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情景式默写

1.语文情境式默写题

①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②湖南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九江琵琶亭: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④黄州赤壁: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⑤成都社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⑥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 《黄鹤楼诗》《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2.与课文相关的名家颂对联辑录 ①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颂孔子 ②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颂屈原 ③诸葛亮:A.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B.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④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颂韩愈 ⑤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颂韩愈 ⑥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

——颂范仲淹 ⑦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颂文天祥 ⑧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

——颂文天祥 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颂辛弃疾 ⑩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联颂项羽、勾践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颂司马迁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颂司马迁 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颂陶渊明 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颂汤显祖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颂李清照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颂李白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颂杜甫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颂社甫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颂白居易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颂韩信。

(注:“知己”指萧何,“妇人”指漂母和吕后)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颂王昭君 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颂诸葛亮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颂陆游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颂岳飞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颂蒲松龄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颂鲁迅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颂三苏父子 3.成语名句 ①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汤赋》) ⑤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询》) 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 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 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曷冠子·天则》) 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⑩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 兼听则明,倔信则暗。

(《汉·王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释道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运命论》)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文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元·程端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诗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诚子书》)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画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高考60分古诗情景默写题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部分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四)《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3.诗经情景作文三百字以内大全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相关
上一篇
顾随诗经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