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榴裙》的诗句1、御纱新制石榴裙 宋晏几道 《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 2、误落石榴裙 唐李贺《谣俗》 3、苦云色似石榴裙 唐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 4、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武则天 《如意娘》 5、桃花马上石榴裙 唐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 6、罗带石榴裙 唐郑愔 《采莲曲》 7、花点石榴裙 唐李元纮 《相思怨》 8、少妇石榴裙 唐卢象 《戏赠邵使君张郎》 9、桃花马上石榴裙 唐张谓 《赠赵使君美人》 10、金钿正舞石榴裙 唐韩翃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11、玉佩石榴裙 唐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 12、可惜石榴裙 宋陈亚《生查子·浪荡去未来》 13、石榴花映石榴裙 宋张先 《浣溪沙》 14、御纱新制石榴裙 宋晏几道 《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 15、裙带石榴红 宋苏轼 《南乡子·裙带石榴红》 相关诗句: 1、石榴裙束纤腰袅 宋卢炳 《菩萨蛮·石榴裙束纤腰袅》 2、石榴初舞裙红 宋卢祖皋《浣溪沙》 3、安石榴裙 宋罗椅《柳梢青·萼绿华身》 4、舞裙摇曳石榴红 宋陈允平 《思佳客·一曲清歌酒一锺》 5、迎杯乍举石榴裙 唐权德舆 《放歌行》 2.拜倒石榴裙下典故: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句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宫西绣岭、王母祠等地种了不少石榴供贵妃观赏。唐明皇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因此,常把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观赏之后,唐明皇常剥石榴喂在杨贵妃口中。对此,朝中大臣很是看不下去,所以对杨贵妃侧目而视,怨言日生,杨贵妃为此很不高兴。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会,请杨贵妃弹曲助兴。杨贵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把一根弦弄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唐明皇问是什么原因,杨贵妃乘机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因此把弦弄断了。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话,于是降下旨意: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贵妃均须行跪拜礼,否则格杀不赦。从此,大臣们见到杨贵妃都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 因为杨贵妃平日总喜欢穿绣有石榴花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话来开玩笑。 石榴开花,有红、黄、白三色。人们特别欣赏红花。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山石榴》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诗人虽没有直接写石榴花为红色,见丽人发簪榴花,却担心红艳似火的榴花会不会烧坏少女的翠簪和秀发?这真是赞美榴花的神来之笔。 笔者游西安华清池,特地欣赏了相传杨贵妃亲手所栽之根深叶茂石榴树。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杨玉环无奈,依然爱赏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3.“拜倒在石榴裙下”比喻什么“拜倒在石榴裙下”是句比喻男子对女性 崇拜倾倒的俗语。 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 关。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 华清宫西绣岭、王母祠等地种了不少石榴供 贵妃观赏。 唐明皇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 因此,常把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 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观赏之后,唐明皇 常剥石榴喂到杨贵妃口中。 对此,朝中大臣 很是看不下去,所以对杨贵妃侧目而视,怨言日生,杨贵妃为此很不高兴。一天,唐明皇邀 群臣宴会,请杨贵妃弹曲助兴。 杨贵妃在曲 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把一根弦弄断, 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 唐明皇问是什么原 因,杨贵妃乘机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 敬,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因此把弦弄断了。 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话,于是降下旨意:以后无 论将相大臣,凡见贵妃均须行跪拜礼,否则格 杀不赦。从此,大臣们见到杨贵妃都诚惶诚 恐地拜倒在地。 因为杨贵妃平日总喜欢穿绣 有石榴花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 倒在石榴裙下”的话来开玩笑。 4.石榴裙的相关诗词南北朝诗人何思澄 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诗中就写过:“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兮。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 元代的刘铉《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鸦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说话就固定下来,如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红裙。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 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五诗:“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等。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红楼梦》里亦有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晋庾?石榴赋曰:于时仲春垂泽,华叶甚茂,炎夏既戒,忽乎零落,是以君子居安思危,在盛虑衰,可无慎哉,乃作斯赋,绿叶翠条,纷乎葱青,丹华照烂,晔晔荧荧,远而望之,粲若?缋被山阿,迫而察之,赫若龙烛,辉耀绿波。” 5.【俗语】“拜倒在石榴裙下”是如何来的“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宫附近种了不少石榴供她观赏。唐明皇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常把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观赏之后,唐明皇常剥石榴喂到杨贵妃口中。朝中大臣对此很是看不过去,对杨贵妃怨言日生,杨贵妃为此很不高兴。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会,请杨贵妃弹曲助兴。杨贵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把一根弦弄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唐明皇忙问是什么原因,杨贵妃乘机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故把弦弄断了。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话,于是降下旨意: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贵妃均须行跪拜礼,否则格杀不赦。从此,大臣们见到杨贵妃都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 因为杨贵妃平日总喜欢穿绣有石榴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话来开玩笑。 6.关于石榴裙的诗南北朝诗人何思澄《南苑逢美人》“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兮。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元代的刘铉《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残红。 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 暮雨急。晓鸦湿。 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如蒋一葵《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 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红裙。 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 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 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五诗:“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等。 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红楼梦》里亦有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晋庾 石榴赋曰:于时仲春垂泽,华叶甚茂,炎夏既戒,忽乎零落,是以君子居安思危,在盛虑衰,可无慎哉,乃作斯赋,绿叶翠条,纷乎葱青,丹华照烂,晔晔荧荧,远而望之,粲若?缋被山阿,迫而察之,赫若龙烛,辉耀绿波。”评论 0 0为您推荐:其他类似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