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国家玮古诗词鉴赏

1.推荐值得赏析的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题是近几年中考必考的一种题型,尽管不少学生把诗词背得烂熟,但赏析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仅谈一下个人对诗歌赏析的一些观点,供初四复习的同学参考. 对于诗歌这种体裁来说,背诵是必要的,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需要,但对于赏析来说,仅仅会背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诗歌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了解诗人的思想状况,唯有这样,你都能够进行赏析.从近年来诗歌赏析命题情况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 第一、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比如让考概述诗歌的内容,归纳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例如:《望岳》中“阴阳割昏晓”一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答:突出泰山原雄伟高大的特点.)用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例如:《过零丁洋》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诗句隐含的意义,如《登飞来峰》诗中的“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困难、挫折、防碍等),等等. 第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再如《登飞来峰》,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第三、对诗歌中一些名句的理解与赏析.既要写出诗句的意思,又要写出诗句在表达的特点和效果.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工事的对仗,生动形象地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的分析.如《饮酒》,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见”为无意所见,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悠然闲适发表的心境).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秋”点明了是“秋高马壮”的时候,也预示着战无不胜的前景). 第五、描述诗句描写的画面,欣赏诗歌意境.如品味《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答案略),再如《春望》,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参考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而不住挠头叹息.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乡的情怀.) 第六、赏析诗歌的写作方法、艺术特色.如《夜雨寄北》,本诗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案:身在此地写想彼在之思此地,当今日写想他日之忆今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再如《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结合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从近年来命题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上六个方面.不论从哪个方面赏析,都要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做回答,避免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出现.诗歌欣赏题有规律可循,只要认真复习,精心准备,拿满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2.高中语文选修《古诗词鉴赏》中有一篇文章最后说“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古诗鉴赏:(5分)丰乐亭游春(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

小题1:试题分析:对诗句所写景物可逐词分析,找出所有景物:绿树、山鸟、晴风、落花。

对于景色特点要看诗句整体意境。“绿树交加山鸟啼”描写的景物有动有静,有视觉有听觉;“晴风荡漾落花飞。”

从晴朗的天气,荡漾的春风,可看到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春天图景,再加上落花纷飞的点缀,更增加了春日图景的亮丽色彩。 可概括为明媚的特点。

点评:回答这类问题要对所给诗句认真分析,逐字排查,才能找出所有景物。对景色特点可分析诗句的意境,从诗句表现的画面色彩去分析。

小题2:试题分析: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看似写景,实是抒情,太守为什么会醉?是因为“鸟歌花舞”原来是被春日的美景所陶醉,作者所怕的是一朝酒醒春天就已经不在了,因而更珍惜眼前之景。 流露出的是对春天的珍惜,热爱。

再深一层想,热爱春天不就是热爱生活么?这正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这样美好的日子更长久些。点评:回答这类题要精读诗句,从诗句的字里行间分析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还要从诗歌整体营造的意境看作者的表达意图是什么。

当然,如果能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会更有利于理解作者思想。综合所有因素,得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