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导读超星答案

1.《诗经》的阅读指导有哪些

阅读《诗经》,我们能获得美的享受。

诗歌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手法与节奏上。古人说《诗经》有“六义”,即风、雅、颂与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的性质、体制上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的创作手法上的分类。朱熹《诗传纲领》云:“赋者,直陈其事;比者,以彼状此;兴者,托物兴词。

”“赋”是直抒情意,直述人事;“比” 是借物为比,喻其情事;“兴”是托物兴起,抒写情意。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章,以河洲上雎鸠之关关而鸣以求其偶为比,以兴起后二句 所赋的淑女、君子之为佳偶,这一类诗是“兴”的作法。 《诗经》中的诗以四言诗为主,但也有例外。

《郑风•缁衣》云:“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敝”和“还”是一言的。《小雅•祈父》云:“祈父,予王之爪牙。”

“祈父”是二言的。《召南。

江有汜》云:“江有汜, 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前四句都是三言的。《召南。

行露》云:“谁 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都是五言的。《小雅•十月之交》的“我不敢效我友自逸”,是八言的。

但以全部《诗经》而论,终以四言诗占绝对多数。《诗经》中也有“兮”字调,如《周南•麟之趾》的“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则每章末句用“兮”字;《召南•摞有梅》的“摞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追其吉兮”, 则间一句用“兮”字。以全部《诗经》而论,虽然“兮”字调只占极少数,但还是可以 看出由《诗经》增变到《离骚》体的“兮”字调的痕迹来。

2.求超星尔雅中华诗词之美2018年期末考试答案啊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老鱼吹浪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一句中的“栖栖”出自()。

(1.0分)1.0 分窗体顶端A、《离骚》B、《东轩笔记》C、《论语》D、《昭明文选》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2“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摘自()。(1.0分)1.0 分窗体顶端A、《毛诗序》B、《诗言志辨》C、《诗品》D、《笠翁对韵》窗体底端我的答案:D3“现代三圣”不包括下列哪一位?()(1.0分)1.0 分窗体顶端A、梁漱溟B、熊十力C、马一浮D、陈寅恪窗体底端我的答案:D4“详味词意,殆亦碧山黍离之悲也!”,端木埰的这句话与下列哪一位文人相关?()(1.0分)1.0 分窗体顶端A、柳永B、辛弃疾C、王沂孙D、周邦彦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5由物及心指的是下列哪一种诗歌表现手法?()(1.0分)1.0 分窗体顶端A、赋B、比C、气D、兴窗体底端我的答案:D6南唐词人的代表“一冯二李”不包括()。

(1.0分)1.0 分窗体顶端A、冯正中B、李璟C、李煜D、李昪窗体底端我的答案:D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1.0分)1.0 分窗体顶端A、《论语》B、《诗品》C、《诗经》D、《昭明文选》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8“建安七子”不包括()。

(1.0分)1.0 分窗体顶端A、孔融B、王粲C、曹丕D、应玚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9姚斯《接受美学》认为,读诗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1.0分)1.0 分窗体顶端A、美感的感知性阅读。

3.<<诗经>>三首的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解疑〕 一、《氓》描写了女主人公和氓怎样的性格特点?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 《氓》通过一个女子的自诉,叙述了她从恋爱到婚变到决绝这一完整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而又坚强决断的女子形象。

诗中的氓由婚前的殷勤、热情,变为一个自私、凶暴,背叛爱情的人。他三心二意,缺少对爱情的忠诚。

女主人公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的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

二、《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氓》中哪两章用了兴的手法?这两处起兴的诗句跟后面诗句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品味这些起兴诗句的艺术效果。 诗中第三、四两章运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

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诗歌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变化为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三、《无衣》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此题意在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诗经》“一唱三叹”写法的了解。

《无衣》起句含反问语气:“岂曰无衣?”这就加强了语意和语气。答句中“同袍”“同衤 ”“同裳”,表现了团结互助、坚决豪迈的军威。

末句“与子同仇”,统一思想认识,同仇敌忾;“与子偕作”,备战时步调一致;“与子偕行”,出征时统一行动,奋起作战。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是爱国主义的军歌。

4.中国古代礼仪超星答案

超星尔雅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答案 分类: 超星慕课答案 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一) 1 世界三人种不包括()。

A、尼格罗人种 B、欧罗巴人种 C、蒙古利亚人种 D、非洲人种正确答案: D 2 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 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正确答案: C 3 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A、语言 B、文化 C、地域 D、心理正确答案: B 4 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正确答案:* 5 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

()正确答案:√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二) 1 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名绛 B、字忠清 C、生于清末 D、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正确答案: C 2 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 A、日本 B、中国 C、朝鲜 D、韩国正确答案: B 3 “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 B、顾炎武 C、严复 D、胡适正确答案: A 4 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正确答案:√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三) 1 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印度正确答案: B 2 “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 B、严复 C、朱自清 D、梁启超正确答案: A 3 《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顾炎武 C、钱穆 D、胡适正确答案: C 4 胡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正确答案:√ 5 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

()正确答案:*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四) 1 世称“安定先生”的是()。 A、胡瑗 B、胡修 C、胡适 D、胡讷正确答案: A 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 A、南京大学 B、南开大学 C、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正确答案: D 3 中国考古学之父是()。 A、苏秉琦 B、梁思永 C、李济 D、王巍正确答案: C 4 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

()正确答案:√ 5 华罗庚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正确答案:*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五) 1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为己任。

() A、天下 B、个人发展 C、自我价值观 D、家庭正确答案: A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之口。 A、范仲淹 B、陆游 C、杜甫 D、王之涣正确答案: A 3 《正气歌》出自()之口。

A、李白 B、文天祥 C、杜牧 D、王安石正确答案: B 4 西方文化冲击下传统价值观被颠覆。()正确答案:√ 5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

()正确答案:√ 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六) 1 湘西的典型建筑是()。 A、吊脚楼 B、白墙绿瓦 C、四合院 D、园林正确答案: A 2 ()是立国之本,中国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血液。

A、精神 B、历史 C、文化 D、礼俗正确答案: C 3 《文化领土论》中“在未来的世纪里,传统意义上的国界在实际上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按照()划分的领土”。() A、文化影响 B、经济发展 C、价值观 D、个人信念正确答案: A 4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文化自信、民族自尊、文化自主。

()正确答案:√ 5 东西方文化之争表明中国无法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正确答案:* 礼者理也德之则也(一) 1 关于王国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静安 B、号观堂 C、国学大师 D、杭州人正确答案: D 2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出自()之口。

() A、《史记》 B、《礼记·表记》 C、《诗经》 D、《国学》正确答案: B 3 商朝第23位国王,庙号高宗的是()。 A、后稷 B、武丁 C、康丁 D、大禹正确答案: B 4 现今存在有很多被确认的夏朝遗址。

()正确答案:* 5 殷墟王陵区每一个墓里面都埋着一个周王。()正确答案:* 礼者理也德之则也(二) 1 关于周公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又称周文公 B、西周初期神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C、周公旦为周文王第四子 D、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正确答案: B 2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 。 A、周公制礼乐 B、大学 C、中庸 D、四书五经正确答案: A 3 以下出自《周易·观卦》的是()。

A、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B、关乎天文,以察时变 C、观国之光 D、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正确答案: C 4 以下哪国的民本主义思想最浓?() A、德国 B、日本 C、中国 D、朝鲜正确答案: C 5 炮烙,亦作炮格,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正确答案:√ 6 我国西周时期已经意识到了人的重要性,而且已经意识到社会的兴亡与道德有关。

()正确答案:√ 礼者理也德之则也(三) 1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的是()。 A、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B、礼,政之舆也 C、礼,王之大经也 D、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正确答案: A 2 叔向是我国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家。

()正确答案:√ 3 物质生活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引发社会动乱。()正确答案:√ 礼者理也德之则也(四) 1 被后人尊为“述圣”的是()。

A、子路 B、冉求 C、子思 D、颜回正确答案: C 2 “礼学时代”指的是()。 A、商朝 B、周公制礼作乐。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