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浩然简介:孟浩然的诗作是什么风格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的诗大多以田园诗为主,他是唐朝着名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的是有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有隐居山林的安逸的,有旅途所见所感的,也有渴望入仕而不得的愤世嫉俗的,总的说来他的诗歌创作还是很多样的,但是尤其在山水田园上的成就最高,下面小编就具体介绍一下孟浩然的诗。孟浩然作诗擅长借助很多田园风光、山水壮丽、花草树木等景色,借这些景色来抒发自己感情,比如《过故人庄》,是孟浩然路过友人生活的村庄的时候写得。走进友人的家中,友人拿来好酒好菜招待孟浩然,一起聊些家常,酒过三巡,从友人家中的窗户想外望去。村子了一片安逸宁谧,每个人专注于自己手头上的事,孩子们打打闹闹,好不悠闲,还希望能在下次重阳节时和友人再像今天这样一起喝酒聊天,整首诗表面看是写村庄宁谧的生活,却也是孟浩然心里的折射,对这种生活的喜爱溢于言表,以及表达了和友人的真挚情谊。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而另一首《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则是借洞庭湖的波澜壮阔,浩渺无边赞叹祖国的繁荣昌盛,借以表达自己的闲居无聊,急于入仕的焦急心情。孟浩然的诗总是能以最简单的词,表达最真的情。 2.孟浩然的诗词风格如何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中:“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是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 盛唐著名诗评家殷璠喜用“兴象”一词论诗,在评述孟浩然的两句诗时,也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见《河岳英灵集》)。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重“兴象”其实也是孟浩然诗普遍的特点。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又如《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 这些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 3.孟浩然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孟浩然出身于一个推重儒风,讲究诗礼的家庭。 从少时起,即属意诗文。在故乡,他不是研究学问,勤奋写作,就是为乡里排难释纷,访仙问道。 曾效仿前代隐 士,隐居于鹿门山,徘徊于隐居与入世的矛盾之中。生于“开元之治”的盛唐而终生不用于当朝,这对孟浩然本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然而后人却有理由为之庆幸。 从此,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少了一位平凡官 吏,却多了一位优秀诗人。丝毫不曾受到官场庸习的玷污,无疑是成就孟诗那独具 神韵风格的重大契机。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王 孟”,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 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孟浩然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 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 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4.有谁知道<王维或孟浩然诗的艺术风格王孟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错组合,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确实是诗中有画",令人陶醉.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擅长写田园诗歌,形成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田园诗派也被称为王孟诗派。 可见其影响之大,才气之高。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见长,但两人之间也有所不同。 孟诗随有大自然清新宁静之美,却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闲适超尘决俗的意境,常含佛理。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品评二人时,称赞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而王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孟浩然的诗我们还可以读出味来,而王维的诗却是“空”,渗透着禅理。我想这与他们的经历有关系吧。 我们先看一看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这正是盛唐时期,当时唐朝的文化达到了其顶峰。 这个时期正是先从武则天手上夺回李唐江山并走向鼎盛的时期,也是大唐帝国由盛至衰的过程,政治开始走向衰落。初期唐玄宗李隆基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抑制贵戚近幸,朝无弊政,请谒不行。 大唐帝国的国势复震塞外,军事上达到鼎盛。从此以为天下太平,就纵情于声色犬马之娱。 后来又任用李林甫、杨国宗等人为宰相,自此国势开始衰微。乃至于最后发送安禄山叛乱,大唐帝国的国威从此就衰败了。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的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 王维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王维生长在一个崇佛的家庭,其母崔氏虔诚奉佛,对王维的宗教信仰和后来的隐居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 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 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几首诗。先看王维的一首诗《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写的正是晚年的王维在厌恶官场之后,在山水中寻找心灵寄托。 在浅显平白易懂的叙述中道出自己的禅趣,静谧闲适的意境更是透露出作者的禅意。这正是王维深悟了佛教禅宗的养性之道。 再来读一首孟浩然的诗《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据说孟浩然就是因为这一首诗而被逐出宫廷的。一日唐玄宗要听孟浩然的新诗,孟浩然就随口吟了一首新作,当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一句时就勃然大怒,因此孟浩然一被逐出了宫。 孟浩然一生未能考取进士,深以为憾,这首诗正是透露出了他的遗憾,暗暗也含有幽怨之色。我所举例的两首诗并不是他们的得意之作,但我想这却能很好的感受他们的心境的不同。 进士作为当时最吸引读书人的名衔,是每一个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孟浩然终生未中,而王维在21岁时就中了进士,后又官至右丞。 孟浩然至多也是作过幕僚。我想这是他们的诗在意境上发生区别的重要原因。 孟浩然是因为不能进入官场而生隐居之意,但心中却也有淡淡的向往。王维是因为对官场的厌恶,以及早年的佛教影响而隐居。 可以说他们同为田园诗派的代表,却也透露出了各自的不同意境。可以说他们的诗都有很多可以细细品味的东西,愿与大家共同探讨.参考资料:/z/q874932569.htm。 5.孟浩然是什么风格的诗人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语言特点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人物简介: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庐山》《送王昌龄之岭南》 参见百度百科:/link?url=o8YiHeJzkpfL77Ba5nssAyFmhr6WUWm7-NDdy40K3g5P5Lifl1EXgVbelfcdGXo8xGjP4wAHKWclYuIedZ8zsNgPZYnhaka8-M5ZWeVBebW 6.孟浩然的诗歌特点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淡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创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B> 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与王维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