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是有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关于有的诗句大全

1、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唐·李商隐<咏云>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

——唐·齐己 4、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关于描写云的诗句大全。

——唐·刘禹锡<观云篇> 5、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唐·陆畅 6、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唐·李邕<咏云> 7、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

——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唐·李峤<云> 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关于描写云的诗句大全。

——杜牧<山行> 11、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唐·许康佐<日暮碧云合> 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3、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唐皎然<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2.“诗”字的含义是什么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扩展资料

诗歌流派

1、新国风

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2、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运动”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3、公安派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

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4、花间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

3.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啊

人们徒然说娄山关坚实如铁,如今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

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说娄山关坚实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跃

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有从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即隐约含蓄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做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在这里,雄关之雄,多么峭拔,漫道之漫,多么飘逸;真如铁之铁,多么凝重。雄关真如铁,虽实非浪语,而在红军面前,只是“漫道”而已。且看“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何等的气魄!真是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又是多么豪放劲健。读到这里,直觉得红军战士前进的步伐,每一踏足都踩的山头在晃动。在字里行间,不仅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抒写人民的胜利信心;而且对敌人的鄙夷与蔑视,也溢于言表。

4.这段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语出屈原《九歌少司命》 原文: 秋兰兮麋芜,① 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② 芳菲菲兮袭予。③ 夫人自有兮美子,④ 荪何以兮愁苦?⑤ 秋兰兮青青,⑥ 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⑦ 忽独与余兮目成。⑧ 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 儵而来兮忽而逝。⑨ 夕宿兮帝郊, 君谁须兮云之际?⑩ 与女沐兮咸池,⑾ 晞女发兮阳之阿。⑿ 望美人兮未来,⒀ 临风怳兮浩歌。⒁ 孔盖兮翠旍,⒂ 登九天兮抚彗星。⒃ 竦长剑兮拥幼艾,⒄ 荪独宜兮为民正。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秋兰: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秋天开淡紫色小花.香气更浓。古人以为生子之祥。麋芜:即“蘼芜”,细叶芎藭,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以下六句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 ②华:原作“枝”,《楚辞考异》引一本作“华”。王逸《楚辞章句》释此句为“吐叶垂华”,则本作“华”,今据改。 ③袭:指香气扑人。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 ④夫:发语词,兼有远指作用。 ⑤荪:溪荪,石菖蒲,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诗中指少司命。何以:因何。 ⑥青青:借为“菁菁”,茂盛貌。以下三节为少司命所唱。 ⑦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妇女。 ⑧忽:很快地。余:我,少司命自谓。目成:用目光传情,达成默契。 ⑨儵(shu1舒):同“倏”,迅疾的样子。逝:离去。 ⑩君:少司命指称大司命。须: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这样问。 ⑾此句上原有“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王逸无注。《考异》云:“古本无此二句。”按:“与女”二句与《河伯》中二句重复,当是由《河伯》所窜入,今删。女(ru3汝):汝。咸池:神话中天池,太阳在此沐浴。以下二节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⑿晞(Xi1西):晒干。阳之阿(e1婀):即阳谷,也作旸谷,神话中日所出处。 ⒀美人: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所以大司命这样说。 ⒁怳(huang3恍):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浩歌:放歌,高歌。孔盖:孔雀毛作的车盖。 ⒂旍(jing1精):同“旌”,翠旍,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 ⒃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此处指天之高处。抚:持。 ⒄竦(song3耸):肃立,此处指笔直地拿着。拥:抱着。幼艾:儿童,即《札记·月令》所说“养幼少”的“幼少”。 ⒅正: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藭, 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 喷喷的香气扑向面孔。 人们自有他们的好儿好女, 你为什么那样地忧心忡忡? 一片片秋兰青翠茂盛, 嫩绿叶片中伸出着花的紫茎。 满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 忽然间都与我致意传情。 我来时无语出门也不告辞, 驾起旋风树起云霞的旗帜。 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 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 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 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 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 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 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 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 远望美人啊仍然没有来到, 我迎风高唱恍惚幽怨。 孔雀翎制车盖翠鸟羽饰旌旗, 你升上九天抚持彗星。 一手直握长剑一手横抱儿童, 只有你最适合为人作主持正!

5.《有的人》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臧克家<有的人>赏析 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

只要是经久难忘的诗,大体都是名篇佳作。当然,一首诗为少数几个人经久难忘,可能还夹某些偏爱的因素;但是为大多数人经久难忘,就表明那首诗的生命力的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这首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

感从何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一方面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各色人等还不免带着旧社会的阶级和思想烙印。

鲁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处于对立面的“有的人”却也不少。诗人面对现实,回忆鲁迅生前和逝世以来的社会状况,有感而作此诗。

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真实,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因此,这是一首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抒情诗。 诗的第一节指出当今之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人“虽生如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

“虽死犹生”的人,自然是指当时被纪念的鲁迅,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但是,作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单指鲁迅,同时还暗示着与鲁迅品质相同的许多人。至于作为对立面的“虽生如死”的人,当然指坏人。

这节四行诗,两句话,是全诗的总帽,统帅全篇,虽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极强,耐人寻味,今人猛省! 接着三节(即诗的第二、三、四节),把“虽生如死”的人和“虽死犹生”的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从形象看,“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虽然昂首挺腰,自诩“伟大”,实际上是藐小的:而“给人民当牛马”的人,尽管俯下身子,毫不显眼,却是伟大的。

这四行诗,是从鲁迅《自嘲》一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生发出来的。诗人发展了鲁迅的思想和诗意,形象的对立性更加突出、鲜明。

再从思想看,那些“虽生如死”的人总是想“不朽”,“要把名刻入石头”,为自己树碑立传。而那些“虽死犹生”的人,却情愿充当无名的野草。

它们憎恶把野草当作装饰品的“地面”,时刻等待地下的火山喷薄而出,烧尽“地面”上的野草、乔木,直到“无可朽腐”,大家同归于尽。这一节是根据鲁迅《野草·题辞》中的“我自爱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几句话写成。写《野草》和《野草·题辞》时的鲁迅,正处于思想“彷徨”时期,他曾经坦率承认他当时还没有找到革命的道路,但他对于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却是痛恨,不共戴天的,因而表现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彻底牺牲精神。

最后从情操看,那些“虽生如死”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是十分卑鄙、丑恶的。而那些“虽死犹生”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情操是非常崇高、美好的。

诗的第二、三、四等三节是紧接诗的第一节进行构思的。诗人不是为了歌颂鲁迅而歌颂鲁迅,而是在歌颂鲁迅的同时,也歌颂与鲁迅品质相同的人,而且谴责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众“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

这样一个对照,比单纯诓歌鲁迅更加显示出诗的思想的广度与深度。 最后三节(第五、六、七节)诗,诗人抓住头一节诗所说的两种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他们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影响和不同的下场,也就是指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前途。

这三节诗是二、三、四等三节诗的逻辑发展。第五节诗仍然从对立的形象着眼。

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自诩“伟大”的人终归被人民所推翻,从高高在上的地方摔了下来,不仅藐小,而且将从地球上消失;至于那些“给人民作牛马”的人,却被人民永远缅怀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光辉形象。第六节则是写出两种不同的主观思想得到两种不同的客观效果:那些想为自己树碑传的人,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那些“情愿作野草”的人,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草一年一度地生长,他们也一年一度地永远为人民所怀念。鲁迅是如此,和鲁迅品质相同的人也是如此。

最后一节写出不同的情操,不同的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那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是决没有好下场的人,只要时候一到,他们的下场就会让大家看到。至于那些“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人民群众会把他抬举得很高。

鲁迅就是这样的人的代表。 诗的主题一向认为是对鲁迅的的崇高品质的歌颂或赞美,这当然是不错的。

但通过认真的分析、深入的理解,仅仅说是歌颂鲁迅,还是不够的。不少分析者其所以说诗的主题只是歌颂鲁迅,可能是忽略了题目下面的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忽略诗的末尾“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也忽略了诗句“有的人”。

作者写作此诗既不是当年十月十九日纪记鲁迅的即席之作,而是在参加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之后有感而作。如果专为鲁迅而作,上述的主题思想当然是无可非议的。

但作者明明说是“纪念鲁迅有感”每一节又不点明鲁迅,而是以“有的人”开端,自然就不单是。

6.我想知道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离骚 意思是离愁,遭忧。但有时候也可以作情趣,诗词讲

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引申为祭祀、奉祀。

美人香草本离骚:美人的芳香幽雅本就表现在离愁之中。

俎豆青莲尚未遥:就像美丽的莲花和祭祀一样没有差别。

颇爱花间断肠句:很喜欢一些情感中的让人忧伤的句子。

夜夜思君泪萧萧:而我也因为每夜都思念你而眼泪萧萧。

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吧,诗写的不错啊,后两句特别棒。而前两句通过美人和花草引申出自己的情感,也不错。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