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在“天水”写的诗有哪些李白在天水写的诗只有一首,即《南山诗》 ,具体如下: 《南山诗》 唐 李白 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 东泉澄彻底,西塔顶连天。 佛座灯常灿,禅房花欲然。 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1. 译文:我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天水南郭寺,只见这里山高夜冷。东泉内的水清澈见底,西面的古塔高耸入云。寺庙内佛座前的香火不断,禅房前的鲜花含苞待放。三、五位老僧人在院内忙着招呼香客,这里的一棵古柏竟然有上千年的历史。 2. 注释: 南郭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占地5.7公顷。这里树木葱茏,古柏参天,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 2.写几个关于天水河的诗歌要自己创的★赞颂祖国的诗歌一★: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 吹得落英缤纷,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赞颂祖国的诗歌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赞颂祖国的诗歌三★: 我的祖国 长江、黄河横越的山川 神洲处处呈现出灿烂 辉煌的征程 如金色的灯盏 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 我的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 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我的祖国 鲜花般美丽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我的祖国 从边疆到海岸 有你的娇娆美丽 我怀揣质朴的情感 将满腔的深情遥寄 愿祖国更加繁荣璀璨 我的祖国 黄河、长江、长城 铸就了亘古的河山 改革、开放、发展 点亮世界的眼光 我自豪于祖国的辉煌 我的祖国 黎明般的太阳 怀抱着坚定的信念 将澎湃的斗志 化作永恒的执著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伟大的祖国 东方文明的摇篮 犹如奔驰的列车 迎着世纪的曙光 擎起燃烧的信念 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赞颂祖国的诗歌四★: 祖国颂歌 ——————— ———————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我 想到祖国,满怀激情 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见卓识 艺高胆大 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祖国啊,祖国—— 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您是捍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您正直而博爱 坚强而慈祥 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祖国—— 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祖国啊,祖国—— 您走过千年历史,跨越了世界文明 您明晰千古,坚定为英特纳雄耐尔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爱,捍卫着绿色与和平 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 我们与您同心 我们拥您前进 您的儿女们坚信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赞颂祖国的诗歌五★: 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 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 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 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啊!祖国 我爱您爱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我的祖国 请赐给我一束火炬吧 我追随你的脚步 让每个梦境都滴着甜蜜 让所有的歌喉都沾满金色的音符 临摩你的日子—— 请为我铺开满天的彩霞 我要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总是如热泪落花沾满回声 共和国的跫音走过你的心田 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 在我的心中 您不仅仅是一座憩息的绿岛 你是一朵可供我踏着节拍上升的红云 无论山川、维谷、田畴、小径、苍海 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饱满 啊!祖国…… 十月的王冠为谁而戴? 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在天安门前 我感受到丹桂的余韵 和丰收鼓乐的震响 我追忆汉白玉雕上那些历史的声音 思绪已变幻 飞舞的云彩 万里的江山 怎能不熏陶我美好的品格和操守?! 上升的十月 已千帆竞发 还有我的歌唱 我的祖国 幻化成一群高翔的白鸽 振翮不已 振翮不已……希望采纳。 3.天水名人古诗词天水的历史名人 名祖名帝 伏羲.女娲:与西方亚当、夏娃创世纪的故事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他们是原始部落社会时期的领袖。 “大目、山准、龙颜”的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书契,钻木取火,始创八卦,旋定历法,始创嫁娶,使人类走上文明之途。后来人类遭遇洪水,人种灭绝,只剩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两人不得不成婚繁衍人类。 次后,女娲代伏羲为首领称女希氏。诸侯共工与祝融争斗天下,头触不周山,天柱折缺,女娲乃以五彩石补天,这几乎与西方洪荒时代传说一模一样。 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初祖,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轩辕.嫘祖:历史上称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崛起于成纪,与妻嫘祖一起成为继伏羲神农之后的氏族集团领袖。 从轩辕开始,华夏氏族逐渐归顺结盟统一,开创了战事征伐、疆域开拓、经济农桑的新时代。 嬴非子:嬴秦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好畜牧而应周孝王征召(公元前897年,周孝王十三年),在 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无马不成行,无马不成军,驭马和军马在经济、交通、国防上作用十分重大。因此,周孝王封嬴非子为附庸(国),准许在秦地(即秦亭,今张川县后川河谷)建邑,号称嬴秦。 秦由此正式成为周朝在西域的封国,开始了秦族走向强盛的历史。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非自第五代孙,居犬丘。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内乱,犬戎族乘机攻破周都镐京,西周灭亡。时秦襄公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秦襄公作为东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诸侯,原周王室直辖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赐于秦作为领地。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李 嵩(公元351年--公元417年)西凉建立者,李广16世孙,祖籍成纪(今秦安县),世居西凉,曾任宁翔将军,得河西六郡,自称凉公建都敦煌,称西凉国,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重教育才,屯田边关的建树,为后代所颂扬。 李渊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李之后代,隋朝时任谯州、陇州、歧州三州太守,太原留守。 隋末起义,兵出太原,直指关中,以二十万大军攻入长安,称皇帝,号唐高祖,国号唐朝。李渊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强大繁荣盛唐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其史迹足以彪炳史册。 现在,天水人民把他和李广、李白并称成纪三李,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名嬴任好,在位38年,春秋五霸之一,都雍城(系陕西凤翔县境),称霸西域戎国,从此,秦的名称随戎族(后称匈奴)流动向异域传播,“秦”成了域外民族对中国的称呼,古波斯文中“赛尼”、《圣经》中“希尼”都是“秦”的音译。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李特、李雄:(?--公元303年)巴氏族,原为巴西宕渠人(今四川曲线渠县),后迁居略阳(今秦安县东南)。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天水等六郡饥民起义,推李特为首领,率众二万余人,与晋军作战,先后南攻广汉、成都。 公元303年,攻取成都少城建国,年号建初。李雄(公元274年--334年),李特之子,公元303年继父位攻克成都,称成都王。 公元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苻洪、苻坚:(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东晋时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 不久,自称三秦王,建立前秦政权。苻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 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姚苌、姚兴(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 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姚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吕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名臣名士(天水名臣多忠良直谏之士,与刚烈秦风熏染有关。 而名士或不致仕,或退隐故里著述立说,或执教育才,堪为陇上风范。)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天水人,李蒿之曾孙。 北魏孝文帝时,李冲为秘书中散,负责宫中文书,后升为秘书令,参与朝政。公元485年,李冲提出均田制、三长制的改革建议,得到魏孝文帝采纳,实施后使北魏国力大增,鲜卑与汉文化逐渐融合。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李冲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负责营建新都工程,并制定。 4.杜甫在天水有哪些诗作秦州杂诗 古秦州的天水,自古以来就是达官名流光顾驻足之地. 公元755年,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发动叛乱,一度攻入唐朝首都长安。 唐玄宗逃难奔蜀,太子李亨乘机在灵武继位,名号肃宗,自此,拉开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了扎稳脚根,把住权位,肃宗极力排斥玄宗旧臣,宰相房?成为首革之人,被罢去相位,同党受株连,京师大云寺主持赞公和杜甫均为房?至交,因而皆受牵连。 赞公被贬,只身西去秦州,杜甫出走华州司功参军之任。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走向衰败,经济遭到破坏,政治日趋黑暗,再加关中大旱,兵灾天荒,饥民饿殍遍地。 目睹眼前的惨景,想想自己身处逆境,还要背负繁重的文书差役。杜甫自感实在难以支撑下去,决意弃职远行。 到哪里去好呢? 东边仍有战事不能去,北上则不言谈,南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唯有西边的秦州暂时相安无事,且有自己的从侄杜佐和至交赞公和尚都在那里,自然成为杜甫远游的目的地。 公元759年,即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携眷西行,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秦州。 起初杜甫全家住在秦州城里。在秦州的日子里,杜甫游历古刹名寺,走亲串友,访谈作诗。 隗嚣宫、南郭寺、太平寺、麦积山石窟寺……无一不成为其踏访之处,且留下了千古绝唱。 杜甫将这一切用诗书的形式记载下来留给后人,这就是著名的二十首,在秦州的前后共三个月中,诗人共写出了近百首诗作,这些诗与杜圣杜甫都使天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文化色彩。 杜甫秦州杂诗之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杂诗,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 ,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 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宋朝林亦之说 :“杜陵诗卷是图经 ”。 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 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 ”,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 。 此即“因人作远游”。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 “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 ,“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 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之三: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杜甫秦州杂诗之四: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 万方同一概,吾道竞何之。 杜甫秦州杂诗之五: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连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 杜甫秦州杂诗之六: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 那堪往来戌,恨解邺城围。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杜甫秦州杂诗之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杜甫秦州杂诗之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从篁低地碧,高柳半天表。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垌。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月,使节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听鼓鞞 。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四: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神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五: 未暇泛沦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六:东柯谷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