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其后两题(1)一个狂风大作的寒夜,作者住在江边,狂风卷起房子一样高的浪头,江涛长鸣不止,水下的鱼龙都被动惊动了。这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翻腾不已的忧愤心情。(3分)(参考江苏古籍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 第二方案:夜泊江湾,江景凄寒,诗人思潮翻滚,对江长啸。以至于惊动了水底鱼龙,掀起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景物间寄托了强烈的忧愤之情。(参考《宋词鉴赏辞典(下)》P1574) (2)下片的"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交待了作者的感情。朝廷偏安,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心中痛苦万分。所以该句所说的难以尽吐的感情,应是心系国事、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3分) 无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小题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白 小题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 略 3.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范成大晚晴(1)(4分)答案示例:①晓天晴,寒风乍歇,一夜之间,寒威折减,梅花应时而开。 (1分)②天高月淡、浮云掩映,衬托梅开之疏,“数枝雪”形容梅开之淡。(1分)③“雪”写梅花带雪而开、色泽晶莹洁白。 (1分)④梅花有清疏淡雅之美,脉脉含情之意,含蓄蕴藉之味。(1分)(2)(4分)答案示例:结尾三句运用侧面描写,(1分)不说人见大雁,也不直接说人的孤独处境,而是从大雁的所见表现孤单,(2分)更含蓄地表现倚楼人之孤单寂寞。 (1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梅花的特点,需要结合词句加以理解。上阕,先写梅开之气候、季节。 晚来天晴,寒风乍歇,一夜之间,寒威折减,梅应时而开。 “雪”,既指梅花的色泽晶莹洁白,又指梅花的带雪而开,“数枝雪”强调了雪与梅的疑似,包含了丰富的意蕴,这种清疏淡雅之美,含蓄蕴藉,故贯以脉脉,梅与人开始融而为一。 本题可据此组织答案。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这里是通过景物反衬人物感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孤独;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更突出倚楼人之孤单寂寞。 可据此组织答案。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韩元吉的“霜天晓角”这首词如何鉴赏此词虽名为题咏山水之作,却是因词人有感于时局而发,流露出他对祖国河山和历史的无限热 爱。 此词被很多人认为是咏采石矶的名篇。 采石矶,位于现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内西南七公里的翠螺山麓。 原名牛渚矶,因相传古时有金牛 出渚而得名,又在东吴时因这里盛产采石而更名为采石矶,沿用至今。 它与南京的燕子矶和岳阳的 城陵矶合称为“三矶”,历来都是防守长江的兵家必争之地。 词的上阕,采用于动态中描写的手法。作者根据不同的位置,观赏不同的美景。 起句“倚天绝 壁,直下江千尺”,气势就不凡。先是站在采石矶的正面,作者抬头仰望,只觉峭壁插云,好似倚天挺 立一般。 实际上,采石矶海拔并不高,只有一百三十一米,只因横空而来和截江而立,方显得格外奇 峻。待作者登上峰顶的蛾眉亭后,低头俯瞰,便又是另一番景致。 只觉高达千尺的悬崖,逼向长江。 这开头两句,一仰一俯,一上一下,雄伟壮丽,立体感十足。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作者远望四周,从远景到近景,又见东、西梁山(亦名天门山) 似两弯蛾眉,矗立于西南。 于是词人联想到:黛眉不展,宛似凝愁含恨。 其实,这都是作者的情感影 射,以情来写景。 作者究竟有何忧愁呢? 韩元吉一直主张抵抗金兵,恢复河山,但反对轻举冒进。 他愁的应该是金兵进逼,南宋当局抵 抗不力,东南不保;恨的是北宋覆亡,如今还有故土丧失。 “几时极”三字,把这惆怅之情扩大加深, 只能用时间的无穷来表达心中无限情绪。 如果说,上阕是由景生情,那么,下阕就是以情来写景。“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暮,点明时 间,兼渲染心情的暗淡。又正值风起潮涌,急骤非常,风鼓潮势,潮助风威。 虽然词人并没有明说此 景的喻意,但人们从中完全可以体会词人内心强烈的爱憎之情。 酒阑,表示人已清醒;塞笛,即羌 笛,军中乐器。 当羌笛声四起之时,作者在想些什么呢?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词人不禁想起了李白。 这不仅因为李白在历史上跟采石矶 发生过密切关系,曾写过有关采石矶的名篇,在人民口头还流传着许多浪漫以至神奇的故事,如捉 月、骑鲸等。 而且李白一生希望能为百姓和国家做出贡献,能像东晋谢安那样“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二》)。 但他雄心壮志还未实现,最后病死在当涂,葬于青山之上,至此已数百年。 而今但见青山之外,远空烟岚缥碧而已。 韩元吉虽然身任官职,但奸臣当道,空有一番志向却无处 施展。 读者从缥碧的远烟中,已能充分领悟到他此刻的激愤心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