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菊(杨万里) 赏析本诗曾为2012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 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 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2.描写菊花的古诗与赏析菊 花元稹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陆龟蒙《忆白菊》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菊花》忆菊一季西风未尽思,秋心最记傲霜时。黄花灿灿篱枝绽,瘦影纤纤山月知。 蝶叶翩跹摇梦远,冰魂缱绻念君痴。诗中宿怨经年叹,憔悴潇湘待约期。 访菊朗日晴心趁兴游,东篱素韵为诗留。馨香绕舍谁家院?冷蕊呵枝槛外秋。 傲骨幽怀情重重,痴心细语思悠悠。逍遥南山同物老,一曲清歌吟白头。 种菊幽幽小院待君来,为伴仙姿素手栽。雨落听风欣叶长,霜飞扫径喜花开。 朝吟冷色诗成韵,暮饮寒香酒入杯。腹有经书亭有客,心栖净土远尘埃。 对菊弃世留香品贵金,黄华自重傲霜深。疏篱抱膝听花语,素韵呈秋对月吟。 虚竹同君盟契友,幽兰与我共知音。清心若水流泉响,守静怀朴度寸阴。 供菊清容出水伴诗俦,黄卷青灯夜更幽。秀色徐开香满室,明眸善睐韵三秋。 书邻绿友成佳境,梦赴兰台约旧游。骋目驰怀方寸远,云舒云卷月心留。 咏菊入夜诗情随露侵,翻书拣句问琴音。千年故事何词赋?万古高风怎样吟?李醉花阴裁瘦句,陶怀菊意念痴心。 羞将钝笔说灵秀,脉脉秋思咏到今。画菊临笺秉笔写疏狂,研墨挥毫放眼量。 绿叶青青犹带露,黄花灿灿正含霜。纤枝蕴秀生新色,皓月倾辉惜晚香。 傲骨天成难绘就,秋容一纸沐斜阳。问菊寂寞秋心孰可知?寒香冷蕊自东篱。 孤标傲世何人伴?瘦雨凄风那季迟。圃旧园空飞雁断,魂单影只倩谁思?痴情不遇休恨隐,解语相期回首时。 簪菊种绿裁枝闲日忙,黄花一朵扮新妆。娇羞女儿三分秀,适性先生九样狂。 竹下吟诗惊月影,云中放鹤踏秋霜。兰心可比书山玉,不染纷华素鬓旁。 菊影秋窗素印一重重,叠叠流光入画中。风动香临花隐约,云飘叶颤蕊玲珑。 疏枝帘上轻曳绿,旧梦眸中漫幻空。惜玉怜芳呵远近,凭心月下认朦胧。 菊梦一季花魂水样清,秋篱月色透窗明。情牵驿路思前愿,梦去蓬山觅故盟。 魏晋乡魂东圃遇,宋唐客雁北坡鸣。云中漫步携知己,芳草天涯不了情。 残菊西风凋碧老枝欹,露重霜深落叶时。衰草寒烟香已散,疏篱冷圃翠无披。 惟余傲骨诗心念,只怕冰魂梦里迟。岁岁年年花事了,年年岁岁待相思。 唐寅题菊花图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菊花图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 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菊花图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 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菊花图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 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墨菊图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 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菊图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 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墨菊图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 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薛逢 【杂曲歌辞·何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怀店菊黄。 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许敬宗 【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 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许敬宗 【同前拟】 游人倦蓬转,乡思逐雁来。 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王勃 【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韦应物 【九日】 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 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杜甫 【复愁十二首】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 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 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 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 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钱起 【九日寄侄箊箕等】 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 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顾况 【**湾】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 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卢纶 【赠别司空曙】 有月曾同赏,无秋不共悲。 如何与君别,又是菊花时。李端 【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 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司空曙 【别张赞】 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 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司空曙 【别卢纶(一作纶别曙诗)】 有月多同。 3.野菊杨万里的作品鉴赏本诗曾为2012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4.《菊》郑谷的诗词欣赏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 诗人劈头一句,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 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 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 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 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 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 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希望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