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彤管

1.古代人说的“彤管”是什么意思

一、彤管是可详细解释为红色的小花朵,也可指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读音是tóng guǎn,出自周代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邶风·静女》,作者不详。“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意思是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二、还可以解释为:

1.红色的小花朵

2. 指女子文墨之事。

3. 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4. 指画笔。

扩展资料

一、《诗·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三、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彤管

2.彤管的基本解释

[red-tube writing brush] 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邶风·静女》

1、《诗经》上的“荑”是香茅草初春生发于芽心的管柱状花穗苞的专称;“彤管”是因它长出茅草芽心之后颜色转红而言的一种代称。

2、语言学要解决字义问题一方面可以采取搜求专题书籍的考据学的方法,另一方面不妨从我们日常应用的语言现象(字典与方言--学界与民间--文字与语音)着手进行推究,可以称为现象学的方法;考虑到《诗经》的民歌起源,民间的方言语音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很值得我们发掘利用。如有必要,也可以引用其他学科的一些常识,如诗歌创作心理体验(或曰诗歌发生学),金文知识,植物学知识等。——《“荑”字字义及“彤管”语意的探索与结论》

3.《诗经静女》表明作者喜爱“彤管”“荑”原因的句子是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诗总是浓缩的、跳跃的,诗中写当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把应约而来的所爱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地把一支小草作为礼物送到男子面前。“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男子接过小草后的心理活动,也是一句风趣的答辞。“说泽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指女子所赠的草,又指赠草的人。这里写女子把一支小草作为馈赠。小草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送草给对方这固然是了传情,而我们从这位调皮的姑娘看,大约也正如“爱而不见”一样,有试他逗他的意思,也就是看看会引起对方什么反应。而男子接过小草以后,就说,这支小草光彩美丽极了,喜爱得不得了。这里写这个男子早已摸准了姑娘的心思,通过凑趣来表示自己的深情。他表面上在夸小草,实际在夸送他礼物的人。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是说女子是把从牧场带回来的一支荑草赠给一男子,所赠给他的这支荑草,实在美得出奇。其夸赞的语气比“彤管有炜”更进了一步。“匪女之所美,美人之贻”,这两句是说,并不是这支草本身有什么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送的,所以,也就觉得它愈加美丽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