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指什么三秋”,这是指三个季度 【出处】《诗·王风·采葛》 【原作】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今译】我俩一天不见面,好象隔着三季那样长久。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同时本体“一日”,喻体“三秋”,高下相形,对比鲜明,也有力地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本诗运用了回复的章法,就更加强了这情思的感染力。成语“一日三秋”即源出此诗。 2.诗经中上邪,三秋,刹那是什么意思上邪(yé)!: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三秋: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 刹那:一瞬间 ,瞬间 ,一下子 关于刹那的长度,佛经中有多种解释:1、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 2、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又有九百生灭; 3、刹那是算数譬喻所不能表达的短暂时间。 传入中国后,口语中具体长度逐渐淡化,仅用来说明短暂时间,犹“一瞬间”。 “刹那”这词《诗经》里面有出现过吗? 3.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指什么这句话出自诗经里的《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说是描写的丈夫思念出门劳作的妻子,另一说是有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他们两个人常常一起去山上采草药,两人很投缘。 如果他们一天没有见面,就会觉得好像经过三月、三季、三年那么久,他们都会想念对方。《子衿》中也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于是后世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也可说一日三秋)的成语,既可用来表达情人、夫妻之间的缠绵,也可用来形容投缘的朋友之间相互牵挂、难舍难分。 字面上的意思是很好理解的,但要真正体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那么轻松的事。 4.谁知道一日三秋出在诗经哪首的一日三秋 诗经里有一首诗:「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首诗是说很久以前,有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他们两个人常常一起去山上采草药,因为常常见面男子觉得那女子很温柔,女子觉得男子很体贴,都很喜欢对方。 如果他们一天没有见到面,就会觉得好像经过三个月那么久,一天没有见到面,就好像分开了三个秋天,一天没有见到面,就好像分开了三年一样,会好想念对方。 所以后来的人就把『一日三秋』这四个字,表示很想念对方的意思! 5.三秋是指什么三秋指的是江南农民根据时令和收、种、管三项农事所定的名称。相关解释如下: 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译文:时令正是九月,按节序已是深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译文: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译文: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个秋天那么久)。 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译文:年有四季,当时都是三个月。三个秋季对九月的。假设说春天赏花、三夏季其意义也相同,作者取其韵而已)。 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译文:只说一年,谁说经历了三年)。 ③指孟秋,仲秋,季秋。 扩展资料: 三秋有句俗语,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三秋泛指时间很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九个月。 出自《王风·采葛》原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心上人啊去采葛,一天不见她的影,灯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采芦荻,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僳隔了三秋久!心上人啊采香艾,一天不见她的影,如三年啊! 这是排比句:如三月指一个季度/季节(三个月时间),如三秋指三个季度/季节(九个月时间)。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三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