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六年级诗经采薇教案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诗的意思

原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翻译:采了又采,冒出了芽尖.说要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采了又采,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心好像烈火在燃烧,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采了又采,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回家,又到了十月.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打胜仗!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玁狁之难很紧急啊.回想当初出征时,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注释:(1)薇:的一种,学名救荒,现在叫,种子、茎、叶均可食用.(2)作:指冒出地面.(3)止:句末.(4)曰:句首、句中,无实意.(5)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7)不遑(huáng):不暇.遑,闲暇.(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9)玁(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名.(10)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柔嫩的样子.(11)烈烈:炽烈,形容.(12)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13)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14)聘(pìn):问,谓问候.(15)刚:坚硬.(16)阳:农历十月,季节.今犹言“十月”.(17)靡:无.(18)盬(gǔ):止息,了结.(19)启处:休整,休息.(20)孔:甚,很.(21)疚:病,苦痛.(22)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23)常:(),既芣苡,植物名.(24)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无实义.(25)君子:指将帅.(26)小人:指士兵.(27)戎(róng):车,兵车.(28)牡(mǔ):雄马.(29)业业:高大的样子.(30)定居:犹言安居.(31)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32)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壮的意思.(33)腓(féi):庇护,掩护.(34):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35)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装饰弓端的弭.鱼服,制的箭袋.(36)日戒:日日警惕戒备.(37)棘(jí):急.孔棘,很紧急.(38)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39)依依:形容柳丝轻柔、的样子.(40)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41)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42)迟迟:迟缓的样子.(43)往:当初从军.。

2.【六年级〔人教版〕\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江西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采薇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3.诗经·采薇(节选) 教案

《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三、布置作业:背诵最后一段。

4.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经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写解甲归里。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

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

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三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

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

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

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5.六年级〔人教版〕\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江西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采薇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