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古诗文大赛活动方案与经典同行,诵千古美文(湛江市诵读经典诗文比赛) 为贯彻落实****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精神,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9月16日由共青团湛江市委员会主办,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湛江书城数码中心协办,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湛江市诵读经典诗文”比赛在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团委书记、学校部长、辅导员、学校领导、老师、家长等200多人观看了比赛。 为确保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团市委5月份就开始策划、制定了湛江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湛江市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比赛方案,并成立了由团市委林海武书记任组长,陈颖、雷电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活动组委会、比赛组委会。为让更多青少年在诵读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团市委经各县(市、区)推荐,在各县(市、区)挑选一间学校为此项活动的实践学校,购买了320套《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系列图书赠送市实践学校,认真总结市实践学校经验后,在全市推广“诵读经典诗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各级团队组织积极参与活动,踊跃购买了330套活动图书,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料保证。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湛江市诵读经典诗文”比赛分诵读比赛和背诵比赛,共有22名选手参加本次比赛。二项比赛由各县(市、区)组织初赛,各县(市、区)根据综合能力选拔2名选手参加市比赛。 为选拔最优秀的选手参加省的决赛,团市委邀请我市 7位有关专家担任评委。22名小选手出色的发挥赢得阵阵掌声,也给听众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教育课。 最终,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黄邹晓获得背诵组一等奖,市二十五小的张卓、市八小的李欣宜并列获得了朗诵组的一等奖,她们将代表我市参加23日至24日在广州举行的全省决赛。 (王华 张流江)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4。 2.怎么写'古诗文大赛'的活动方案分析: 一、由于主要参与者是学生,爱情、理想主题应该比较合适; 二、单纯的诗词朗诵缺乏趣味性,为了补救这一点,必须让诗词跟其他艺术门类结合起来; 三、关于参与性高这一点:我想一个班级至少有30人以上吧,所以最好设计为多层次的参与。 具体形式的建议: 一、诗词主题表演。例如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设计为简单的四幕诗剧,除了陆游自己写的两首诗,还可以让同学们各自写一些诗句填充剧本。让一部分具有表演欲的同学担任剧中角色,进行表演。 二、集体猜诗迷。先让一位男同学写一首诗赠给某一位女同学,但不能说出女同学的名字,也不能在诗中明显地指实某一女生。然后让同学们竞猜投票,如果票数最多的女生就是被赠诗的女生,那么女生就成为下一轮的赠诗手,赠一首诗给某男生,具体要求同上,但是不能回赠给先前的男同学。如此下去,凡是赠过诗的都不能被人赠诗。倘若同学们没猜中,那么就击鼓传球吧,轮着谁谁当赠诗手。要是同学们的即兴写作不过关的话,可以事先让大家准备准备。 三、吹球传诗。这是个更疯的玩法,有点危险性,主要是有些脆弱的女生可能会哭鼻子的。具体如下:让同学们坐一圈,中间一人负责给气球打气,不停地打。然后同学们按顺序一人作一句诗,要求押韵,并且诗句的第一字必须跟前句的第三字相同(或者同韵,降低难度)。吟出了诗句就可以把气球传到下一位。若是哪一位仁兄迟迟不能续句,那就……“砰!”很爽。然后被“砰”的仁兄负责打气球,传诗的方向逆过来,如此类推。为了防止一些仁兄恶意持球,还可以改为双人持球形式,就是:A持球,续句成功后轮到B开始续句,这时事A、B同时持球(爆了一起爽),直到B也续句成功后,A才可以放手,轮到C开始续句,并由B、C共同持球。 从最文雅到最疯的玩法各列举一个,其实可以想的点子还很多。至于具体流程的话,还是定了活动形式之后再拟吧。 3.急~《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⑴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⑵。 越人语天姥⑶,云霓明灭或可睹⑷。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⑸。 天台四万八千丈⑹,对此欲倒东南倾⑺。 我欲因之梦吴越⑻,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⑼。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⑽。 脚着谢公屐⑾,身登青云梯⑿。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⒀,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⒁,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⒂,訇然中开⒃。 青冥浩荡不见底⒄,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⒅,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⒆。 虎鼓瑟兮鸾回车⒇,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21,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22,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23?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25不得开心颜26! 〔 校 〕 ⑴题,《英灵》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⑵“烟涛”句,《英灵》作“烟波微茫不易求”。王本“微茫”下注:“一作弥漫。” ⑶语,《古诗笺》作“道”。王本注:“一作道。” ⑷或,王本注:“一作安。”或可,《英灵》作“如何”。 ⑸拔,王本注:“一作枝。” ⑹台,《英灵》作“姥”。四,《别裁》作“一”。王本注:“当作一。” ⑺欲,《英灵》作“绝”。王本注:“一作绝。” ⑻因之,《英灵》作“冥搜”。王本注:“一作冥搜。” ⑼至,《英灵》、《古诗笺》均作“到”。 ⑽渌,《英灵》、《品汇》均作“绿”。 ⑾着,《英灵》作“穿”。 ⑿身,《英灵》作“明”。 ⒀转,《别裁》作“壑”。 ⒁云,《英灵》作“枫”。王本注:“一作枫。” ⒂扇,《英灵》、《古诗笺》均作“扉”。王本注:“一作扉。” ⒃中,《英灵》前多一“而”字。王本注:“一作而。” ⒄浩荡,《英灵》作“蒙鸿”。 ⒅衣,《英灵》作“裳”。风,王本注:“缪本作凤。” ⒆之,《英灵》作“中”。 ⒇瑟,《英灵》作“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