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小雅 北山的译文《诗经·小雅·北山》的译文: 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枸杞子。 体格健壮的士子。从早到晚要办事。 王的差事没个完,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没有不是王的地。 四海之内每个人,没有不是王的臣。 大夫分派总不公,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 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 体质强健气血刚,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 有人床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 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 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原文: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赏析: 《北山》描述一个日夜忙于王事的士子对社会劳逸不均表达了怨恨。诗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劳逸两方作了细致多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主题。而连用十二“或”字,构成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将一腔愤慨倾泻而出,不可阻遏,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写照和自然涌出,同时又戛然而止,奇趣顿生。 2.诗经 小雅 鸿雁 译文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鸿雁》原文: 鸿雁于飞⑴,肃肃其羽⑵。之子于征⑶,劬劳于野⑷。爰及矜人⑸,哀此鳏寡⑹。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⑺,百堵皆作⑻。虽则劬劳,其究安宅⑼?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⑽。维此哲人⑾,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⑿。 注释: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⑵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⑶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⑷劬(qú)劳:勤劳辛苦。 ⑸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⑹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⑺于垣:筑墙。 ⑻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⑼究:终。宅:居住。 ⑽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⑾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⑿宣骄:骄奢。 注:《鸿雁》,《诗经·小雅·鸿雁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鸿雁》一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3.诗经 小雅 北山的译文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1。 偕偕士子2, 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3, 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4,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5, 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 我从事独贤6。 四牡彭彭7, 王事傍傍8。 嘉我未老, 鲜我方将9。 旅力方刚10, 经营四方11。 或燕燕居息12, 或尽瘁事国13; 或息偃在床14, 或不已于行15。 或不知叫号16, 或惨惨劬劳17; 或栖迟偃仰18, 或王事鞅掌19。 或湛乐饮酒20, 或惨惨畏咎21; 或出入风议22, 或靡事不为23。 译文: 爬上高高的北山, 去采山上枸杞子。 体格健壮的士子。 从早到晚要办事。 王的差事没个完, 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 没有不是王的地。 四海之内每个人, 没有不是王的臣。 大夫分派总不公, 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 王事总是急又忙。 夸我年龄正相当, 赞我身强力又壮。 体质强健气血刚, 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 有人尽心为王国。 有人床榻仰面躺, 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 有人苦累心烦恼。 有人游乐睡大觉, 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 有人惶惶怕责难。 有人遛达闲扯淡, 有人百事都得干。 注释: 1.言:语助词。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 2.偕偕:健壮貌。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 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 3.靡盬(ɡǔ):无休止。 4.溥(pǔ):古本作"普"。 5.率土之滨:四海之内。 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尔雅》:"率,自也。 " 6.贤:多、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贤之本义为多……事多者必劳,故贤为多,即为劳。 " 7.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 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 8.傍傍:忙忙。 9.鲜(xiǎn):称赞。郑笺:"嘉、鲜,皆善也。 "方将:正壮。 10.旅力:体力。 旅通"膂"。 11.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12.燕燕:安闲自得貌。居息:家中休息。 13.尽瘁:尽心竭力。 14.息偃:躺着休息。 偃,仰卧。 15.不已:不止。 行(hánɡ):道路。 16.叫号:毛传:"叫呼号召。 "吴闿生《诗义会通》:"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 17.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 劬(qú)劳:辛勤劳苦。 18.栖迟:休息游乐。 19.鞅掌:事多繁忙。钱澄之《田间诗学》:"鞅掌,即指勤于驰驱,掌不离鞅,犹言身不离鞍马耳。 " 20.湛(dān):同"耽",沉湎。 21.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 22.风议:放言高论。傅恒等《诗义折中》:"或出入风议,则己不任劳,而转持劳者之短长。 " 23.靡事不为:无事不作。《诗义折中》:"勤劳王事之外,又畏风议之口而周旋弥缝之也。 " 【赏析】 《毛诗序》曰:“《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也。” 《诗》三家和唐、宋疏传均无异辞。这个题解,袭自孟子的诗说,《孟子·万章上》论此诗诗义是“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这样说并无大误,诗的内容确是作者劳于王事而发出的不平之鸣,但“不得养父母”的内容只有第一章中的一句,全诗的主要内容是怨刺役使不均;“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是诗的眼目,这才是诗的主题所在。作者的身份,孟子没有指明,因为作者已自称“士子”。 汉、唐诸家却提高了作者身份,连宋人也谓“大夫行役而作”(朱熹《诗集传》),显然不合。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还作者以本来身份,才明确地说:“此为为士者所作以怨大夫也,故曰‘偕偕士子’,曰‘大夫不均’,有明文矣。” 这就吻合诗义,使诠释通达。 周代社会和政权是按严密的宗法制度组织的,王和诸侯的官员,分为卿、大夫、士三等,等级森严,上下尊卑的地位不可逾越,完全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规定地位的尊卑。 士属于最低的阶层,在统治阶级内部处于最受役使和压抑的地位。《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描写这个阶层的辛劳和痛楚,抒发他们的苦闷和不满,从而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上下关系的深刻矛盾,反映了宗法等级社会的不平等性及其隐患。 《北山》这篇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 钟惺《诗评》曰:“‘独贤’字不必深解,‘嘉我未老’三句,似为‘独贤’二字下一注脚,笔端之妙如此。”妙是妙在这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你正年龄相当,你的身体这么棒,真是前程不可限量,你多出几趟差,多做些贡献!”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 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 4.诗经小雅小弁翻译快乐的雅鸟啊,从容飞飞还巢。 人人都过得很好,只有我被忧伤撂倒。我对天有什么罪过?我的错到底是什么?心里忧伤啊,叫我把它奈何! 平坦的大道,长满了野草。 心里忧伤啊,就像棒子舂捣。睡梦里也要长叹,忧伤使我衰老。 心里忧伤啊,头痛身如火燎。 想到桑树梓树,我总是毕恭毕敬。 我尊敬的只是父亲,依恋的只是母亲。难道我既连不上皮衣的毛,又挨不着皮衣的里?上天让我生下来,我的好运在哪里? 密密的柳树,上有蝉鸣嘒嘒.深深的水潭,长着茂盛的芦苇。 像在漂荡的船上,不只漂向哪里。心里忧伤啊,要睡也不容易。 鹿儿奔跑起来,四足轻快如飞。雉鸡早晨鸣叫,呼唤母鸡相随。 好比臃肿的病树,病得不长枝条。我心忧伤啊,难道就不知觉。 瞧那投网的兔子,或许还有人放它。路上有了死人,或许还有人葬他。 君子啊你的居心,为什么这样残酷。我的心多么悲伤,泪流如何能住。 君子听信谗言,好像喝人家的敬酒。君子没有慈心,不肯慢慢推究。 伐树还使绳索拉住,砍柴还要看看理路。真正的罪人轻轻放过,反而把罪名横加给我。 没有高的不是山峦,没有深的不是水泉。君子别轻率出言,有耳朵贴在墙垣。 别让人上我的鱼梁,别让人开我的鱼笱,如今我自己不能被容,哪顾得了我的身后。 [注释] 1、弁(盘pán):“昪(变biàn)”字的假借,快乐。 鸒(遇yù):鸟名,形似鸟,大如鸽,腹下白色。往往千百成群,鸣声雅雅。 又名雅鸟。 2、提提(时shí):群飞安闲之貌。 3、谷:善。 4、罹(离lí):忧。 5、踧踧(迪dí):平易。 6、鞫(居jū):同“鞠”,穷,阻塞。 一说“鞫”读为“艽(交jiāo)”,荒。 7、惄(逆nì):忧思。 捣:舂(冲chōng)。 8、假寐:不脱衣而寐。 这句是说虽在梦中还是长叹。 9、维:犹“以”。 用:犹“而”。忧能伤人,使人早衰老。 10、疢(趁chèn):热病。如:犹“而”。 以上二句是说心忧时烦热而头痛。 11、梓:木名。 可以供建筑和器用。桑梓都是宅旁常栽的树。 这句连下文是说见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 12、瞻:尊仰。 匪:非。 13、依:依恋。 二句说我所瞻依的只有父母。 14、属(主zhǔ):连。 15、罹:唐石经作“离”,附著。以上二句是以衣裘为喻,古人衣裳以毛向外而用布做里子。 毛喻父、里喻母。 16、辰:时运。 在:古读如“慈”的上声。这句是说遭遇不幸。 17、蜩(条tiáo):蝉。嘒嘒(慧huì):蝉声。 18、漼(崔上声cuǐ):深貌。 19、淠淠(配peì):草木众盛貌。 以上四句就所见景物起兴,和上文鸒斯、周道同类,不一定有所比。 20、舟流:言无人操纵随舟自流。 这里的两句和《邶风·柏舟》“泛彼柏舟,泛亦其流”同意。 21、伎伎(岐qí):奔貌。 22、雊(够gòu):雉鸣。 23、坏:读为“瘣(汇huì)”,树木瘿(影yǐng)肿。 24、用:犹“而”。本句“枝”字和下文“宁莫之知”的“知”字谐音。 树木疾而无枝和人的忧而莫知有双关的意思。 25、相:视,见《小雅·伐木》篇注。 投兔:投网之兔。 26、先之:言在兔入网以前先驱走它。 一说“先”读为“掀”,言掀网放兔。 27、墐(尽jìn):埋。 28、维:犹“何”。 29、酬:见《小雅·节南山》篇。 “如或酬之”是说好像有人向他进酒似的,那样乐于接受。“之”指“君子”,“君子”指父。 30、不舒究之:不徐徐加以研究。 31、掎(几jǐ):牵引。 伐大木时用绳牵着树头,要树向东倒就得向西牵,让它慢慢倒下。 32、析薪:劈柴。 扡(侈chǐ):就是顺木柴的丝理赖劈破。以上二句是比。 言“君子”听信谗言,不能徐究,不能依理分析,还不如伐木析薪的人。 33、佗(驮tuó):加。 以上二句是说丢开真有罪的人不管而将罪过加在我的身上。 34、浚:深。 二句说无高非山,无深非泉。山高泉深喻父子之情。 35、由:于。 36、耳属(主zhǔ)于垣:是说将有偷听的人贴耳于墙壁,就是今语“壁有耳”的意思。 37、笱(苟gǒu):捕鱼的竹篓。 38、躬:自己。 39、阅:收容。 40、末四句已见《邶风·谷风》。 这是引谚语表示本身既不见容,日后的事更顾不得了。 5.诗经小雅斯干翻译涧中流水清又清,终南山上树青青.翠竹片片遮望眼,青松棵棵阻人行.如兄如弟手足情,同气连根一条心,不欺不诈永相亲. 继承祖业传祖训,盖起宫室上百间.门户向西或向南.兄弟一起同居住,和睦友好笑开颜.木板夹紧嘎嘎响,使劲夯土筑屋墙.从此不怕风吹雨,麻雀老鼠都跑光,它是君子好住房. 房屋端正如人立,急箭穿过如线直.宽广犹似鸟展翅,色彩艳丽锦鸡衣,君子登堂进厅里。 宫中庭院宽又平,庭院柱子高又挺.向阳房间光线足,侧边小屋有光明,君子居住保安宁. 蒲席下面铺竹席,无忧无虑睡的好.一觉醒来天尚早,占占夜梦是啥兆.梦见什么好事情?若是熊罴有喜事,若是虺蛇好运道. 且听太卜把梦讲:黑熊马罴有力量;预示生个小儿郎;虺蛇长蛇性柔弱,家里定添小姑娘. 若是生个小儿郎,做张小床给他躺,给他穿上小衣裳,拿块玉璋让他玩.他的哭声如钟响,将来穿上大礼服,便是安邦定国王. 若是生个小姑娘,地上铺块小木板,一条小被裹身上,拿个纺锤给她玩.教她说话要谨慎,操持家务多干活,不给爹娘添麻烦.. 天啊.累死我了。..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啊。..这么长啊。. 6.蓼莪诗经小雅的译文和注释1、原文 蓼蓼者莪1,匪莪伊蒿2。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3。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4。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5。 瓶之罄矣6,维罍之耻7。 鲜民之生8,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9?无母何恃?出则衔恤10,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11。拊我畜我12,长我育我,顾我复我13,出入腹我14。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15! 南山烈烈16,飘风发发17。民莫不谷18,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19,飘风弗弗20。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21! 2、词句注释 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 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匪:同“非”。 伊:是。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劳瘁:因辛劳过度而致身体衰弱。 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罍(léi):盛水器具。鲜(xiǎn):指寡、孤。 民:人。怙(hù):依靠。 衔恤:含忧。鞠:养。 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腹:指怀抱。昊(hào)天:广大的天。 罔:无。极:边际。 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飘风:同“飙风”。 发发:读如“拨拨”,风声。谷:善。 律律:同“烈烈”。弗弗:同“发发”。 卒:终,指养老送终。 3、白话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 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 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 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 7.<诗经·小雅·采薇>全文及翻译,主题思想采薇采薇1, 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3, 岁亦莫止4。 靡室靡家5, 玁狁之故6。 不遑启居7,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8, 载饥载渴9。 我戍未定10, 靡使归聘11。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12。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13。 王事靡盬14,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5, 我行不来16! 彼尔维何17? 维常之华18。 彼路斯何19? 君子之车20。 戎车既驾21, 四牡业业22。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23。 君子所依24, 小人所腓25。 四牡翼翼26, 象弭鱼服27。 岂不日戒28? 玁狁孔棘29!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30。 今我来思31, 雨雪霏霏32。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2.作:生。 止:语助词。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 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7.不遑:没空。 遑,闲暇。启:跪坐。 居:安居。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9.载:语助词。10.戍:驻守。 定:安定。11.使:传达消息的人。 聘:探问。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3.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14.盬(ɡǔ):休止。 15.疚:痛苦。孔疚,非常痛苦。 16.来:回家。不来,不归。 17.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 18.常:常棣,棠棣。19.路:同"辂",高大的马车。 20.君子:指将帅。21.戎车:兵车。 22.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 23.骙(kuí)骙:马强壮貌。24.依:乘。 25.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 26.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27.象弭:象牙镶饰的弓。 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 28.日戒:每日警备。29.棘:同"急"。 30.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31.思:语助词。 32.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 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 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 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 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 8.《诗经 小雅 斯干》全文翻译小雅 鸿雁之什 斯干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 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 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 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 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々,朱芾斯皇,室家 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 母诒罹。 译文涧中流水清又清,终南山上树青青.翠竹片片遮望眼,青松棵棵阻人行.如兄如弟手足情,同气连根一条心,不欺不诈永相亲. 继承祖业传祖训,盖起宫室上百间.门户向西或向南.兄弟一起同居住,和睦友好笑开颜.木板夹紧嘎嘎响,使劲夯土筑屋墙.从此不怕风吹雨,麻雀老鼠都跑光,它是君子好住房. 房屋端正如人立,急箭穿过如线直.宽广犹似鸟展翅,色彩艳丽锦鸡衣,君子登堂进厅里。 宫中庭院宽又平,庭院柱子高又挺.向阳房间光线足,侧边小屋有光明,君子居住保安宁. 蒲席下面铺竹席,无忧无虑睡的好.一觉醒来天尚早,占占夜梦是啥兆.梦见什么好事情?若是熊罴有喜事,若是虺蛇好运道. 且听太卜把梦讲:黑熊马罴有力量;预示生个小儿郎;虺蛇长蛇性柔弱,家里定添小姑娘. 若是生个小儿郎,做张小床给他躺,给他穿上小衣裳,拿块玉璋让他玩.他的哭声如钟响,将来穿上大礼服,便是安邦定国王. 若是生个小姑娘,地上铺块小木板,一条小被裹身上,拿个纺锤给她玩.教她说话要谨慎,操持家务多干活,不给爹娘添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