声,

小题1:①展现故乡马坊悠久,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加深读者的认识;②引出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将当下对“虫子的声音”的感念与往昔的故乡生活情景相互交织;;③显示文章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为抒写浓郁的乡土情结和美好的故乡情愫张本。

小题2:(1)虫子的声音伴随着我,带给我真实的感动和向善的信念,保存了我内心的亮光,使我度过了艰苦的成长岁月。(2)当我在孤独中失去昂首面对现实的勇气时,虫子的声音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力量让我从现实的重围中拔脱出来。

小题3:(1)首尾呼应,显示文章结构圆合的特点。(2)运用反复手法,充分点醒文章的题目,突出虫子声音的亘古与持久。

(3)拨动读者的心灵琴弦,引发联想和想象,强化对乡土情结的抒写。小题4:(1)虫子的声音显示着一些幼小生命的存在,提醒人们要时刻给予重视与关爱。

(2)虫子的声音能够唤醒人们对故土生活的记忆,能够帮助人们回味曾经的情感体验。(3)虫子的声音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带给人们一分向善的信念,甚至让失意的人获得精神上的拯救 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鉴赏”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小题3:试题分析:该题考的是结构上的,前后都有练声,自然是前后呼应。而“练声”这个词我们也要仔细品味,它给了我们无穷的联想和想象。

点评: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小题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

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①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②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4.诗经中的动物文化有哪几篇

《诗经》三百余篇提及有名的动物一百余种,在自然界它们各有各的本性,一旦入诗,诗人还会移一部分人情附加给它们。

NO.1 雎鸠 第一个在《诗经》里出场的既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也不是什么悦目的植物,而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动物——雎鸠。 雎鸠,鱼鹰类水鸟。

相传此种鸟有定偶,故以喻男女之恋。释名 鹗、鱼鹰、沸波、下窟乌。

《关雎》以雎鸠之雌雄和鸣,以喻夫妻之和谐相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至少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汉儒大量的解说中,我们听到的几乎是一种完全相同的声音。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最富创见的学者,而其《诗经通义》解“关关雎鸠”一句时,仍沿“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一说。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新见丛出,但注释“雎鸠”仍说:“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称作贞鸟。”

NO.2 黄鸟 《诗经》里的“黄鸟”或指黄鹂,或指黄雀,都是“载好其音”(《凯风》)的小鸟。凡言成群飞鸣的都指黄雀,如上所引即是,因为“集”就是“群鸟在木上”(《说文解字》)的意思。

其实,此处的喈喈用来押韵的成份远要多过于拟声,“萋”、“飞”与“喈”是脂微合韵(详见王力《诗经韵读》),“其鸣喈喈”主要是摹写黄雀群飞合鸣的和谐、热闹,以反衬“我”将“归宁父母”前的孤单、冷清,重点是氛围,而不是声音,不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突出的是颜色。虽然“灌木”也大都是翠绿的,但诗人并未去刻意强调,一如杜诗只说“鸣”而不表出“喈喈”之类的假性拟声词,取舍之间自有技巧在焉。

NO.3 螽斯 《诗经》的注家往往将螽斯、蝗、莎鸡、蟋蟀这几类直翅目的昆虫相提并论,说明古人早已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知识,例如李樗等《毛诗集解》“或言螽斯(高亨《诗经今注》:“螽,蝗虫。斯,之也”——赶秋按),或言斯螽(见《七月》——赶秋按),其义一也。

螽斯,蝗虫之类(一说:螽斯,民间俗称“帮帮”,说像蝗虫,其实更近似蝈蝈,黄或浅绿,会振翅而鸣——赶秋按)”、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莎鸡居莎草间,蟋蟀之类,似蝗而斑”。严粲《诗缉》干脆称之为“螽蝗”—— 螽蝗生子最多,信宿即群飞。

因飞而见其多,故以“羽”言之。 诗人采取这种习性来比附和祝福人们(王安石《诗义》等认为是“后妃”)多子多孙,于是就成就了《周南·螽斯》这么一篇工整而铿锵的欢乐颂。

NO.4 鲂 如果雎鸠真是鱼鹰,那么《关雎》一篇就隐隐然有一“鱼”在,好比弦外之音。《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

认为是普通的青白鲂劳累后,尾巴就变红了,恰似汽车防盗灯遇到情况。这不过是臆测之词,不足取信。

其实尾红是鲂发情时的正常表现,形容“未见君子”的妻子的性“饥”渴。“王”者大也,“毁”者火也,欲火焚身犹如大房子烧着了,兼喻鱼与人。

虽然情热委实难以自控,但父母就在近旁需要照顾,也只好强忍着不去寻找爱人。作为一首先秦的**诗,《汝坟》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这绝对离不开那尾小小的鲂鱼对诗人的启发。

NO.5 燕 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燕在古诗中的意象: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NO.6 乌 今人口头禅有所谓“老鸹嫌猪黑,自己不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红楼梦》作“天下老鸹一般黑”,《冷眼观》作“天下老鸦一般黑”), 《北风》只用“莫黑匪乌”四字就道尽了这些意思。老鸹是乌鸦的俗称,按照《唐雅》、《小尔雅》等词典的说法,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鸦。

然则古代却不常连言“乌鸦”,而惯于并提“乌鹊”来偏指“鹊”,如杜甫“浪传乌鹊喜”、黄庭坚“慈母每占乌鹊喜”等诗句,不过“乌”与“鸦”却可以等义互换,如《易。

5.诗名里带虫字的诗词有哪些

【堂堂】

堂堂复堂堂,红脱梅灰香。

十年粉蠹生画梁,饥虫不食摧碎黄。[1]

蕙花已老桃叶长,禁院悬帘隔御光。

华清源中矾石汤,徘徊白凤随君王。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贺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贺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白居易

6.诗中有虫的诗句

《诗经·小雅·大田》中就有“去其螟,及其蟊贼。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於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杜甫诗《曲江二首》:“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北宋谢逸《蝴蝶》:“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唐代卢纶《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蝶散摇轻露,莺衔人夕阳。”元稹《景申秋八百》:“蜻蜓怜晓露,蛱蝶恋秋花。”

王建的《晚蝶》:“粉翅嫩如水,绕彻乍依风。日高霜露解,飞人菊花中。”

、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诗:“蝶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